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化瘀汤治疗川崎病2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14-11-4来源:饮食保健 作者:佚名 点击:次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体温变化情况及用药前、用药后1周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在急性期、治疗后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了解冠状动脉内径变化情况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血管炎,可能是感染或其他因素触发的异常免疫反应笔者自拟解毒化瘀汤治疗川崎病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005年10月~2007年3月在本院住院,依据《中医儿科学》中“川崎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1]共计4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6岁;10例有冠状动脉扩张(诊断标准参照nakano h[2]),其中ⅰ度扩张9例,ⅱ度扩张1例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8岁;11例有冠状动脉扩张,其中ⅰ度扩张10例,ⅱ度扩张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冠状动脉扩张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 一般资料
2
2 治疗方法
下一页
1
理,所有计量资料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
对照组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 g/kg,日1次,连用2 d;口服泼尼松3 mg/(kg·d),2周内减停;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汤,基本方:金银花、连翘、水牛角、生地、地龙各10 g,当归、赤芍、丹参、蝉衣各6 g,并随症加减水煎并浓缩至200 ml,日1剂,早晚分服,1个疗程7 d,连用4个疗程两组患儿同时口服潘生丁5 mg/(kg·d)及阿司匹林50 mg/(kg·d),待血沉恢复正常时,阿司匹林减至5 mg/(kg·d)口服4周若有冠状动脉扩张,则阿司匹林和潘生丁一直口服到冠状动脉内径正常后停药
采用χ2检验
- 上一篇文章: 川崎病-临床表现
- 下一篇文章: 高频心电图对川崎病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