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普俩姐妹身高相差20厘米,竟是这个

时间:2017-6-23来源:疾病症状 作者:佚名 点击:

穿得够不够暖?吃得够不够饱?……自从有了娃,爸妈们总有操不完的心。到了春天,孩子们生长发育最快的季节,许多妈妈又开始担心自家娃,长得够不够高?

估计每位爸妈都希望自己的儿子、女儿拥有一双傲人的大长腿吧,像这样:

焦虑的林妈妈说,儿子8岁才厘米,同班同学最高的都快了。她自己身高有厘米,在女人当中不算矮,丈夫身高也有,标准的身高。儿子怎么会这么矮?医院儿科负责人孟献红当面进行了咨询。

孟医生拿出了一张《我国儿童身高百分位数标准值》,就是下面这张:

按照上面的标注,8岁的男孩正常身高的下限是.9厘米,林妈妈的儿子属于“偏矮”,但还不是“矮小”。(各位爸爸妈妈也可以拿着娃的身高对表自查,看看拖后腿了没)

再拍个片子看看骨龄,“骨龄才6岁。”孟医生说,骨龄上落后同龄孩子两年,怪不得身高偏矮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林妈妈的儿子骨龄偏小?看看小朋友的身材,就能找出很多答案了——

身材瘦瘦弱弱的,神态上文文气气,属于爱静的性格,“他挑食,吃饭比较难伺候。”林妈妈说,一家人对儿子很是宠爱,不爱吃饭也不勉强,另外,孩子不像同龄小朋友那样爱往家外跑,做父母的也乐得他在家自己玩。

了解到这里,孟医生的处方也差不多开好了:不属于矮小症,不需要注射生长激素。想要继续长高,方法就是从孩子的作息、营养方面入手。

不爱吃饭,食欲不好,可能是缺锌。

营养均衡,多做户外运动,特别是跳绳、投篮这样的纵向运动。

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也能使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旺盛。

要预测孩子的身高,可以根据这条遗传靶身高公式:

女儿的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误差±5厘米

儿子的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误差±5厘米

孟医生用自家的例子来说明:

孟医生姐妹三人,她是老大,身高厘米,排名第二的妹妹身高厘米,最小的妹妹厘米。三姐妹身高最多竟然相差20厘米!

孟医生母亲身高厘米,父亲身高厘米,根据公式计算,姐妹三人平均身高应该是厘米,在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下,应该在~厘米。

这样看来,孟医生属于正常范围,可两个妹妹为什么差距20厘米?

“一般情况下,遗传因素仅影响身高的70%-80%。”孟医生说,而宫内和生后的营养、环境、疾病等多种因素均能影响生长基因的表达,也就是说,先天因素,也就是遗传因素赋予孩子们固有的长个的能力与后天因素密切相关。

最小的妹妹出生的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差负担重,宫内营养不良,出生时体重只有2.4kg,属于小于胎龄儿;幼年时又患肾脏疾病,长期服药治疗;这些都会影响到先天决定的长个能力的发挥,最终小妹妹的成年终身高就不太理想,“也就是说宫内营养和疾病这些因素影响了她的生长潜能的发挥。”

而高个妹妹从小营养好、睡眠好,“她很喜欢运动,我喜欢在家看书。”孟医生说,在运动方面的差别,导致妹妹比她也高了许多。

“很多家长对于这些遗传因素以外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不太重视。”孟医生说,这些家长觉得不过对成年终身高只有区区20%~30%的贡献率,没当回事,其实这20%~30%,往往意味着10到20厘米的差别。

“3月到5月这段时间里,如果一切正常,学龄前和青春期孩子能长2厘米以上;青春期前的孩子能长1.5厘米到2厘米。”孟医生说,希望孩子拥有大长腿的家长们,可一定要在孩子的营养、运动、睡眠上做好充足保证啊。

孟献红负责人/儿科专长

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如:支气管肺炎、哮喘、化脓性扁桃体炎、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手足口病、荨麻疹、湿疹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儿科的不常见病如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及一些疑难杂症也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简介

儿科主治医师,大学本科,毕业于四川医科大学(原泸州医学院),从事儿科7年,曾在医院(省儿保)进修。

★★★医院★★★

官方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比较好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jbzz/464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