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患儿丹心可鉴记东风总医院儿童医疗
俗话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对于儿科的医生来说,感受更为深刻,因为作为一名儿科医生,一举一动不仅关乎患儿的生命,也为整个家庭的幸福所系。儿科工作平凡而又伟大,琐碎而又不易,艰辛而又劳苦,但却有这样一群儿科专家执着地为十堰儿童的健康保健护航。对待患儿,他们如父母一般悉心呵护;面对事业,他们矢志不渝;名利面前,他们宁静淡泊,他们始终将“一切为了患儿,为了患儿一切”的追求铭记于心,生动诠释着妙手仁医的精彩人生。他医院儿科的名医专家。
陈全景:德艺双馨的“护花使者”
怀着对儿科工作的无限憧憬,年,陈全景踏上了自己从医之路。当时还非常年轻的她,医院,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儿科工作。
医生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儿科医生更是如此,因为孩子的病情变化快,医生很少有自己的时间,有时即便在半夜也有可能随时进行急救。儿科还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工作环境差,风险高,小事杂事多,待遇却不如同一级别的医生,几年下来,很多同事都放弃干儿科而从事其他专业,可陈全景却一路坚持了下来。
“我爱孩子,也喜爱我的儿科工作,我不忍心看着疾病折磨一个个幼小的生命。”陈全景经常对周围的同事说道。
不管酷暑,还是严冬,无论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医院、病房里看到陈全景的身影,她认真观察记录孩子的临床各种症状,不断摸索,积累自己的临床经验。书本,翻了又翻,诊断,看了又看,她下定决心要把儿科学做深做精,一定要在此有所作为。
正是凭借这一份执着的坚守,她日渐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儿科医生,医院儿科主任,倾力为众多十堰患儿服务。
年5月,一个2岁的男童出现发烧、乏力、嗜睡等症状,他的父母赶紧医院儿科就医,陈全景仔细体检,发现幼儿手掌散在红色丘疹,虽然皮疹及分布不典型,但凭借临床经验判断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且极有可能是危重患儿,于是立即让孩子入院治疗。第二天上午,孩子仍高烧,持续39度不退,嗜睡且肢体出现抖动状况,经腰椎穿刺及病原学检查证实为重症手足口病。
患儿命在旦夕,现场的每个医务人员的神经更加紧绷,陈全景立即启动了重症手足口病应急预案,医院院感办科长范伟、传染科主任刘祖明等专家对孩子进行会诊,商讨最佳治疗方案。
孩子的病情始终牵挂着陈全景的心,几天里,陈全景一直待在科室,留意孩子的病情,嘱咐护士为他做好护理。在陈全景和其他儿科医生的共同救治下,入院第五天,孩子的体温得到了控制,病情逐渐好转,一周后终于脱离了危险,悬在大家心头的重担放下来了。
15年来,对待每一位患儿和家长,她都尽心尽力,为了及时解除患儿病痛,陈全景不辞劳苦,有时候周末儿科门诊病人非常多,到中午还有病人没看完,但她总是不顾身体疲惫,不管饥饿与否,坚持看完最后一位候诊患儿。
对于孩子的那份执着,周围许多同事都深受感动。儿科护士长黄丽丽回忆说,一次,陈主任因为重感冒发烧,一个晚上都没有休息好,大家都以为她不会来上班了,但第二天她还是跟往常一样来上班了。我劝她好好在家休息,她却说,前天住进来的那个危重的小孩,她放心不下一定要来看看。
“她总是这样,宁可自己苦点累点,也生怕让孩子出事儿!”
如今的陈全景凭借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已成为儿童医疗中心的“明星”,但她从未放松过。“做医生这一行,就是要活到老学到老。”她注重学习,不断进取,因此,除临床工作外,她还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参加院、市科研课题四项,发表十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儿童保健杂志》、《中国妇幼保健》、《微循环学》杂志等核心期刊上,由于各方面表现突出,多次获取“优秀教师”、“优秀女职工标兵”、“杰出员工”等荣誉称号。
雷勋明:儿童健康的守护人
医院的儿科病房,沐浴在温暖阳光下,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不少小患者正在父母、亲人陪同下休息、玩耍。在这里,收治了大大小小90多位患儿,这些幼小的生命正与疾病斗争,等待着康复。病区内,雷勋明紧张地工作着,他穿梭在各个病房之间,查房、换药、治疗等工作有条不紊、一丝不苟……
雷明勋,武汉大学医学部在读博士,现任儿童医疗中心病区主任。作为病区主任,他说,他深感责任之大,因为病区往往收治的都是危重患儿,因此每一天他都在疾病与健康、痛苦与快乐、危急与平安中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多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对他就是一次极大的挑战,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医院接受了结石患儿的医治工作,在病床极为紧张的情况下,雷勋明积极变通,在走廊上加病床,组织医护人员加班加点工作,当年,送至的结石患儿都在儿科得到了有效地诊疗。
曾经,病区还收治过一个三个月大的川崎病患儿,患儿高热且存在冠状动脉扩张,病情危重,雷勋明不辞辛劳每天坚守在病房,并做好24小时随时抢救的准备,多次为患儿的抢救赢得了时间,一直到患儿病情稳定、脱离危险,他才离开坚守了数日的病房,疲惫不堪地回家休息。
雷勋明对许多疑难疾病都有深入的研究,他长期从事儿童哮喘的吸入治疗、儿童哮喘的分级治疗与管理及儿童危急重病人的处理。凭借着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救治多例哮喘危重状态、重症肺炎及休克病人。
张晓芬:垂危新生儿的救星
每一天,医院的儿科都会格外的忙碌。一走进诊疗中心大厅,就有种门庭若市的感觉,上午的挂号处总是排着长队,专家诊室里,每位坐诊的儿科专家要接诊几十个大大小小的患儿。哭喊声、打闹声,家长的焦急抱怨训斥声,此起彼伏,在这里,张晓芬脸上总是洋溢着和蔼的微笑,她神态恬淡自如,动作缓慢轻柔,用轻柔的声音与小患者们对话,这是一位至今都没有放弃一线工作的老专家,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位医者的大爱情怀。
张晓芬,医院新生儿科的奠基人,看起来很年轻的她其实已经在儿科这个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她率先在鄂西北开展呼吸机在危症新生儿中的使用,全静脉营养在应用在新生儿救治中;她还带领新生儿科成功开展换血疗法,许多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的管理及各种危急重症的救治都是在她的带领下开展的。
年6月一天夜里,一位竹山的新生儿肺部感染,患儿命悬一线,家长的心情跌入绝望的低谷,欲哭无泪。凌晨2点,张晓芬接到急救的通知,立即前往重症监护室。监护,输液、呼吸机都已准备就绪,此时还需要一根软管插入患儿气管,因为患儿才刚出生不久,身体虚弱,本身还伴有呼吸困难,麻醉插管难度和风险都很大,但如果再不救治,患儿随时有生命危险。“我看着孩子的小眼睛望着我,我觉得他求生欲望那么强,所以一定要救活。”于是,张晓芬凭着高超的医术和超凡的勇气,终于插管成功,接上呼吸机。几个小时后,奇迹终于发生,患儿发乌的嘴唇恢复了红润,呼吸也变得平稳起来,孩子得救了。家长喜极而泣,反复道谢称,“要不是张主任,这孩子只怕早就没命了!”
陈少军:重度窒息患儿的希望
陈少军,是医院儿科新生儿专业的后起之秀,现任医院儿童医疗中心新生儿科病区主任。他擅长各种新生儿疾病的诊治及危急重症的救治,成功救治了多位新生儿颅内出血、重度窒息、胎粪吸入综合征等危重病人。
年1月24日,一个出生10多天的婴儿因患肺炎从外院紧急转入医院新生儿科,由于发烧,婴儿哭闹不止,伴有咳嗽、气促、多痰等症状。医护人员建议不要给孩子喂奶,以免引发意外,然而缺乏经验的母亲坚持给孩子喂奶,医护人员只得守在她们身边,谨防意外发生。令人没想到的是,婴儿突然呛奶导致窒息、心跳停止,在场医护人员立刻开展紧急抢救,陈少军立即赶往病房,予以气管插管,快速吸出呛入肺部的奶液,使用呼吸支持、心肺复苏药物等紧急抢救措施。一天过去了,婴儿的病情稳定了,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年轻母亲激动地落下了幸福的眼泪。
由于收治的新生儿大多是危重患儿、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这些幼小而脆弱的生命时常遭受威胁,而由于病情变化很快,这给救治和护理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加班抢救和治疗对于张晓芬和陈少军而言已经习以为常。“工作虽然非常辛苦,但是每次看到通过努力抢救能够让一个个新生儿转危为安,心里就特别有自豪。”陈少军如是说。多年来,他们已经数不清收治了多少新生儿,也记不清在岗位上度过了多少个节假日。
他们,是儿科医疗领域的骄傲
除了这些医生代表,还有一批默默无闻却十分出色的护理团队,她们为孩子打针、输液、换药、护理,尽管工作环境欠佳,尽管加班成为家常便饭,尽管节假日成为奢侈,尽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她们仍然坚守在岗位,默默地照顾着每一位患儿,恪守着白衣天使的责任。
医院儿科的医务工作者们犹如一滴滴清泉,将滴滴温馨沁入一个个孱弱的生命。他们没有慷慨激昂的惊天壮举,只是用精湛的医技让千百万患儿重新获得健康,用真诚和爱心谱写着一个普通医务工作者的平凡人生。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赤诚奉献的服务热情,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一个个名字只是医院儿科的代表,故事的背后是60多位默默奉献者的不懈追求,他们是医院美丽的霞光,是儿科医疗领域闪耀的光芒。
云南治疗儿童白癜风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啊- 上一篇文章: 别再这样逗孩子了,小心变脑瘫
- 下一篇文章: 首届全国心血管影像病例大赛颁奖及获奖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