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多囊卵巢综合症到底是什么竟影响

时间:2017-7-12来源:检查诊断 作者:佚名 点击:

 现年23岁的“天王嫂”昆凌,自从和周杰伦结婚后就火速怀孕生下女儿,并且亲力亲为带小孩。昆凌前阵子称要生二胎,理想是生足三个娃。

  昆凌前阵子称要生二胎,理想是生足三个娃。然而近日却在出席某活动时自曝得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导致荷尔蒙失调,影响下一胎的计划~

那么

多囊卵巢综合症到底是什么?

  多囊卵巢综合症实际上是一种内分泌及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育龄女性较常见,二十来岁正是育龄高峰期。

  多囊卵巢以慢性无排卵和少排卵为主要特征,盆腔B超可见卵巢增大、白膜增厚、多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并伴有颗粒细胞黄素化。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卵巢增大并含有很多充满液体的小囊。

得了综合多囊卵巢综合症有什么表现?

一:月经紊乱

  1、月经紊乱。主要表现为闭经、月经稀少等。

  2、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异常性增生,甚至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

二:高雄激素

  1、多毛。多毛是雄激素增高的重要表现之一。我国本病患者多毛现象多不严重,多毛主要分布在上唇、下腹和大腿内侧。

  2、高雄激素性痤疮:成年女性痤疮,并伴有皮肤粗糙、毛孔粗大,与青春期痤疮不同,具有症状较重、持续时间长、难以治愈、治疗反应差等特点。

3、脱发。本病患者20岁左右即开始脱发。

4、皮脂分泌增多等。

三:易引发的并发症状

并发症一:疲劳和睡眠

研究表明疲劳和睡眠障碍是新诊断的抑郁症女性的两个最常见的症状随后是兴趣降低和食欲改变疲劳和睡眠是很多并发症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但它往往是导致女性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的罪魁祸首。

并发症二:糖尿病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也是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并发症三:抑郁症

多囊卵巢综合症女性抑郁症发生风险明显增加研究显示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女性比无PCOS女性发生抑郁症的风险增大4倍研究者指出与无抑郁症的PCOS女性相比有抑郁症的PCOS女性有较高的体重指数和胰岛素抵抗的证据(p0.02)。

并发症四:子宫内膜癌

据统计≤40岁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19~25%合并PCOS约14%PCOS在14岁内进展为子宫内膜癌癌症是目前很难治愈的疾病因此卵巢综合症一旦发生癌变后果不堪设想。

患上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危害

1、影响外貌: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卵巢分泌大量的雄激素,从而使她们出现雄激素过多的表现,包括长胡须、阴毛过多、痤疮过多等。这些情况可能会对妇女的外貌造成不良影响。

2、导致月经异常:月经稀少或闭经(在闭经病人中占1/3,在月经稀发病人中占90%),有些患者会表现月经淋漓不断。

3、可导致妊娠并发症发生率高:一旦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妊娠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4、引发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近年还发现许多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患者容易出现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多囊卵巢综合征也是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5、引起恶性肿瘤:因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长期持续刺激容易导致内膜增生过长、息肉月经淋漓等,绝经后延易导致子宫内膜癌。

6、造成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最显着的特征是无排卵。由于没有排卵,所以卵巢只分泌雌激素和雄激素,而不分泌孕激素。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增生。而孕激素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反应。如果子宫内膜长期受雌激素的作用而无孕激素的作用,就会发生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另外,也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不能排卵,所以她们无法自然怀孕,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是最常见的不孕症患者。

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1、调节饮食,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和适度,注意科学节食,避免辛辣刺激、油腻肥甘、温补,宜清淡饮食,多进青菜、瓜果。避免盲目服用减肥药品。 

  2、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应避免剧烈运动。

  3、稳定情绪,注意自我调整,保持乐观情绪、心情舒畅,避免暴怒、抑郁、过度紧张和长期焦虑。

  4、采取避孕措施,避免多次流产手术。应避免长期服用避孕药。

  雄激素高可多吃豆制品,因为大豆含有天然雌激素,能补充雌激素,从而对抗雄激素,还要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

  多囊卵巢还会导致受孕率降低,且流产率增高甚至不孕。而且多囊卵巢综合征特点是发病率高、病情复杂,病因不明,多发于青春期女性与育龄期女性之间,所以预防和及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直接咨询点击“阅读原文”2.电话咨询-.自助挂号







































儿童白癜风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jczd/506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