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标志物在血管炎诊治中应用研究进展
血管炎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活检,但有时难以获得病理标本,而需依赖血清标志物(主要为自身抗体)来诊断,最经典的自身抗体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antibody,ANCA),其次还包括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抗人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hLAMP-2)抗体、抗纤溶酶原抗体和抗铁蛋白抗体等。
一、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1、ANCA在血管炎诊断中的价值ANCA主要用于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vasculitis,AAV),即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withpolyangiitis,GPA)、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polyangiitis,MPA)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granulomatosiswithpolyangiitis,EGPA)的诊断。ANCA的检测需联合抗原特异性分析,即针对靶抗原蛋白酶-3(PR3)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等抗体的检测,以提高诊断特异性。不过,近年的研究表明,正常人也存在抗PR3和MPO的自身抗体,另外,肝炎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感染性疾病、炎性肠病、冷球蛋白血症、肿瘤及其他风湿免疫病患者体内也存在ANCA,只不过其滴度及与抗原的亲和性均较低,靶抗原种类较多。
2、ANCA亚型PR3-ANCA主要有IgA和IgG亚型,其中,IgG亚型(主要包括IgG1和IgG3)活化中性粒细胞功能更强,致病性更强(尤其是IgG3),而IgA亚型可减轻IgG亚型PR3-ANCA的致病性,故IgA亚型阳性者发生严重肾损害机率较低。MPO-ANCA主要有IgG和IgM亚型,前者是主要的致病亚型,而后者主要通过Syk激酶依赖途径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粘附而起抑制炎症作用。美国Harper的研究发现,MPO-ANCA活化中性粒细胞可释放更多的过氧化物,其致病性似乎强于PR3-ANCA。
3、ANCA与疾病活动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ANCA滴度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及是否能预示疾病复发一直存在争论。有研究发现,ANCA滴度增高的血管炎患者,仅有48%在随访中出现病情活动,而ANCA不增高的血管炎患者很少有病情活动。在所有复发的血管炎患者中,仅51%出现ANCA滴度增高。故ANCA与疾病活动及复发并非完全平行。荷兰Tadema等对“即使血管炎病情缓解,而ANCA仍然阳性”进行了解释,认为作为GPA病因之一的细菌,其DNA在疾病缓解期仍存在于患者体内,可通过Toll样受体活化B细胞,从而产生自身抗体。
研究显示,MPO-ANCA和PR3-ANCA滴度均与疾病活动性相关,不过,唾液酸化PR3-ANCA抗体滴度在疾病活动期低于疾病缓解期,且与血管炎疾病活动性量表(BVAS评分)负相关,故可作为血管炎病情缓解指标之一。最近美国Tomasson等对18篇文献进行了荟萃分析表明,无论是PR3-ANCA还是MPO-ANCA,疾病缓解期ANCA滴度上升和持续阳性是疾病复发的危险预测因素,但其阳性似然比仅分别为2.84和1.97,提示ANCA滴度增高和持续不降对疾病复发的预测价值为中等,尚不能准确预测疾病的复发,而需要结合其他临床表现来综合判断。
ANCA还能预测AAV的预后。德国Weidner的研究表明,ANCA阳性AAV患者比ANCA阴性者进入终末期肾病及死亡风险均明显增高;而且,PR3-ANCA阳性者发生终末期肾病和死亡风险均明显高于MPO-ANCA阳性者。
二、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
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主要通过F(ab)2段结合于内皮细胞膜的不同部位,上调血清E-选择素等粘附分子及IL-4、IL-6和IL-8等细胞因子,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发挥致病作用。其靶抗原成分较复杂,包括a-烯醇酶、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2和硫酸蛋白多糖等。有报道,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可能与血管炎病情活动和预后相关,联合检测该抗体与ANCA有助于提高血管炎诊断的敏感性。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阳性率在不同的血管炎中有差别,如大动脉炎阳性率最高,达86%~95%,其次是显微镜下多血管炎(55%~88%)、川崎病(£72%)、Churg-Strass综合征(50%)、巨细胞动脉炎和白塞病(均£50%)、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35%)及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25%~36%)。
抗a-烯醇酶抗体与结缔组织病的血管受累相关,但不能鉴别各种不同的血管炎,它存在于多种血管炎及血管炎外的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硬化症(71.4%)、类风湿关节炎(65.0%)、白塞病(56.0%)、皮肌炎(52.9%)、大动脉炎(50.0%)、系统性红斑狼疮(48.0%)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45.5%)等。同样,抗过氧化物氧化还原酶2与反映AAV病情活动性的指标(如血沉和C-反应蛋白)相关,但不能用于鉴别各种不同类型血管炎,该抗体可见于大动脉炎、颞动脉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及AAV等多种血管炎。
三、抗人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抗体
AAV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人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抗体,其在AAV中的阳性率为80%~91%,但在MPO-ANCA阳性组与PR3-ANCA阳性组之间无差异,而与AAV的病情活动相关。疾病缓解后抗体转阳性往往提示疾病复发。
四、抗纤溶酶原抗体
AAV患者的抗纤溶酶原抗体阳性率为24%~26%,其阳性率在MPO-ANCA阳性组和PR3-ANCA阳性组间无明显差异。I抗纤溶酶原抗体阳性者更易出现肾小球的纤维素样坏死、细胞型新月体形成和肾功能恶化。故AAV患者抗纤溶酶原抗体阳性者的病情更重,预后更差,需更积极治疗。
五、抗铁蛋白抗体
92%未治疗的、69%治疗后复发的颞动脉炎和(或)风湿性多肌痛患者血清中存在抗铁蛋白抗体,提示其对颞动脉炎和风湿性多肌痛诊断可能较有价值。当然,其他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29%)、类风湿关节炎(3%)、非何杰金淋巴瘤(6.5%)和正常对照(1%)也可为阳性。
总之,血管炎诊治中的血清标志物包括ANCA、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抗纤溶酶原抗体和抗溶酶体相关膜蛋白抗体等在血管炎的诊断、判断疾病活动性和预测疾病复发等中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医师深入研究。
欢迎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科。本科是三门峡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医院风湿科为技术依托,采用中西医续惯治疗各种风湿病,能迅速控制病情;其风湿病诊疗技术居我市领先水平。独家引进先进的中医舌面脉四诊仪,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及中医健康管理”。
咨询电话-8116-
白癜风患者救助计划卡介苗预防什么- 上一篇文章: 补肾效果翻倍的这几种食物,以前都被忽略了
- 下一篇文章: 小儿发热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