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不远不近的就在那

时间:2020-1-14来源:检查诊断 作者:佚名 点击:

有点懒,早就说要把“川崎病”的相关内容写出来,现在都拖到沐沐要去进行第二次复诊了,这是我第三次写关于生病的文章了,我跟医生开玩笑说,我都快成为一些特殊病的科普员了。这次让我接触到的病叫做——川崎病,住院的科室属于“风湿免疫科”。

高烧到第五天晚上的时候,医生说怀疑是“川崎病”,需要第2天直接住院确诊治疗,我马上查了下基本判断“川崎病”的症状:

1、持续高烧(39度-40度)超过五天,是诊断川崎病的首要条件,抗生素治疗无效;

2、手足症状:急性期在手脚末梢出现红肿,第二到第四周时可能在手脚掌或指尖及肛门周围产生脱皮现象;

3、多形性红斑,全身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斑疹;

4、两侧性结膜炎,结膜充血、发红,通常无分泌物(眼睛充血),起病3-4天,热退后消散;

5、口腔黏膜变化,如“草莓舌”(“杨梅舌”)、口腔咽喉黏膜充血,嘴唇红肿干裂甚至流血;

6、颈淋巴结肿大:单侧或双侧,坚硬有触痛,但表面不红,无化脓。病初出现,热退时消失。

只要符合高烧之外,再符合其他4项就可以诊断为川崎病,如果不足4项(持续高烧是前提),但超声心动图有冠状动脉损害,亦可确诊为川崎病。

沐沐一开始就是高烧,在39度左右,几乎保持1-2小时测一次体温,6医院3次,做了3次末梢血检查,发烧到第六天的时候,出现的症状是眼睛和嘴唇很红,出现“杨梅舌”症状,送去急诊的时候,医生说基本上表现就是川崎病症状了,要求住院。我告诉医生中间有两天打针没有发烧,一看那药方斜眼看着我说,“打了激素,当然发烧就被压制了,药力一过自然又开始发烧了。”(上一篇文章也讲到了关于怡禾健康的医生不建议打针的原因,可以回看上一篇文章)

我查了些资料,这个病在前面就是表现为细菌感染,所以医生会开的药就是吃抗生素头孢,而川崎病的首要条件又要是烧5天以上再结合其他症状才能确诊,是否需要打抗生素,打什么样的针,这个真的很考验医生的职业素养。我在贴吧里面看到一些小城市,医生很少遇见这样的病例,就当细菌感染治疗,打了十几天抗生素,不见退烧反而出现更多症状,见得少就比较难判断。“川崎病”最好的治疗时间是第6天-10天。

川崎病是相对而言亚裔人发病率较高,5岁以下小孩发病率更高,男孩比女孩发病率是1.83:1(医学教科书上书籍,主治医生发给我的),但是这个没有绝对,我崽住院期间就有一个14岁的孩子得病住院,也有10个月大的宝宝住院,这个究竟是怎么引起的呢?从年发现这个病到现在已经过去50多年了,但是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明,只能说这个跟中彩票一样了吧,我们作为家长平时该注意的肯定不会忽视,但是不是很多人认为只要精细护理孩子保护很好,就不会得病了。

随时医学的发展,也能够进行对症治疗了,这点作为家长真的觉得很幸运了。

1、阿司匹林:每日服用,如果冠状动脉有病变,应延长用药时间,直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沐沐现在每天都要吃阿司匹林,因为冠状动脉产生了损伤)

2、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与抗生素合并使用,可提高对某些严重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感染的疗效。),根据患儿的体重来制定使用的计量,当时沐沐一次性打了8瓶丙种球蛋白(住院费多一大半来自此药);

3、糖皮质激素。这个是在使用丙种球蛋白无效以后使用的治疗方法。需要与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合并使用。

川崎病为自限性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复发鉴于1%-2%的患儿。因为当时沐沐的冠状动脉损伤值界于临界点,因此现在每个月都要去复诊一次,直到冠状动脉完全恢复。那天在翻看保单责任的时候,我发现严重川崎病属于重疾赔付范畴,真的还是觉得这一切对我而言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关于更加专业的,我直接把教科书图片放上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沐沐出生到现在,1岁4个月的时间住了3次院,第1次出生就进新生儿科是因为新生儿肺炎和病理性黄疸,第2次住院因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第3次川崎病,相信后面两个病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真的与照顾的时候周到关系不大,有时候是那么点运气吧,被“照顾”上了。

而这次住院是在风湿免疫科,跟不少的孩子父母交流,遇到了9岁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女孩,3岁得特发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小女孩(一开始孩子说脚疼,各种检查都没有找到问题,3个月后小孩走路开始一拐一拐,再检查是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原因不明,免疫系统疾病),很多得川崎病的孩子,还遇见了一个我也说不清病名的孩子,医生说全世界只有10例,他是中国唯一的1例,每一个月全身需要换一次血,希望能成长到10岁,此时的他才4岁,但是能看到父母和爷爷奶奶对他的爱,但是看到这个孩子,我眼泪就流了下来。

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愿小沐沐以及其他小朋友都能健健康康成长,被岁月温柔以待!









































白癜风是什么样症状的
有效的白癜风偏方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jczd/824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