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赢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话题
题记:文化铸就灵魂,文化描绘宏图,文化指引方向,文化凝聚力量。
尊敬的袁主任,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是个好日子,今天注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现在,更重要的在于深远。我相信,在管委的发展史上,年3月18日,注定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我有幸能够参加今天这个会议,而且还能有机会汇报发言,非常荣幸,非常感谢。谢谢大家!
遵照袁主任的指示,下面我汇报分享三个话题:第一,什么是文化?第二,什么是企业文化?第三,威海市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由于主持人周主任的一番表扬,开始之前我有三句话要交代一下。第一句话,是什么?我今天站在这是什么呢?
请看大屏幕。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有人说,梅之焕这人太博学啦,那个年代没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这些个新闻媒体,他怎么知道鲁班的事,查一查是不是咱山东人?一查不是。
梅之焕这人太神啦,他怎么能够预测到多年后的今天,班门弄斧的还有我在?其实,我也没有什么错,人家梅之焕的意思是,弄斧就是要班门,弄大斧就是要在班门前弄,所以叫鲁班门前弄大斧。
今天,我面对着各位领导是什么呀?梅之焕都说了“班门弄斧”。
有的同志在做笔记,我看最好不要记了。第二句话:为什么?请看大屏幕。
繁体聽字有耳、王、十、四、一、心四个要素组成,即要用耳朵,要像尊重王者一样的尊重讲者,还要加上四只眼睛相对,还要一心一意,这才叫“聽”。为什么不要做笔记,因为“赢在听”,因为笔记做了,一般情况下不会再看,最终成了文物也不值什么钱啦。再者,我的PPT可以给您,需要的话,我讲完了,整理个讲稿给您。
第三句话:怎么办?现在我有话语权,给大家提三条要求:第一是快乐,第二是快乐,第三还是快乐。因为,我们在座的各位心底里都有一个渴望,那就是快乐。因为我们行的文化也是“快乐”文化。怎么快乐,就像屏幕上的那个动画笑脸。
讲到现在,第一个话题该讲完了——什么是文化?
——李白墓是文化;李白和梅之焕是诗人是文化;梅之焕的诗是文化;“班门弄斧”这个成语是文化;“赢在聽”的书法是文化;刚才这个“笑脸”是文化。
第一个话题:什么是文化?
歌曲是文化。请允许我先给大家唱首歌,好不好?(好!)唱首《敖包相会》,好不好?(好!)有请管委著名女歌手杨步步女士一起,好不好?(好!)。音响师,音乐走——
男: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
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
女: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
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
只要哥哥你耐心地等待哟
你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
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哟
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
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哟
你为什么还不跑过来哟
唱得好不好?(好!)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老歌。我们唱得好不好并不重要,因为大家都会唱。
您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歌吗?哪一年的电影?您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因为,这个也不重要。后来上网一查,知道了。那是年国产的一部优秀电影《草原上的人们》的主题歌。其实,这个也不重要。是这首歌,这首歌把“敖包文化”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几乎也家喻户晓,这个有点重要。
那么,什么是“敖包”呢?这个有点重要。
我原来以为敖包就是蒙古包,就是蒙古人居住的房子。恋人在蒙古包谈情说爱。
其实我错了。原来“敖包”并非是蒙古包。
在蒙古语中,“敖包”是“堆”的意思。去过内蒙就会知道,“敖包”原来是一种由大小石块堆积而成的圆形的实心的包状“建筑”。它通常建在山顶、湖畔或者滩中醒目之处。我理解就是一个方位物,类似大海的“灯塔”。这个也不重要。
“敖包”是一种草原中的导航标志。按理说,建造路标是人人得益的事情,并且牧民每每遇到路标时奉献几块石头也不是一件什么难事。然而,放牧时还要留意石块,并且一路携带直到遇到路标,的确也是一件辛苦的活。
一般情况下,人们会想,大家都在捡石头,不差我这一块。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路标怎么建呢?谁都需要路标,谁都有让别人去添砖加瓦自己却坐享其成的心态,最终好事难成。
聪明的蒙古人建“敖包”的解决方案让人拍案叫绝。草原漫漫,如何设置路标,如何维护路标,他们赋予了宗教的意义,这个很重要。
每逢路过,远远望见敖包就下马跪拜。据说围着敖包绕三圈,然后再拣一块石头放到包上,这样就会得到神灵的庇佑。让路过的每个人,在祈福中,完成了自己的建设敖包的贡献。为了强化这种信仰,蒙古人还举办每年的“敖包节”。
敖包的故事告诉我们,没有宗教这种信仰,人人捡石头这种制度就形同虚设;没有神灵庇佑的信仰,就不会产生人人自觉捡石头的执行力。这种信仰就是一种文化。
今天,我们是在研究企业文化,在弄清什么是企业文化之前,必须弄明白什么是文化?
什么是文化?版本很多。
文化的定义。到目前为止,有影响的关于文化的定义超过l60种。
《辞海》(年版)中关于“文化”的解释。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又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与设施。
我喜欢对文化的定义: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为什么喜欢?因为好记。
世界十大画家及其代表作
世界十大教堂
中国古代十大思想家
中国近代十大画家及作品邮票
细数过年的讲究
这些都是文化。
第二个话题:什么是企业文化?
世界企业文化兴起的四句话
第一句:企业文化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
第二句:企业文化产生于上世纪的日本经济实践。
第三句:企业文化得益于美国经济学家对管理思想的探索。
第四句话: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也被称为管理的企业文化时代。
第一句:企业文化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
《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最早提出企业文化概念的人是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他于年出版了自己对日本企业的研究成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在这本书中他提出,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他们独立的企业文化。这一观点引起了管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吸引了更多的人对企业文化进行研究,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美国又连续出版了三本企业文化的专著——《日本的管理艺术》、《企业文化》和《追求卓越》。
第二句:企业文化产生于上世纪的日本经济实践。
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迅猛,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表现出惊人的应变能力和强大的竞争能力。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直接挑战美国。
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达历史最高纪录――亿美元,占美国贸易赤字总额的45%。年在世界销售量第一的美国IBM公司,以转让计算机制造技术为条件,获准在日本制造并销售IBM计算机,从而打开了日本市场。然而,好景不长,IBM很快被富士、三菱和日本电器从日本市场上给赶了出去。不仅如此,IBM在香港的市场被富士以低于IBM50%的价格夺走。同样情形,美国接连失去了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国市场。屡遭失败的美国终于扯下“贸易自由”的面纱,联合其欧洲伙伴筑起了贸易壁垒,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然而,日本人巧妙地用资本输出替代了产品出口,在美国及其伙伴的土地上办起了高挂太阳旗的公司,开起了日本工厂!
日本咄咄逼人的挑战,引起了美国社会的震惊。里根政府商务部长助理克莱德.普雷斯托茨惊呼:“美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本世纪发生的最大事件是日本以超级大国的姿态出现在世界上。”人们在震惊之余,不免思考:是什么力量促使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日本靠什么实现了经济崛起?日本经济凭什么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
迫使美国管理学者深入地去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特点,从而发现在企业管理方面,文化和价值观比起管理组织的制度、管理理论和方法更起作用。于是,有关管理差异的文化背景和根源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北京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 上一篇文章: 家庭教育的最终检验是什么孩子的婚姻质量
- 下一篇文章: 国信医药深度分析本次医药股上涨能不能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