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专业微课堂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

时间:2016-10-2来源:饮食保健 作者:佚名 点击:

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acutefebrilamucocutan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发疹淋巴结肿大的疾病。年首先由日本川畸发现,又称川畸病。其真正病因不明,目前多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

1.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无明显季节性。

2.发热,体温可达40℃,持续5天或更长时间后缓慢下降。

3.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初起潮红,以后干燥结痂并皲裂,舌部充血呈杨莓状,咽部充血。

4.发热3~5天后,全身出现麻疹样、猩红热样或多形红斑样皮疹,一般不痒,一周左右消退。

5.手足弥漫性红肿,而后指趾末端出现膜状脱屑,甲出现横沟。

6.颈淋巴结肿大。

7.其它:可有腹泻、关节痛,心肌炎及心包炎(70%病人心电图异常)。

8.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多核左移,血小板增高,血沉加快。

1.猩红热:病后一天发疹,为弥漫性细小密集之红斑,在皮肤皱折处皮疹更密集,形成红色淤点状线条,四肢末端皮疹少见。

2.多形红斑:多有水疱,典型者有虹膜样损害。

3.小儿结节性多动脉炎:常有长期或间歇性发热,皮疹为红斑、荨麻疹样或多形红斑样,可伴有高血压、心包渗出及心脏扩大等。

本病主要为抗炎、抗凝及对症治疗。

1.阿司匹林(Aspirin)为首选药,具有抗炎及抗凝作用,急性期用量为60mg/(kg.d),分次口服,热退后减至30mg/(kg.d),连用2个月。

2.抗生素:急性期有发热时可用青霉素等。

3.丙种球蛋白:按1~2g/(kg.d),大剂量静脉注射可防止冠状动脉瘤并退热。

4.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退热及改善全身症状,但有人认为可致血栓形成。

本病大多预后良好,但有约1%~2%的患者可以猝死,多见于1岁以内男孩,多死于冠脉栓塞。









































白驳风
沈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ysbj/120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