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五答搞定不完全川崎病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全身血管炎性病变,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累及中小血管,特别是冠状动脉,目前已经成为小儿后天性获得性心脏病之一。
临床上对于典型川崎病的诊断并不困难,但近年来发现,越来越多的患儿与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并不完全符合,被称为不完全川崎病(IKD),临床上对此类患儿的诊断和治疗多有延误,导致遗留心脏后遗症或死亡。
为此,每一位儿科医师必须要掌握好不完全川崎病的识别的治疗,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
一问: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典型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发热≥5天,伴下列5项临床表现中4项者,排除其他疾病后,即可诊断为川崎病:
(1)眼结合膜充血,非化脓性
(2)唇充血皲裂,口腔黏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3)四肢变化:急性期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恢复期指(趾)端膜状脱皮
(4)颈部淋巴结肿大
(5)多形性红斑
注意:如果5项临床表现中不足4项,但超声心动图提示有冠状动脉损害,亦可确诊为川崎病。
二问:什么是不完全川崎病(IKD)?
答:不完全川崎病(IKD)指发热≥5天,但是在川崎病其他5项临床特征中仅具有2项或3项,且需除外猩红热、药物过敏综合征、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腺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等发热性疾病。
三问: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答: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但是对于发热≥5天且具有2~3项临床特征的患儿,评价炎性指标有助于协助诊断。
(1)若ESR40mm/H且CRP30mg/L,应继续观察病情,如仍持续发热2天,应重新评价临床特征是否符合川崎病;如患儿热退,仍需随访病程恢复期有无始于指(趾)端的手足脱皮;无典型脱皮的患儿可除外川崎病,阳性者则需进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
(2)若ESR≥40mm/H和(或)CRP≥30mg/L,应进一步观察患儿的其他实验室指标,具有以下6项中至少3项者,考虑诊断为IKD。
①血浆白蛋白≤30g/L
②贫血(按年龄校正);
③丙氨酸转氨酶(ALT)45U/L
④病程7天后血小板计数≥×10^9/L
⑤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5×10^9/L
⑥尿液白细胞≥10/HP
(3)对于ESR≥40mm/H和(或)CRP≥30mg/L但少于以上6项实验室指标中的3项者,以及ESR40mm/H且CRP30mg/L伴恢复期手足脱皮患儿应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是否存在以下阳性情况,如果存在以下超声心动图阳性改变的任意一条可确诊为IKD。
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或右冠状动脉(RCA)Z值≥2.5
②冠状动脉瘤
③≥3个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左室功能降低,二尖瓣反流,心包积液,LAD或RCAZ值为2.0~2.5。
LAD:冠状动脉左前降支;RCA:右冠状动脉
图:不完全川崎病的诊断流程(参考文献1)
四问:不完全川崎病该如何治疗?
答:由于IKD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应及时采取典型川崎病的治疗,目前主张在急性期给予大剂量IVIG及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
(1)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单一剂量2g/kg,在10~12小时内缓慢滴入,在起病最初10天内开始,如有可能5~7天内开始。
(2)阿司匹林:急性期30~50mg/(kg.d),分3次服用,热退后48~72小时或连续应用14天后改为小剂量3~5mg/(kg.d),一次顿服,维持6~8周,无冠状动脉病变者可停服,已发生冠状动脉病变者仍需继续服用至冠状动脉恢复正常或终身用药。
五问:确诊不完全川崎病患儿必须接受大剂量IVIG和阿司匹林治疗吗?
答:由于IKD往往可能会被延迟诊断,被诊断时可能已经不存在急性期的表现,如发热等,对于这类患儿的处理,如果该患儿仍处于发病的12~14天之内,无论患儿是否发热,只要仍存在全身炎症表现,则对这些患儿给予大剂量IVIG及大剂量阿司匹林的正规治疗。
如果患儿发病已超过12~14天,且已经不存在全身炎症的表现,也不再发热,对这些患儿则只需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抗凝治疗,并且在确诊时及以后的2个月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冠状动脉的情况,以决定抗凝治疗的疗程。
编辑:兔子妍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投稿及合作:tuziwangyan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寻常性白癜风能治好吗- 上一篇文章: 治疗容易诊断难的疾病川崎病
- 下一篇文章: 宝宝反复发热超过5天,需警惕这种会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