宝宝发烧了,这些东西,你需懂得

时间:2017-6-6来源:治疗方法 作者:佚名 点击:

最近看到一篇关于讲述小孩子发烧时怎样处理的文章,觉得不错,这里摘取了部分实用的措施,供妈妈们参考。

1.发热时退热药的选用

腋下温度38.0°C以下的患儿,如果精神状态好,查体无明显心、肺、脑受损的表现,同时玩耍、学习、工作等活动不受影响,可暂不使用退热药。

腋下温度38.0-38.5°C的患儿,可参照上述原则处理。而针对于既往曾有热性惊厥病史或其他危重疾病或伴有明显因发热导致不适的患儿,可放宽退热药使用指征。

腋下温度超过38.5°C的患儿常常伴有明显不适,因此推荐使用退热药退热,并预防可能出现的热性惊厥。

发热患儿均可以视病情辅以温水浴、冰帽、冰毯等物理降温措施,不推荐使用乙醇擦浴进行物理降温。

2.小儿常用退热药物

我们推荐儿科医生在需要应用退热药时优先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1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适用于3月龄以上的儿童和成人,3岁以下婴幼儿、酒精中毒、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肺疾患、G-6-PD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如蚕豆病)等患儿慎用。

儿童常规用量:口服,每次10-15mg/kg,必要时4-6小时1次,3-12岁小儿每24小时不超过5次,疗程不超过5天。直肠给药,每次-mg,每天1次。2岁以下遵医嘱。

临床常用的口服治感冒的复方药品中,常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对于正在使用这些药物的患儿在应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时应避免其药量相加超量的问题,必要时换用其他退热药。

2布洛芬:适用于6月龄以上的儿童和成人。儿童的推荐用量为必要时每6至8小时一次,每次5-10mg/kg,每24小时最多4次。

G-6-PD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如蚕豆病)的患儿可以使用布洛芬,但应注意监测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安乃近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已建议停用。一般不作为首选退热药。目前市场上除口服片剂外,还有相对安全的10-20%的滴鼻溶液,用量一般为婴儿1-2滴/次.鼻孔,2-5岁:2-3滴/次.鼻孔。

4阿司匹林我国儿科已基本不将此类药物用于退热,只用于一些特殊的疾病如川崎病、风湿热、幼年关节炎等的治疗。其用量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小剂量常为3-5mg/kg.d,必要时可增大剂量至80-mg/kg.d,但需严密监测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5赖氨匹林可作为儿科退热的常用药物。对于高热易惊厥和不能口服给药的患儿,可以注射给药是其优势,能快速降低体温。此药可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如上呼吸道感染、风湿病、血液肿瘤病引起的发热等。但长期应用可能诱发瑞氏综合征可能,甚至诱发过敏性休克和哮喘重度发作。用于静脉注射退热,剂量一般为10-20mg/kg,24小时不得多于4次,间隔时间不得少于4h。

6双氯芬酸

用于各种炎症所致的发热。儿童剂量:口服0.5-2mg/kg.d,分2-3次,最大剂量为3mg/kg.d。肌内注射:1-1.5mg/kg.次,1/d。

目前此药在国内尚未获得儿科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更有观点认为14岁以下儿童应禁用。

7尼美舒利

年5月国家药监局发出通知,限制尼美舒利的应用,“禁止其口服制剂应用于12岁以下儿童”。目前部分儿科药典或药物手册已经不再收录此药。

在有效而更安全的其他退热药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尼美舒利不易作为退热药首选。

8萘普生:临床少用于退热。有活动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和有其他消化道疾病及有溃疡、出血、穿孔等严重消化道疾病史患儿以及2岁以下婴幼儿禁用。

儿童剂量每次5~10mg/kg,每日2次。

9吲哚美辛:

吲哚美辛儿童慎用,口服剂量:1.5-2.5mg/kg.d,分3-4次。

吲哚美辛可用于早产儿动脉未闭,具体用量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请参考新生儿相关专家共识。

10亚冬眠疗法:重症脑炎、高热持续不退、严重脓毒症患儿必要时可选用冬非合剂(即氯丙嗪+异丙嗪)一并静注+环境降温。常用做法为:首次0.5~1mg/kg静脉推注,待患儿沉睡后,加冰袋降温,对躁动的患儿可加镇静剂,注意补足液体,监测血压、脉率、呼吸等稳定。必要时可半小时后等量再用一次。维持期间视体温控制情况,酌情复用,并逐渐延长间隔时间至停药,一般不应超过48小时。

11:中成药:常用退热的中成药也有很多种。

3、临床小儿退热药的应用原则

小于3个月的婴儿不推荐使用退热药,可使用物理降温或作用缓和的中药来退热。当体温低于38.5℃时,患儿一般情况良好,既往无热性惊厥等病史时,一般不用退热药,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来退热。当体温高于38.5℃时,可采用安全退热药来治疗,首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应避免急骤退热,并警惕可能出现的脱水,必要时静脉补液。超高热(41℃)时,会使脑细胞出现永久性损害,甚至出现其它严重并发症,如肺水肿、脑水肿、肝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故应采用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迅速降温。

持续高热不退的患儿可两种退热药物交替使用,可以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交替使用。比如说对乙酰氨基酚用了2小时后热没退下来,而对乙酰氨基酚最小给药间隔是4小时,这时只能用布洛芬来交替。两药交替使用的时间间隔最少2小时。交替使用时,两药各自每天最多使用次数仍然是4次。

需要注意的是,当一日只需服用两、三次退热药就能退热时,建议选择单一药品,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药物副作用就会增加。因此用一种退热药就能控制发热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

退热时要多喝水,必要时静脉补液,汗液的蒸发利于带走体内热量。

绝大部分发热患儿如无局部皮肤感染等禁忌症,均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手段协助退热,包括温水浴或湿热毛巾擦拭全身,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儿童,酒精容易透过儿童稚嫩的皮肤导致酒精中毒。

糖皮质激素不是退热药,不能将其作为退热药盲目使用。

综上所述,退热只是缓解小儿发热症状,在退热的同时更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小儿本身生理发育不完善,在选择退热药时应慎之又慎,全面考虑,选择安全有效的退热药,不应急于退热、滥用解热药,尤其是糖皮质激素。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医院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zlff/443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