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诊室的那些事儿1
去年最后一期向大家介绍了什么叫发热以及不同部位、不同方法温度测量的差异。
年的第一期接着跟大家聊聊发热的分度与分型。
发热的分度、分型尚无统一标准,仅凭体温高低不能判别发热的病因及疾病严重程度。
一般认为:腋温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5℃为高热,40.5℃为超高热;腋温低于35℃为体温过低(新生儿的体温过低应比照发热引起同样足够的重视)。
NICE(NationalInstituteforhealthandClinicalExcellen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技术优化研究所,有译为英国卫生质量标准署)有如下表述:<3月龄,≥38℃为重症中的高危指标;3-6月龄,≥39℃至少为重症中的中危指标,但阳性预测值均低。而在≥40℃时,则与严重感染相关性明显;>6月龄,不宜单凭热度划分是否为高危。我国年版0-5岁儿童不明原因发热诊断处理指南指出:<3月龄≥38℃及3-6月龄≥39℃者,均提示可能存在严重细菌感染。
尽管人体下丘脑处的体温调定点会将体温严格限制在41.1-41.7℃以下,不致发热时损伤大脑;但超高热在临床应引起警惕,因为一般此时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退热无效/效果奇差。
儿童超高热的原因有:
药物中毒
机体调节机能受到影响,如阿司匹林、硼酸,麻醉药物(吸入麻醉药琥珀酰胆碱)(Kollmann-CamaioraA,;KingMR,),异烟肼(CaihongQu,)。
中暑
体温虽高,但不出汗,有时可高达42-43℃。
CNS
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损累及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儿童超高热。
先天性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先天性汗腺缺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
感染
如幼儿急疹(又称玫瑰疹)、麻疹、肺炎,疟疾(KetemaT,)等,有时体温可达超高热水平。细菌感染,如痤疮丙酸杆菌(YeM,)以及某些病毒感染。
其它
不明原因的超高热(ShahNT,)。
发热的持续时间
发热时间持续2周以内称为短期发热,持续2周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较大的孩子热程越短,与病毒感染的关联一般越高;NICE提醒对于0-5岁儿童发热≥72h更能提示为重症疾病、而发热≥48h与<24h提示重症细菌感染的风险比无差异。
长期发热除感染外,更要注意与胶原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的鉴别。NICE认为不应以热程判定疾病是否为高危,但发热>5天应注意排除川崎病。
发热的热型
小儿热型不及成人典型,常见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双峰热、不规则发热、波浪热、双相热等,对推测对应的大致疾病谱或有裨益(无点对点的指向作用)。
但由于近20-30年来国内疾病谱的变化(尤其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医务人员及看护者们对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退热药(包括含退热成分的中成药等)的过早、随意及过度应用(如无适应症用药、不恰当的联用、随意的用药剂量及疗程等),因此至少在儿科、热型对疾病的提示作用正失去其传统意义。
下一期推送中我们将继续介绍儿童发热的危险分层以及发热对人体的影响。
今天就先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见!
未完待续?点击历史信息,白癜风名医送健康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 上一篇文章: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 下一篇文章: 洋县14岁学生,上体育课时不幸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