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片健康的天

时间:2016-12-19来源:饮食保健 作者:佚名 点击:

视每一个孩子如同己出。孩子笑了,他们脸上绽开笑容;孩子哭了,他们感到无比惆怅。

用心呵护每一个成长的“花朵”。以精湛的医术,为爸爸妈妈们奏响希望之歌;用满满的爱心,为孩子们托起一片健康的天。

医院儿科的医生和护士们。这个有着16名医护人员的团队,将仁心仁术渗入到工作中的点点滴滴,用实际行动赢得病患信赖。

细心诊疗守护孩子健康

医院儿科诊区,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幅场景:挣扎着又哭又闹的孩子,眉头紧蹙、眼神焦灼的家长,忙得不可开交的医生护士,挤得满满当当的诊室……

“孩子什么症状?”“有没有病史?”“来,宝贝儿,阿姨给你检查一下”……初见儿科主任刁国静,她正细心地为患儿检查。彼时她的身边已被围得水泄不通,孩子因身体不适而哭闹,家属七嘴八舌地询问着病情,但她却似早已习惯了这种“混乱”,面带微笑,一一作答,不见半点焦躁。

“病人太多了,实在是走不开!”半小时后,略显疲惫地刁主任推门而入,终于挤出一点时间接受采访。

“您性格可真好!”想到之前刁主任身处“闹境”的处变不惊,记者忍不住赞叹。仿佛心领神会,刁主任读懂了我的意思。“孩子都是家长的心肝宝贝,一生病,往往就是‘举家出动’,乱就在所难免。但是家长急,我们医生不能急,儿科医生最重要的就是细心。”

在医疗界,儿科被形象地称为“哑科”。因为面对的患者都是儿童和婴幼儿,他们很难甚至不能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症状,多数只会哭。这就给医生治疗带来了困难,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只能依靠细心的问诊和查体。“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哑巴孩儿’,他们没办法准确提供信息,所以坐诊时候就要更细心地与家长沟通,更仔细地查验疾病症状体征,避免漏诊、误诊。”刁主任感慨说,看一个儿科病人,相当于看两个内科病人,或两个半的外科病人,一天下来,真跟打仗没两样。

正是因为儿科医护团队的细心,医院儿科几乎没有出现误诊的情况。更是因为他们的细心,多例疑难病被及时诊出转诊,得到及时治疗。

6岁的小浩然(化名)是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也是陆合儿科的“熟客”,他每次见到刁主任都会亲切地喊上一声“刁姨”。而每次提到陆合儿科的刁主任,小浩然的家人都会无比感激地说上一句:“这可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追溯刁主任与小浩然一家的缘分,还要从两年前说起。

两年前,家住黄土岭镇的小浩然由于反复发烧被收治入院。住院初期血象正常、支原体正常,其他检查均为出现异常。而到第三天早晨查房时,细心的刁主任发现小浩然结膜和身体皮肤有一过性充血现象,颈部淋巴结些微肿大。“川崎病?”刁主任脑子中闪过一个病名。川崎病是一种罕见病,一般要连续发烧五天以上才能进行症状判断,彼时小浩然才住院观察两天,川崎病的症状并不明显。“我建议转院,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刁主任果断将自己的推断告诉家长,并医院。医院,小浩然被确诊为川崎病。川崎病属罕见病,症状又不突出,经常在基层被耽误。由于初期转院,及时就诊,即使治疗,小浩然的病情得以很好的控制,现在除了要定期复检,已经与正常孩子无异。

小浩然的病情得以控制,刁主任的治疗并没有中断。她一直与孩子家长保持电话沟通,询问孩子近况,解答家长各方面疑问;小浩然出现头疼脑热,家长也会第一时间送给刁主任检查……现在小浩然已经6岁多了,刁主任一直担当着“家庭医生”的角色,孩子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最亲的“干妈”。

耐心护理助力孩子康复

儿科输液大厅里,哭闹声是每天的“主旋律”,这里的护士每天要和小孩“打交道”,即使是十几年的老护士在孩子面前也经常急得“上蹿下跳”。“很少有小孩打针不哭闹的,而且陪同家属多,环境较为嘈杂,孩子多的时候整个科室就会哭成一片,很多小朋友是自己还没打针看到别的小孩哭自己也会吓哭。”儿科护士长汤娜告诉记者,这就要求儿科护士更要有耐心,也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不仅要热爱自己的专业,更要喜欢孩子。

“宝宝没事的,把头转过去别看,马上就好了。”一名护士准备给一个4岁的小男孩打吊针,看见又要打针,小男孩胆怯地抱紧了妈妈,护士一边轻轻地拉着小男孩的手臂找静脉,一边则鼓励着小男孩,分散他的注意力,一眨眼的工夫,针就扎上了,孩子没有哭闹。注射之后要做好固定工作,不影响患儿活动,动作也要格外轻柔。“还是你们的手法好,要不然孩子又得折腾半天。”小男孩的妈妈说道。

的确,给小孩打针是一门技术。护士长汤娜说:“现在的家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倍加珍爱,因此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比如打针,小孩子好动,血管又不好找,若一次没扎上就得重新扎,如果小孩子哭闹,做父母的都会心疼。这就要求儿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既要以高超的医术医治患儿,又要有足够的耐心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有着25个沙发座位的输液大厅里被挤得满满当当,还有不少家长站着,现场一直是哭闹声不断。汤娜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一天会有多个患儿接受注射治疗。“我们科室目前有9个护士,孩子多的时候都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在儿科工作,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孩子病情反复很大,一个小时前还好好的,说不定一下子病情就加重了,所以一定要细心、耐心、爱岗敬业,互相配合才能把工作做好。儿科工作虽然辛苦,但也有成就感。每当看到一个孩子哭闹着入院,经过治疗后活蹦乱跳着出院,心里就充满喜悦。”谈及自己的工作,汤娜虽赶疲累,却难掩满满的热情。

贴心服务帮助孩子成长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透过病房窗户的时候,儿科护士们就忙着给患儿们整理床单、量体温;科主任带领医生们开始逐次查房,询问患儿们的情况,并针对病情变化讨论这一天治疗方案的调整……在医院儿科,医护人员不仅是孩子健康的守护者,还是孩子成长的指导者。他们时刻以患儿为中心,从实处着手,从温馨小事做起,让每一位来院的孩子都得到亲人般的关爱。

记者走进儿科病房,躺在床上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是安静的,有的在大声哭闹,有的哼哼唧唧,有的挣扎着要出去……护士长汤娜柔声说着“宝贝,不哭,姨妈帮你看看”,一边手脚麻利地查看患儿的针药。见患儿哭闹,患者母亲拿过奶瓶准备喂奶,汤娜见状连声阻止,“孩子这个姿势不能喂奶,这么喂进去孩子会吐奶的”,之后汤娜又向患者家属讲了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现在的家长大多是独生子女,护理孩子没有经验,平时医生护士们不但要对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还要教家长们如何观察孩子体温、大小便、注意饮食等等。即便孩子出院了,医生们也要在出院前向家长嘱咐后期用药反应、用药期间注意事项以及突发状况处理方式,避免一切突发情况。

“金眼科,银外科,婆婆妈妈小儿科”,儿科医护人员每天一上班,面对的就是一长串抱着又哭又闹的孩子排队的家长,看着一个个愁眉苦脸、一脸焦急的样子,有时连上厕所的时间都省了。医护少,患者多,没有时间休息不说,还要面对孩子家长的各种询问。

“天天工作在如此喧闹的环境中,心情会不会烦躁?”当记者对陆合儿科医护团队抛出这样的问题时,他们不约而同的回答说,习惯了,已经把孩子的哭声当“歌声”了。(记者梁林)









































白癜风症状
北京市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ysbj/230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