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偷换高价救命药的背后想想都怕
“医院护士偷换高价救命药”事件经新闻媒体曝光,瞬间成为舆论焦点。一场声讨医德的行动,在各种能发声的地方火热进行。之所以会反响这么热烈,事情归根结底,还是说到这块钱一瓶的药上,但愿这真的是个案,真的跟收药,跟利益链没有关系。
医院是个特殊的机构,有多特殊?特殊到拿电脑一划价,说你得交三万,你绝对不敢说一句两万九行不行。
?
大部分普通人,对医学一无所知,对医生只能“唯命是从”。吃什么药、打什么针都是医生一支笔说了算,药可能能救命,也可能能害人丧命,更何况,手术刀还在人家手里呢。总之,医院,我们就是一只无奈的可怜虫,一条命交给医生了。
在病人面前,医生是绝对的“强势群体”。这种处于绝对地位的强势行业,从业者一般很难被约束到,他们大多靠道德自我约束。医德、师德,是被我们提及最多的关于道德的名词。一个关乎生命,一个关乎未来。
当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能相信医护人员都有医德,都会好好治病救人。然而,可怜巴巴的我们,认知却在一天天被刷新。
关于这次“换药”事件,医院的解释是:偶发个案。我也相信这个事情出现得比较偶然:大部分病患,并不会去关心药瓶里是否有“白色泡泡”,况且,会产生“白色泡泡”,又治不死人的药,多了去了。
当医院偶然丢了一瓶药,又偶然碰到一个不负责的护士,再偶然碰到一个关心药瓶里是否有“白色泡泡”的家长,更偶然的是这个家长起了疑心会一路追究下去。这么多偶然,偶然发生在一起,实在是太偶然了。
初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脑海里马上闪现出一个画面:收药广告牌。我一直认为,这是个罪恶的行当。有人告诉我,他们收的药,医院里开出来低价卖的。
我多么希望,贪婪罪恶的双眼,盯着的只是医保资金,而不是孩子的救命药!目前,公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但愿我是多虑了。
事件回顾:
4月14日,一位父亲怒斥江西省医院偷换自己儿子的“高价救命药水”,而事发原因竟是因为涉事护士发现药品丢失,担心担责才灌注了其他药品给患者注射.....
新的药物会不会对孩子有害?少用的剂量会不会影响孩子治疗?会不会有更多儿童患者的药水瓶被换,而家长却根本不知道?!
13日,一位年轻妈妈在网上曝光江西省医院的护士偷换自己儿子的高价救命药品↓
文章内容以受害者家属张霞身份陈述:本人4岁儿子4月9日上午到江西省医院初诊川崎病,入院风湿免疫科三楼59床,确诊后,医生介绍首选方案为大剂量注射丙种免疫球蛋白(简称丙球)及阿司匹林。两种药均为川崎病必须需要品,需定时定量摄入方能达到治疗效果。
(微博网友爆料截图)
其中,丙球按体重需要注射26瓶,每瓶元左右,治疗费接近1万3千元。住院次日即4月10号开始用药,当天家属自取13瓶丙球后开始给患者注射。
因药品丢失白衣天使黑心换药据张霞介绍,11日上午,家属自取13瓶丙球后,护士彭娜提出,将药放在护士站保管。但在注射时,家属发现药品滴注速度较快,且滴注没有泡泡产生。她当即向护士及医生提出质疑,护士医生均予以否认,态度还非常恶劣,她提出再买一瓶药,才把正在滴注的药品换下。
之后,护士长刘青和护士彭娜向承认:刚刚注射的不是丙球,而是彭娜用丙球空瓶灌注的葡萄糖,解释为丢了一瓶药,怕领导责骂,才做出此事,并提出只充了一瓶丙球。
护士换了药水为何能如此坦荡荡?疏忽掉了药,不愿赔偿,这个错是不小心犯了一次,医院护士们的“潜规则”?
追踪:涉事护士已停职4月15日晚上6点,
江西医院发布公开回应:医院方回应的主要有两点:1.葡萄糖对人体无害,换药没对患儿造成不良影响。2.涉事护士停职反省。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最好白癜风最快治疗方法- 上一篇文章: 合肥最权威的官方认证医院,看病不怕吃亏了
- 下一篇文章: 健康小儿高热不退谨防川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