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儿童冬季传染病的预防与治疗晓健
微讲座第50场特约嘉宾介绍
发烧咳嗽来报道,一不小心转肺炎!宝宝最不喜欢打针、吃药!妈妈最害怕看到孩子没精打采、烦躁哭闹!医院看病!要命的是传染病开始抬头。怎么办?真抓狂!让专家教您识别传染病,预防传染病。
孙裕医院儿内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市医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辑、审稿人。孙主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诊治各种儿科常见病,尤其擅长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如小儿上感、支气管炎、肺炎、喘息、脑炎、热性惊厥、头痛、头晕、心肌炎、先心、川崎病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美妈帅爸们,眼睛瞪起来,耳朵竖起来,欢迎孙裕平主任为我们带来《儿童冬季传染病预防与治疗》。
全文主要内容
一、流感的病原学
二、流感的流行病学
三、流感的发病机制及病理
四、流感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五、流感的诊断
六、流感跟普通感冒的区别
七、流感的治疗
八、流感的预防
九、水痘
十、流行性腮腺炎
点击绿色喇叭收听音频资料
冬季儿童易患传染病
儿童常见的传染病有麻疹、风疹、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疾病。本期结合流行季节重点讲解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一病原学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病例排毒可达1~3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4.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大于30,BMI=体重(kg)/身高(m)2];
5.妊娠期妇女。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一)发病机制
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病毒表面血凝素(HA)结合呼吸道上皮细胞含有唾液酸受体的细胞表面启动感染。流感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人体细胞,并复制出大量新的子代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通过呼吸道粘膜扩散并感染其他细胞。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出现ARDS、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二)病理改变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化生、固有层粘膜细胞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重症肺炎可发生弥漫性肺泡损害。合并脑病时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肿、坏死。合并心脏损害时出现心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等炎症反应。
四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一)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二)并发症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1.肺炎
流感并发的肺炎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出现这些情况请及时就医,有患肺炎可能。
2.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炎、脑膜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等。
3.心脏损伤
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异常,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主要症状有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急性肾损伤等。
5.脓毒性休克
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三)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2.血生化: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
3.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
(2)病毒抗原检测(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可采用胶体金和免疫荧光法。由于快速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因此对快速抗原检测结果的解释应结合患者流行病史和临床症状综合考虑。
(3)血清学检测:检测流感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动态检测的IgG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4)病毒分离培养: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流感病毒。在流感流行季节,流感样病例快速抗原诊断和免疫荧光法检测阴性的患者建议也作病毒分离。
(四)影像学表现
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儿童病例肺内片状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分布多见,易出现过度充气,影像学表现变化快,病情进展时病灶扩大融合,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征象。
五诊断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一)临床诊断病例
出现上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或流感快速抗原检测阳性,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二)确定诊断病例
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RT-PCR和RT-PCR方法)。
2.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3.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1.呼吸衰竭;
2.急性坏死性脑病;
3.脓毒性休克;
4.多脏器功能不全;
5.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六鉴别诊断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感染病原证据。
(二)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资确诊。
声
明
本次微讲座未接受任何商业赞助,也不推荐任何产品,如有涉及用药,我们将尽量以化学名方式给出,由患者自愿选择具体品牌。所有建议仅作参考,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就医,请勿基于讲座中的建议,代替临床诊断和治疗。
健康知识硬科普平台
- 上一篇文章: 第11期微课回顾这个病对宝宝危害极大,家
- 下一篇文章: 焦点关注北京第二届中日川崎病研讨会在顺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