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烧是大事不容小视

时间:2016-12-19来源:并发病症 作者:佚名 点击:

  宝宝发烧时,妈妈们不必过分紧张,但要注意随时监测宝宝体温变化精神状态,大于3个月的宝宝体温不高(38.5℃)可先用物理降温,但发烧持续医院查明原因,小于三个月的宝宝,只要温度高于38.5℃,医院检查,在询问医生之前,妈妈都不要随便给宝宝用药。   新生儿发烧症状   1、正常新生儿肛温在36.2~37.8℃之间,腋下温度在36~37℃之间;新生儿肛温超过37.8℃,腋温超过37℃,即为发热。   2、体温高于下列温度,则称为发烧。   肛温:38℃   口温:37.8℃(耳温与口温相同)   腋温:37.5℃   背温:37.5℃   3、宝宝发烧除了体温上升外,可能会有食欲不佳、嗜睡、哭闹不休、活动力减退、昏睡、昏迷、抽筋、头部僵硬、发紫、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   新生儿发烧原因   1、环境温度过高而致的发热:如热水袋、室内生火炉而致室温过高、宝宝穿衣太多。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不能维持产热和散热的平衡而发热,这种发热宝宝没有其它症状,所以只需调整环境温度即可,不需治疗。   2、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发热:常见有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脓肿、皮肤脓疱等因素而引起发热。这种类型的发热最主要的是找出发热原因,然后再对症治疗。   3、发烧时手脚冰凉:出现感染时会导致宝宝中枢神经设定的温度偏高,机体便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达到较高的设定温度,宝宝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所以才会出现额头发热(产热增加)、手脚冰冷(血管收缩,减少散热)的紊乱现象。   4、发烧时抽搐:有部分宝宝会在温度较高或发热时间较长时出现较短时间的抽搐,称作热性惊厥,目前病因尚不明确,退热后也并无大碍。但是也有部分抽搐原因是因为颅内感染(如脑膜炎),癫痫等疾病。   发烧对宝宝的危害   1、发烧表示免疫系统正在进行正常的保护性反应,有助于提高抵御力,从疾病中恢复。   2、长时间的高烧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脱水、惊厥(抽搐)。   3、一般发烧并不会烧坏脑子,真正有影响的是病菌感染进入大脑而导致的持续41℃以上的高烧。   4、发烧不会烧成肺炎,而是肺炎导致了宝宝的高烧,因此强调,宝宝发烧要找出原因。   如何测量宝宝体温?   1、摸宝宝皮肤并不能准确判断是否发烧,宝宝的体温一定是以体温计测量为准。   2、推荐使用电子体温计   水银体温计其实一般不适合家庭使用,因为水银体温计容易意外破裂,而导致水银污染甚至水银中毒,另外如果测量前水银体温计汞柱没有甩到35℃一下,便会极大的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能定期检查电池,进行校正,电子体温计的效果和水银体温计没有差别,所以家庭推荐使用电子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因为型号厂家不同,使用方法也略有差异,建议仔细阅读说明书后进行操作。   水银体温计测量肛温须要2-5分钟,口温须要3-5分钟,腋温须要5-10分钟。   3、体温测量部位的选择   肛温最能反映宝宝身体内部温度,其次是耳温。口温和腋温因为容易受皮肤和血管影响,温度较低,口温大约比肛温低0.5℃,腋温比肛温低0.8℃,   额温枪或者红外线测量皮肤表面准确度并不大。   肛温准确,但因为有一定风险,且宝宝感觉难受,多用于昏迷、神志不清及其它特殊情况的宝宝。   口温需要宝宝的长时间的配合,故适用于5岁以上的儿童,   一个月以下的宝宝,或者体重很低的宝宝,不适合肛温和耳温,可测量腋温和背温。   满月-5岁的宝宝,可以测量腋温。   3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用红外线鼓室体温计测量耳温,当两个耳朵温度不同时,以较高的为准。   新生儿发烧怎么办   宝宝发烧物理降温法   1、不要捂汗,可适当松衣,一般宝宝穿的比大人稍微多一件或者同等件数。   2、酒精擦澡不能作为宝宝退烧方法!酒精挥发过快会引起宝宝表层皮肤血管的不适,且容易产生酒精中毒。   3、可采用温水浴为宝宝降温(33度-35度),但同时也要注意温度不能太低,时间不能太长。   4、可使用退热贴或者冷水袋(普通暖水袋内灌入自来水)为宝宝降温,若宝宝抗拒,感到不舒服也不要勉强。   5、不推荐使用冰袋,因冰袋较硬,并且温度过低,宝宝皮肤薄,容易引起头部皮肤冻伤或压伤。   6、当宝宝温度大于38.5℃时,物理降温法只能作为辅助手段,缓解宝宝的不适感。   宝宝发烧物理降温法   宝宝发烧药物降温   1、退烧药主要用于3个月以上的宝宝,3个月的宝宝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法。   2、3个月以上宝宝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宜利妙)退烧,但要严格遵照医嘱,不能超过每日最大剂量2.4g。   3、6个月以上宝宝还可以选择布洛芬(美林、托恩)退烧,同样也要严格遵照医嘱,不可过量。   4、一般不建议宝同时服用两种甚至更多的退烧药,也不要服用复方感冒制剂。   5、口服退烧药和塞肛门药物效果并没有差别,口服药物副作用更小,因此更推荐宝宝优先使用口服制剂,当严重呕吐或者宝宝拒绝吃药时,考虑塞肛门药物。   6、阿司匹林、安乃近、保泰松、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都不能当做宝宝的退烧药使用,但不包括特殊患者如川崎病等。   7、打点滴或者喝水并不能退烧,而是为了避免出现脱水。所以如果宝宝只是简单发烧,没有脱水情况(口腔干燥、眼眶凹陷、哭时无泪、皮肤褶皱)出现,并不需要打点滴。   8、使用退烧药后还有发烧现象,并不能说明退烧药物没有效果。退烧药只能缓解病症,减轻宝宝的烦躁和不舒服,并不能根治疾病。如果疾病过程还没有结束,那么退烧后又发烧也就是很正常的了。   9、以上只是一般性原则,具体的用药医生会具体分析,一定要遵守医嘱!!!   宝宝发热的家庭护理要点   1、随时注意宝宝状态,宝宝的精神状态比发烧度数更能反映病情轻重,高烧不一定病重,病重也可能低烧!!!   2、多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多吃水果、蔬菜、汤汁,但注意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发烧时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   3、若宝宝体温在38.5℃以上,可以口服退热药物,具体剂量参照各种药物的参考剂量。在使用降温退热药物时,不可过频,以免引起低体温或其他不良反应,一般24小时内退热药物的应用不超过4次。使用退热药物后一定注意要给宝宝多多补充水分,并及时换洗内衣。   4、家长仔细观察宝宝病情,假如宝宝出现了抽风、异常哭闹、呼吸快速、发热持续不退、拒绝饮食、精神差、身上出皮疹等任何一种异常表现时,医院就诊。   5、若宝宝发烧时抽搐,家长们可把宝宝平放,解松衣物,并防止磕碰受伤,不要往嘴里塞食物或者药,也无须掐人中,抽搐结束后,医院检查,排除颅内感染。   6、让宝宝多休息,不要多加挑逗,或引导运动。   宝宝发热的预防要点   1、注意休息,冬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不要带孩子出入公共场所及人多喧闹的地方。   2、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每天开窗2到3次,以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厨房内的油烟和室内的香烟都很容易让宝宝的抵抗力下降,染上疾病,因此要尽量避免。   3、记得定期按时带宝宝去打预防针,如果宝宝平素体质弱,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也要考虑给予接种。   4、坚持母乳喂养,及时添加鱼肝油,多晒太阳,这对增强呼吸系统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都大有好处。









































急性白癜风
白殿风病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bfbz/2358.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