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引起川崎病

时间:2019-1-4来源:疾病原因 作者:佚名 点击:

之前发布了一篇公然号召“拒打疫苗“事件,你怎么看?的文章,引起了家长朋友们极大的反应,有几位家长在评论中发言,提到了川崎病。

文章很长,如果你很懒,请看这里

结论就是:

川崎病不太可能是疫苗干的。

无独有偶,最近上疫苗接种引起川崎病的说法也是甚嚣尘上。

一篇《疫苗后诱发川崎病--那不愿回忆的十天》最近搞得大家人心惶惶。

文章真情流露,写得非常感人,甚至在宝爸宝妈的群上疯传:

文章是一位妈妈讲诉自己孩子生病的一次经历:孩子在打完手足口病疫苗后的生病记录,发烧了5天,到第6天才确诊为川崎病。

出院后家长上网收集相关资料,看到了很多“疫苗后诱发川崎病”的案例,诸如:

打完乙脑疫苗第二天发烧,一周后确诊川崎病

打完水痘疫苗第二天发烧,10天后确诊川崎病

打完麻疹第10天确诊…..

甚至还搜到一些案例的新闻报道。

在文章里,家长说是说只想弄清楚疫苗和川崎病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但文章标题却直接写了疫苗后诱发川崎病,“如果疫苗有诱发川崎病的可能,哪怕这个机率很小,但家长若不知情,想必不会再去打二类疫苗以增加风险”之类的行文,也容易让读者产生背后有黑幕的猜想,所以引发了很多家长恐慌,这也是这篇文章刷屏的原因。

哪怕直接上网搜索“川崎病疫苗”这样的关键词,出来的结果也是如此,不仅让各位家长更加害怕,从而也更容易被煽动拒打疫苗。

这篇文章发表在一个个人上,从署名和行文来看,应该不是在恶意地栽赃疫苗。而从个人角度来看,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孩子得了川崎病的妈妈,把孩子的不幸和她的疑虑表达出来,在网上寻求一种情感的共鸣并借此寻求答案。

在这位妈妈的文字中,能感受到她对孩子的爱,但是并没有感受她到对疫苗的恨,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理性态度。她只是在末尾部分略带埋怨地说:如果疫苗有诱发川崎病的可能,哪怕这个几率很小,但家长若知情,想必不会再去打二类疫苗以增加风险。

01

孩子打疫苗后生病,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这样两组数据。

几乎每个孩子都接种疫苗。我国给0~6岁孩子安排的免费疫苗有11种约21剂次,如果加上自愿接种的6种自费疫苗约23个剂次,那么一个孩子入学前接种的疫苗总剂次数将超过40剂次,其中25个剂次安排在1岁以内,相当于每2周就要接种1剂疫苗。

我国~年4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0~6岁儿童的2周患病率在13.3%至20.2%之间,以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城市高于农村,年龄越小患病率越高。

将这这两组数据联系起来,我们能想到什么?

孩子的2周患病率超过10%,孩子又要每2周接种1剂疫苗,一定会有很多儿童的患病是在接种疫苗后2周内发生的,所以很难阻止家长们将这些疾病与疫苗之间建立因果关系。

谁也不会认为这些孩子生病都是疫苗导致的吧,所以其中有些是疫苗引起的,但绝大多数必然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

我们回到刚刚和大家分享的百度搜索:

点开以后,论文的结论依然是时间巧合。

你不禁要问,那么接种疫苗后生病,与疫苗无关的巧合比例到底有多少?很遗憾,目前没有这样的数据估计。

02

什么是川崎病?

现在,让我们来审视一下川崎病与疫苗的关系。

川崎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出疹、四肢肿胀和血管病变(特别是心脏血管),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

该病于年由日本医生川崎富首次描述,目前已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有报道。尽管全球无数学者和实验室对川崎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至今,有很多假说,但远未达成共识。

目前必须接受的事实是:川崎病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病因和发病机制未明。

03

疫苗会引发川崎病?

正是因为川崎病的病因未明,又因为儿童频繁接种疫苗,所以当接种疫苗后不久孩子得川崎病,家长很容易认定是疫苗导致了川崎病。

但是,我们如果从宏观角度来看川崎病,并结合疫苗接种的情况,就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现象(《医院黄国英医生年发表的综述:川崎病流行病学现状》):

1.人群角度

川崎病高发于5岁以下儿童,但最高发的年龄段是1.7~2.5岁。可是,孩子接种疫苗最密集的时期是在1岁以内。

如果接种疫苗是川崎病的原因,那么川崎病应该是1岁以内高发,对不对?

川崎病男孩多于女孩,男孩占病例总数的65%左右。可是,男孩女孩的总人数是差不多的,男孩女孩的疫苗接种率也差不多。

如果接种疫苗是川崎病的原因,那么男孩和女孩的病例数应该各占一半,对不对?

2.地区角度

世界各国都有川崎病报告,但报告的发病率差异较大(2/10万~/10万)。世界各国现在都很重视儿童疫苗接种,发展中国家的接种率一般超过80%(我国超过95%),发达国家超过90%。

如果疫苗是川崎病的原因,那么各国的川崎病发病率应该差别不大,对不对?

当然,这不算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因为也有可能川崎病的发病率其实差不多,但有的国家漏报多,有的国家漏报少。

我国的川崎病报告发病率在2.3/10万至54.2/10万之间,波动也很大。但是,城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农村。这里又要说了,中国城市和农村孩子的接种率差别在5个百分点以内。

如果接种疫苗是川崎病的原因,那么城市和农村的发病率差别也应该不是太大,对不对?

不过,城市的漏报比农村少也是很可能的。

总的来说,地区间川崎病发病率的比较可能因为漏报的原因而不太可信,用于证明与疫苗无关,其实不太给力。

3.时间角度

川崎病的发病率近几十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呈升高趋势。嗯,孩子接种疫苗的剂次数近几十年来也确实是越来越多,这个大趋势是吻合的。

不过,大家也知道,全球温度也在不断升高;中国的GDP也在不断增长;孩子们接触的雾霾天越多。有没有可能是这些升高/增长/越多,导致了川崎病呢?

4、多疫苗角度

《疫苗后诱发川崎病--那不愿回忆的十天》一文中的嫌疑疫苗是手足口疫苗,但作者提供了多张川崎病吧网友的反馈截图,提到的疫苗种类五花八门: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水痘疫苗、麻疹疫苗、hib疫苗、手足口疫苗、腮腺炎疫苗。既有自费疫苗,也有免费疫苗。

川崎病吧的患儿家长留言

不同疫苗的主要成分有天壤之别,难道这么多不同的疫苗都是川崎病的病因?

年乙肝疫苗死亡事件里,调查组给出的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死亡儿童的死因分布没有显示聚集性,与整体儿童死因分布一致。川崎病涉及的疫苗种类分布也没有显示出聚集性,与儿童常规接种的疫苗种类分布没有区别。

04

两组川崎病数据给出的结论

1.时间分布的数据论证

日本的川崎病发病率从年的10/10万增加到年的/10万,年/10万,这与疫苗种类的不断增加倒也是吻合的。但是,日本在、和年有3次川崎病大流行,发病率分别为78、和/10万。

这就不好解释了,日本年和年的儿童疫苗种类肯定少于年,如果接种疫苗是川崎病的原因,那么为何会出现年和年的川崎病发病率高于年的现象呢?

而且,从漏报的角度来说,只可能是年/年时的漏报多于年,但这两年的发病率却更高。这种现象提示,川崎病另有原因。

2.季节分布的数据论证

川崎病四季均可发病,但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高峰有所不同。

我国北京、上海、广东以春夏之交发病数最高;日本以7~9月份较多;韩国、台湾地区好发于夏季;美国则以1~3月份最多。可是,孩子接种疫苗并不区分季节,而是完全按照年龄来接种。

如果接种疫苗是川崎病的原因,那么各季节的发病率应该差不多,对不对?

盲人摸象,单人摸到的结果距离大象的全貌差很远,但各人摸到的结果拼接起来,大象的样子就出来了。

上面这些试图证明疫苗不是川崎病原因的宏观角度,单独一个拿出来讲都不太有说服力,但多个角度整合起来看,说服力就大大增加了。

结论就是:

川崎病不太可能是疫苗干的。

川崎病到底是什么原因,有待专家们去揭秘。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这位妈妈一个科学上的解释,能还疫苗一个清白,能让家长们放心给孩子接种疫苗。

即便退一万步,将来真的发现疫苗会增加川崎病的风险,也需要对疾病风险和疫苗收益进行评估才能做出理性的决定。

正确认识疫苗,接种疫苗,是保护孩子的最好手段。希望宝贝计划的各位家长,也能更加理智。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最好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jbyy/755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