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龄婴儿高烧不退竟是川崎病,经省直中
前不久,才四个月大的斌斌(化名)突然发烧到39℃,爸爸妈妈首先还以为宝宝感冒了,也没太重视。可四五天过去了,斌斌还是高烧不退,医院检查。经诊断,斌斌是患上了川崎病。“川崎病症状和感冒相似,因此常被误认。”医生介绍,川崎病又称做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如果治疗不及时,对心脏、肾脏、大脑都有影响,如今已经进入高发期。
斌斌爸爸说,斌斌发烧后,他们还到药店买来小儿感冒药和退烧药给他吃。可第二天斌斌仍没退烧,还长了红疹子,听朋友说,可能是“过敏性皮炎”,对药物过敏,斌斌爸爸也就没放在心上。可折腾了四五天,高烧仍然顽固不退,医院。
当被告知是“川崎病”时,斌斌爸妈头皮一麻,“川崎病,这是什么病?”
接诊的儿科副主任袁应兰介绍说,川崎病是由日本川崎医生于年首先报告的一种小儿疾病,又称做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一般多发于5岁以下幼儿,一年四季都有,冬春季节为高发期。
袁应兰说,最近天气比较多变,孩子也容易感冒发烧,很多孩子感冒后就高烧不退。而川崎病的首发症状是发烧,身上伴发有红点,所以常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医院每个月都会接到几例患者,这些患者中,过半数家长最初均认为是一般感冒发烧,从而耽误了病情。”
“斌斌住院后,又连续高烧几天,用药治疗后,目前已经退烧了。”袁应兰说,川崎病的发病原因多与免疫力、受感染有关,而且男孩比女孩的发病率要高些。而且,川崎病如果发现早,治疗得当,大部分可痊愈;如果错误治疗,则可能产生并发症,可侵犯心脏、肾脏、消化道等内脏器官,甚至还会侵犯大脑。
其中,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最重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袁应兰提醒,如果孩子发烧,特别是持续高烧不退,医院诊治。一旦疑为川崎病,应尽早治疗。
链接
什么是川崎病?
1.川崎病不像感冒那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一般感冒发烧3天后症状缓解,体温开始下降;川崎病会持续高烧,可持续5天以上,体温在38~39℃。
2.川崎病患者发烧两天左右时,全身会出现大小不等红色斑疹,嘴唇发干有裂纹,口中黏膜发红,舌头上长出红色小疙瘩,像新鲜杨梅,称杨梅舌。
3.川崎病患者两眼眼结膜充血且无分泌物,手脚关节发硬肿胀,手指脚趾处可见红斑。体温下降后,手脚尤其是接近指甲部位皮肤会有片状脱皮,肛周皮肤也可能脱皮,颈部双侧和颌下淋巴结肿大。
医生提醒,在感冒的高发期,如果孩子发烧,特别是持续高烧不退或有上述症状,家长不要以为只是一般的感冒,自己随便给孩子吃些抗感冒的药,要考虑可能是川崎病,医院检查诊治。
名医堂
李继红儿科主任医师
李继红儿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株洲市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株洲市儿科、新生儿科首席专家,擅长:诊治儿童肾病及哮喘,省内首创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率先运用四联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对于各类儿童及新生儿疾病以及危重新生儿的抢救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赵成顺儿科主任医师
赵成顺儿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儿科疾病的临床及研究工作近30年,曾在北京、医院进修学习,临床经验丰富,参与研制的“咳喘一号”、“咳喘二号”、“咳喘三号”、“健脾一号”、“腹泻一号”、“腹泻二号”等纯中药制剂,临床疗效显著;擅长:诊治儿童感染性疾病、水痘、皮肤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儿科疑难杂症。
袁应兰儿科副主任医师
袁应兰儿科副主任医师,从事儿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参与研制的“咳喘一号”、“咳喘二号”、“咳喘三号”、“健脾一号”、“腹泻一号”、“腹泻二号”等纯中药制剂,临床疗效显著;擅长:诊治儿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及儿科疑难杂症,临床经验丰富。
- 上一篇文章: 儿科精品有关儿童川崎病
- 下一篇文章: 勿将儿童川崎病当感冒,宝妈宝爸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