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惠风和畅暖荆涂农民健康有保障
被誉为“淮上明珠”的安徽省怀远县,地处淮河中游,位于涂、荆两山对峙的山水环抱之中,素有“荆涂大地”之称。历史名山涂山是四千多年前治水英雄大禹召会诸侯、劈山导淮、娶妻生子之地,雄踞城南的荆山,相传为卞和抱璞而泣的栖隐之所。
怀远县是总人口超过百万的传统农业大县,农业人口达.8万人。近年来,怀远县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便民、利民、惠民,积极探索支付方式改革,完善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临床路径协同按病种付费,提高了城乡居民患者的住院实际补偿比,增强了参合农民抗大病风险能力,保障了新农合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效率。
据统计,年全县农民实际参合人数.万人,参合率.1%。年1月~9月,全县新农合基金累计支出37,.03万元,累计受益2,,人次。
按病种付费
让群众共享实惠
怀远县全面推进临床路径协同按病种付费工作,认真落实《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关于开展新农合住院按病种付费试点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先后召开医疗机构负责人会议、县乡试点工作推进会、专家现场点评会等专题会议,进行全面部署落实。
科学测算,确定实施病种。从新农合平台采集数据,选取住院病例数较高的常见病种、多发病种,并对每一个病种进行测算和分析,选定按病种付费的病种。组织专家多次座谈研究,确定“医疗费用相对较高、出院病例较多、治疗方案成熟、疗效确切、个体差异较小”的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目前,县内一级医疗机构实施的是组病种,县内二级医疗机构实施的是组病种,县外蚌埠市辖区内实施的是组病种。
为了使急难危重病人留在县内治疗,让病人少花钱、治好病,医疗机构积极实施新项目、新技术,提高专科技术水平和补偿比例,通过多次调研、专家论证、反复推敲、认真筛选,确定组病种为全县二级医疗机构首批创新类按病种付费病种,扩大了群众的受益面,增强了支付方式改革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有效控制了医疗资源外流。
分级诊疗,合理制定价格。综合考虑各家医疗机构医疗技术等的差异因素,客观公正、合理确定病种价格及支付比例。一级医疗机构相同病种实行两种不同的基金支付比例,乡镇卫生院基金支付比例为85%,参照二级管理的一级医疗机构基金支付比例为75%;二级医疗机构根据收治能力及医疗技术差异制定不同病种费用定额,普通二级在县级二级的基础上下降15个百分点,基金支付比例不变,开创了参合农民和医疗机构双赢的局面。
年1月~9月,临床路径协同按病种付费共计补偿34,例,占全县医疗机构总住院人次的52.9%。其中,一级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协同按病种付费补偿共11,例,占同级医疗机构总住院人次的61.6%;二级医疗机构临床路径协同按病种付费补偿共23,例,占同级医疗机构总住院人次的49.9%。9月底,全省临床路径与病种付费工作推进会在怀远县召开。
构建“医共体”
缓解群众看病难
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分别与县域内的19家乡镇卫生院以及家村卫生室组建成三个医疗服务共同体,在医疗服务共同体内推行资源整合、有序就诊、有序服务,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看病很方便。县域“医共体”较好地解决了基层重病、急病患者的去向问题,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享受较高水平医疗服务的目标。
基层首诊,就是居民发病以后可以选择就近到基层机构,由全科医师给出诊疗意见。如果需要转诊,通过“医共体”的绿色通道,医院进行转诊治疗;病人到了康复期,向下转到镇卫生院做康复期治疗。急慢分治,就是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疾病谱、疾病不同的发病阶段,引导患者到最适宜的医疗机构接受诊疗,防止过度医疗,也保证患者有一个满足个人需要的饱和治疗。
实行分级转诊诊疗后,患者的负担减轻,新农合的基金减支。年,怀远县域“医共体”新农合运行显示:第三季度实际补偿比达到65.66%,高于上半年的63.42%;三季度次均住院费用元,低于上半年的元;三季度县外住院人次分布为15.2%,低于上半年的17.75%。与去年同期和今年二季度相比,住院可报费用19家医院实现增长,均达到92%以上。第三季度“医共体”所辖区域参合病人县外就医也得到较好控制,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医院、医院“医共体”县外就医人数比二季度均有减少;乡镇外就医人数,医院、医院“医共体”分别比二季度减少人次、人次。
- 上一篇文章: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寿关爱少儿特定
- 下一篇文章: 急疹湿疹风疹水痘幼儿各种疹子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