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指南针最近孩子发烧进入高峰期,爸

时间:2018-5-14来源:检查诊断 作者:佚名 点击:

专家介绍   刘红,首都医科医院主任医生、特级专家。从事小儿内科及危重症专业30余年。医院急救中心主任、新生儿中心主任。现为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委员,《新生儿科杂志》编委,北京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曾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并参与《实用儿科急诊医学(第二版)》等专著的编写。

入冬以后,忽冷忽热的天气,让好多孩子们不适应,同时伴随感冒发烧。宝宝一发热,父母就慌了,其实,发热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症状,面对宝宝发热,父母都会急得像热锅上蚂蚁一样,担心发烧会烧坏宝宝的脑子,恨不得马上就把烧退下去。下面刘主任来介绍有关发热处理上的一些误区。

认为发热程度越高,病情越严重

  精神状况良好者病情一般不会重。发热是患儿感冒时最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发热越厉害,说明人体的反抗能力越强。3个月以内的小宝宝,由于免疫功能尚没有发育成熟,抵抗力不强,即使有严重的肺炎,也很少出现高热。因此,发热程度并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有些患儿虽说高热40℃,但病情可能并不严重,否则一定会表现在精神上,很可能会精神萎靡或者嗜睡,不愿意吃东西,也不愿意喝水。当然确实有很多严重感染性疾病会伴有持续的高热。需要提醒的是,对于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发热37.5℃医院就诊。

遇到发热就给退热药

  是否使用药物退热一定要根据发热的程度,体温在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为高热。如果经过物理降温后,体温仍>38.5℃则最好使用退热药物,因为患儿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容易引发高热惊厥。持续高热,会导致人体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增加,从而加重各个脏器的负担,容易造成重要脏器的功能失调,特别是心脑血管。超高热(>41℃)可以导致脑细胞损伤,出现昏迷甚至死亡。脑炎、中暑导致的超高热都是紧急状态,需要积极处理。需要注意的是,1个月以下的新生儿,发热时采用物理降温方法,慎用退热药。

物理降温方法实施不到位

多喝水补充体液

  给患儿多喝水补充体液是第一要务,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各种果汁饮料都可以选择,但最好还是白开水。

温水擦拭,而非酒精擦拭 

  温水擦拭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水的温度在34—37℃比较适宜,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患儿。每次擦拭的时间>10min。将孩子衣物解开,用温水毛巾擦拭全身,可重点擦拭孩子颈部、腋下、肘窝、大腿根部等大血管行走处,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水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对于高热或者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采用温水浴,水温比体温稍低就可以。至于酒精擦浴,因为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通过皮肤吸收后,可能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儿童特别是小婴儿一般都不采用。

降低环境温度并不适合所有患儿

  患儿退热需要和周围进行热交换,适宜的环境温度有利于退热,最好的环境温度是20—24℃,以使体温缓慢下降。切记一定不能捂汗,防止出现捂热综合征等。对于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其体温就会慢慢下降。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患儿发热的早期伴随有畏寒、寒战,则不适合这种方法。

退热贴的退热效果有限

  退热贴由于面积很小,退热效果有限,对于高热的患儿会舒适一些,是一种辅助措施。

不宜进行冰敷

  由于冰敷太冷,可能会引起患儿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的患儿更不能用冰敷。

退热效果好的药,就是好药

  如果经过多喝水和物理降温患儿还是高热不退,特别是超过38.5摄氏度,一般就要使用退热药物。有人以为退热效果好的就是好药,实则不然,一定要兼顾该药的不良反应。一般而言,退热药的退热效果和不良反应成正比,效果越好,不良反应越大。相对来讲,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比较好,相对不良反应小,正常剂量下基本安全,是目前的最常用的儿童退热药。

不能做到正确分析病情

  患儿发热时,除了测量患儿体温以外,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注意患儿的精神状况 

  如果患儿精神好,就提示患儿感染轻微。发病时有精神不好、嗜睡,面色发黄或者晦暗者,这种情况一般提示感染严重。比如中毒性痢疾,患儿主要表现就是面色不好、精神差,可能只有恶心和呕吐的症状,而腹泻不明显,但病情严重,很容易合并中毒性休克。

颜面部、躯干和四肢有无皮疹和出血点 

  不少病毒或细菌感染都会出现皮疹,比如水痘、风疹、猩红热、麻疹等。如果发热并出现皮肤的瘀斑、出血点,尤其腰骶部、下肢更明显,要除外流行性脑膜炎。以上都是属于传染性疾病。还有一些与免疫系统有关的疾病如:川崎病,幼年类风湿病等,也会表现为发热伴有皮疹,需要鉴别诊断。

有无腹泻及尿液情况 

  如果患儿有腹泻,要询问腹泻是发热前出现还是发热后出现的。发热前出现或者发热后1天之内就出现,提示患儿肠道感染;如果是发热后几天出现,可能是疾病的合并症或者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发热时有明显腹泻者,特别是黏液脓血便,提示有肠道细菌感染,去医院时最好用纸盒或者塑料袋收集好有脓血或者黏液的大便样本,便于化验检查。尿布上的大便不能作为检查的标本。同时,也要注意患儿尿液有无异常的颜色,如果发热同时出现酱油色的尿液,则表示患儿有溶血的出现,提示病情严重。

是否伴有明显腹痛 

  对于腹痛明显特别是不能直腰走路、腹痛不让揉肚子的,或伴有不敢排尿、排便,要考虑急性阑尾炎。因为儿童阑尾炎症状有时不典型,容易穿孔和合并腹腔感染。

注意流行病学情况

  注意周围有没有类似的疾病,特别是一些传染病流行期间,比如手足口病。如果患儿周围有小朋友罹患该病,而患儿口腔、咽部、手足或臀部出现皮疹或者水疱,即使症状不典型,也要考虑手足口病。

文章来源:中国儿科专家联盟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得了白巅峰能治好吗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jczd/640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