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川崎病 您了解多少
必须强调: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
恢复期治疗:服用阿司匹林每日~5mg/kg,1次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若无冠状动脉异常,一般在发病后6~8周停药此后6个月、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若有冠状动脉病变,则需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直到冠状动脉恢复正常为止
3.皮质激素
急性期护理:川崎病是急性发热性疾病,要尽早治疗,避免引起心脏血管的并发症急性发热期,饮食以少量流食、多餐为主;应卧床休息2周,退热后逐步增加活动,一般休息2个月;注意皮肤清洁,做好眼部、口腔护理;注意观察病情
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减轻冠状动脉病变,但尚无对照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服用剂量每天30~100mg.kg,分~4次日本医生倾向于用小剂量,其依据是在是在川崎病急性期服大剂量者认为急性患者对阿司匹林吸收减低和清除增加,用大剂量才能达到抗炎效果服用14天,热退后减至每日~5mg/kg,一次顿服,可收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减轻急性期炎症反应,预防冠状动脉损伤及血管内血栓形成是川崎病的治疗原则,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阿斯匹林急性期给予高剂量阿斯匹林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恢复期改为低剂量的阿斯匹林,具体用药依患者而定
川崎病是由日本川崎医生于1976年首先报告的一种小儿科疾病,以他的名字命名川崎病的病症主要在皮肤、黏膜和淋巴结,故又称做“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但,此病实质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可以侵犯内脏器官,如心脏、肾脏、消化道,甚至还会侵犯大脑因此,要特别注意
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缓解症状,但皮质激素易致血栓形成,并妨碍冠状动脉病变修复,促进动脉瘤形成,故不宜单用强地松等皮质激素治疗除非,并发严重心肌炎或持续高热重症病例,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
川崎病对儿童的危害并不在于发烧、出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外在症状,而其真正的危险在于对心脏等脏器的危害部分川崎病患儿可并发心、脑、肝、肺、肾等多脏器损害 ,其中,心血管损害最为突出,大多发生于发病后2-3周,可持续数月到数年有资料显示,川崎病患儿如治疗不及时,25—35%的患儿心脏会受到影响,一旦疑为川崎病时,应尽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不仅能减轻症状,促进恢复,而且还能防止冠状动脉病变和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1.免疫球蛋白
川崎病预后:只要诊断准确,治疗正确,是可以治愈的,一般不复发需要提醒的是,川崎病的首次治疗一定要彻底,不要以为退烧就没事了,尤其要注意心脏、肝脏的保护,密切关注患儿的心脏变化以及血小板等生化指标,有异常及时处理
研究已证实: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用法: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小时输入,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4次,连续4天,以后闰至5mg/kg.d,顿服
每位川崎病患者的病情不同,因此具体的治疗方法也不同,特别是有并发症的存在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免费咨询,与儿科医生进行一对一的详细交流
川崎病不是常见病,但近年有增多的趋势,据流行病学调查,北京地区川崎病发病率在19-30/10万左右,多见于8个月到4岁间的幼儿川崎病多发生在冬季,如果孩子发烧,特别是持续高烧不退,要考虑可能是川崎病,尽快检查诊治
2.阿司匹林
川崎病发烧两天左右时全身会出现各种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嘴唇发干而有裂纹,口中粘膜发红,舌头上长出红色的小疙瘩两眼充血、发红,手脚关节发硬肿胀,指(趾)处可见红斑,体温下降后,手脚尤其接近指(趾)甲部位的皮肤会有片状脱皮,肛周脱皮颈部双侧和颌下淋巴结肿大,直径约1.5cm,稍有压痛,发热3天内发生,数日自愈
如果宝宝有类似症状,很可能是川崎病,建议及时就诊通过【在线免费咨询预约】平台,可以在线预约,到医院优先就诊免排队;如果有疑问,可以免费咨询在线医生
首发症状是发烧,身上伴发有红点,所以常常会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但川崎病在症状上同感冒还是有区别的,不像感冒那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一般的感冒发烧3天后症状就会缓解,体温也开始下降,但川崎病持续高烧,体温常达38-39℃,甚至更高,发烧可持续5~11天或更久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 上一篇文章: 疝气手术须知
- 下一篇文章: 冬季警惕:幼儿川崎病出现“小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