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不一定烧坏脑袋,却直攻心脏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症,也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川崎病,又称为黏膜皮肤淋巴腺症候群,会侵犯全身中小型血管引起血管炎的病变。
此病好发于五岁以下小孩,以6个月至一岁的婴儿比例最高,患病机率男生多过于女生,约1.3~1.5:1
犹记我第一次听到“川崎症”这三个字,是在双妞一岁半时。那时小妞因为感冒发烧,看医生确诊为一般感冒后,当父母的都不希望让孩子吃太多药物,我们当然也是这样想的。于是我们虽然拿了药,但没有很规律让孩子吃药,只是密切地观察孩子,就想着给孩子的抵抗力一点机会,病程过了自然就好了,不是吗?
然而烧退烧退来到第四天,我发现孩子的呼吸声不太对劲,但活动力、食欲却跟往常一样,这天半夜她用力的喘息声,让新手妈妈带两个小孩的我,点燃与生具来的妈妈直觉,心中燃起不安的感觉,于是隔天我们又到诊所报到,这下子真的不妙了,我医院。好在我们遇到了热心医生,她电话追踪了我们是否”即刻”医院,才让我们没有因此轻忽这一般感冒带来的并发症可能对孩子有多可怕的影响。
当我们到达急诊时,小妞已经因为呼吸窘迫导致肺塌陷,我们随即被转上病房,主治医生十分钟内就到了病房,并告知我:“用药后,今晚呼吸状况若没有改善,明天就得转进加护病房并插管治疗!”
天啊!这句话,就像是一把利刀插进当妈的心里,当下的我有排山倒海的自责:怎么会?不就是一般感冒吗?我怎么会让孩子变成这样?
每次回忆起这一幕,焦急无助的感觉依然存在。就在那同时,我接到了一通来自同样是双胞胎妈妈的电话,他得知我孩子因为发烧突然住院,特地打电话想提醒我说:“珍妮,孩子怎么了知道吗?要小心会不会是川崎症喔,可以请医生评估一下。”他在电话里安慰了我,也大略让我知道什么是川崎症。虽然我的孩子最后不是因为川崎症住院,但却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称,也因为如此,我不再轻忽幼儿发烧的并发症。
川崎病,是日本一个名叫川崎富作的人首先发现的,以他的名字命名,学名叫,是一种全身性的血管炎,最直接影响的是心脏。
川崎病特色症状:5岁以下、5天发烧、5大症状、5月好发
川崎症好发年龄:五岁以下占85%,尤其以2岁以下居多。
发病高峰期:每年4~6月
川崎病主要症状:
1.高烧超过5天以上(耳温38度)
2.双侧结膜充血
3.嘴唇红、杨梅舌
4.四肢皮疹
5.颈部淋巴结肿大
6.心脏并发症
川崎症是导致儿童后天心脏病的主因:
川崎症目前不只无法预防,发生原因也不明。黄金治疗期却只有短短5-10天,只能使用人类免疫球蛋白(IVIG)来治疗。一旦在黄金时间内发现,就能使用免疫球蛋白并被治愈,但是一旦错过了呢?孩子从此终身脱离不了心脏病。
有这么严重吗?这是危言耸听吗?当然不是。
后遗症是什么?
川崎症最严重的后遗症莫过于在孩子身上出现急性心脏冠状动脉症候群,包括: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心肌炎、心肌梗塞、心脏衰竭、甚至死亡(相当罕见)。
来源:闫涵妈妈珍妮麻
- 上一篇文章: 新闻热点江西省儿童医院护士偷换孩子高价救
- 下一篇文章: 看病可以找TA们2016年岳阳名医拟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