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护理的3个常见误区
本期微讲堂的主题是《宝宝感冒怎么办?》,秋风起,上学忙,发烧咳嗽来报道,一不小心转肺炎!宝宝最不喜欢打针、吃药!妈妈最害怕看到孩子没精打采、烦躁哭闹!医院看病!更要命的是,孩子一而再,再而三的生病,自己却不得法。怎么办?真抓狂!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孙裕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市医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辑、审稿人。孙主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各种儿科常见病,尤其擅长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如小儿上感、支气管炎、肺炎、喘息、脑炎、热性惊厥、头痛、头晕、心肌炎、先心、川崎病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全文主要内容
点击阅读:一、容易引起感冒的原因
点击阅读:二、小儿托幼时期易患的呼吸道疾病
点击阅读:三、什么情况的呼吸道感染需要看医生
四、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
五、呼吸道疾病的护理
微讲座实录
四、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
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
隔离:远离和避免人多拥挤的环境。
通风:早晚开窗通风,降低室内微生物浓度。
洗手:勤洗手,切断接触传播途径。
个人防护:秋冬季节交替,病毒较多,出门需要防护,使用口罩、手帕。
卫生教育:不要对着别人打喷嚏和咳嗽,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手帕或纸巾。勤洗手,摸完口鼻不要再摸玩具和其他小朋友,摸完玩具和其他小朋友也不要再摸自己口鼻,都要记得先洗手。
避免被动吸烟: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烟。
五、呼吸道疾病的护理
发热护理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发热捂汗,可以帮助退烧。孩子发热时,很多家长觉得穿盖得厚点可以捂汗,一出汗就退烧了。结果适得其反,多余的热量散不出去,孩子体温迅速升高,不但难受,还有可能诱发抽搐。
发热且手脚冰凉时,大脑的体温中枢接收到的信息是冷,因此大一点的孩子会觉得冷,同时机体的防御机制为了对应寒冷出现了寒战(肌肉产热)。这时正确的做法是把手脚冰凉的部位适当保暖,例如用温热水敷一敷、用手给孩子搓搓手脚等,等孩子手脚变暖才会纠正大脑的错误信息,打破恶性循环。同时需要让躯干其余高温的部分散热,避免体温继续升高。最终才能进入良性循环,有效降温。
误区二、高烧也不吃退烧药,怕影响医生诊断。有人认为给孩子吃退热药,热退了去看医生会影响医生判断病情。其实这种想法有些过虑了。医生问诊时会详细了解孩子发热的热峰、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所以,家长只要记录好这些信息,同时记录好使用退热药的时间和药物使用后体温变化的关系,就完全不用担心影响医生判断了。
我们建议,医院看病,包里都备一支体温计和一瓶退热药。
误区三、无论什么情况发烧都立即吃退烧药。有人认为发热会“烧坏大脑”或者“烧成肺炎”,发现孩子发热了就非常慌张,甚至体温都没来得及量就给孩子吃药。
通常儿科医生会把38.5℃作为是否服退热药的分界点。但我们同时应该知道:给孩子服退热药的目的在于减轻孩子因发热引起的不适。所以何时需要服退烧药,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具体的病人而不是针对体温。也就是说没有一刀切的标准,如果觉得难受,就可以考虑给药,如果没有特别不适,就没有必要急着吃退热药。
其实38℃以下低热很少引起孩子严重不适,并不需要吃退热药。有些孩子体温到39℃,却仍旧很精神,还可以和家长拍手唱歌做游戏,这种情况退热药就不一定是必须。有时测体温比较高,孩子睡得正香,那也没必要把睡梦中的孩子叫醒,让他们吃退热药。对于某些上中学的大孩子来说,他们对发热的耐受反而没小小孩好,有时体温刚过38℃这些大孩子就会觉得头痛、周身不适,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必教条地非得要超过38.5℃才给孩子服退热药。
服退热药并不会加快感冒等疾病的恢复,反而增加肝肾不必要的代谢负担。所以家长不要对发热过于恐慌,更不要无论什么情况发热都立即吃退热药。
新生儿及3个月小婴儿更要慎用退热药。因为小婴儿体重轻,体表面积大,服用退热药剂量不易掌握,容易出现虚脱或者胃肠道的损伤。家长应在咨询儿科医生后方可给孩子用药。
另外,如果由于发烧引起高热惊厥或有家族史,需要及时退烧。
误区五输液打“退烧针”会退烧快一些孩子发热时,真正需要补液的是极少数,需要输液的通常是出现了严重并发症或者一些特殊的临床情况。
哪些情况真正需要输液呢?
如果孩子长时间高热不退、进食差,饮水少或者喂药特别困难时,可以考虑输液。这种情况下输液,目的是补充水分,预防和治疗脱水,调整电解质平衡。吃得少精神倦的孩子在补足液体、糖和电解质后会更容易对抗疾病,水分充足利于散热,也会让孩子感觉舒服一些。
一般情况,输液对于退烧没有太大帮助。
4/5第四部分结束
声
明
本次微讲座未接受任何商业赞助,也不推荐任何产品,如有涉及用药,我们将尽量以化学名方式给出,由患者自愿选择具体品牌。所有建议仅作参考,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就医,请勿基于讲座中的建议,代替临床诊断和治疗。
健康知识硬科普平台
- 上一篇文章: 权威发布全国最好的地级市医院都在这了
- 下一篇文章: 齐齐哈尔市护理学会儿科护理专业委员会换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