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看宝宝的血常规吗
时间:2017-12-17来源:疾病原因 作者:佚名 点击:次
血常规检查是判断宝宝疾病严重程度和变化的可靠依据。因为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跟感冒差不多,而根据血常规报告就可以排除很多严重的疾病,还可以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抗菌素。妈妈们通过化验单,也可以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发展,从而有针对性地护理。
宝宝血常规,要看哪些指标血常规检验中包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检验出来的结果,除数字外,还有符号“↑”和“↓”,分别表示比正常参考值升高或降低。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1采血前的准备虽然宝宝生病时妈妈们很着急,但也一定别忘了宝宝在血常规检查之前的种种事项。血常规检查前要空腹,检查前一晚就应避免吃油腻的食物。体检当天早上,除了白开水,包括果汁、牛奶在内的饮料一律不能喝。在采血前尽量让宝宝处于静止状态,避免剧烈运动。在天冷的时候注意保暖,保证末梢的血液循环通畅,这样有利于采血。2采血后的注意事项采血后伸直前臂,妈妈们用一只手按住止血棉球至少5分钟。不要屈肘止血,也不要捻动棉球以免皮下淤血。如果针眼周围淤青,24小时后可做热敷。为避免感染,24小时内不要让针孔沾水。对血常规检查的误区过分依赖血常规检查血常规只是医生诊断的辅助手段,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要根据宝宝的病史及具体情况,再结合化验结果决定。验血主要是为了判断宝宝是否有细菌感染,因为这涉及到抗生素的使用,所以需要谨慎。只要宝宝出现不适,很多家长就会要求化验血常规,而如果血常规中白细胞增高,就会采用抗生素治疗,这样做反而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妈妈们需要注意,检验血常规,在宝宝发热24小时后才有意义。以大人的血常规检医院没有专门针对婴幼儿的检验仪器,所以化验单上的分析结果都是以成人血常规指标为参考的。婴儿的血常规指标和大人的不一样,妈妈们要特别注意观察。接种疫苗后检查血常规接种疫苗之后发烧再检验血常规就没有意义了。疫苗是病菌碎片或减毒、灭活的病菌体,进入体内会对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抵抗真正疾病的抗体,化验结果也有可能判定细菌感染。血常规指标的含义C反应蛋白(CRP)CRP是最基础的检查,它可以判断宝宝是不是细菌感染,同时也是疾病全身反应指标。如果数值高出正常值数倍,多表示患儿身体的多个脏器官受到损伤。CRP也和一些严重疾病有关,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风湿热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一般情况下,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贫血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3岁以下婴幼儿如果低于上述正常值,可诊断为贫血,数字越低贫血越严重。但出生后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L,属于轻度贫血,属于“生理性贫血”,无需治疗。某些疾病和损伤,如白血病、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操作及红细胞破坏等都会造成红细胞的减少;而像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呕吐等则造成红细胞的增多。白细胞(WBC)很多妈妈在拿到化验单后只知道看白细胞高不高。一般来说,如果白细胞数量大于,就表示宝宝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白细胞数值越高,说明细菌毒力越强或细菌数量越多。白细胞新生儿平均值是20,在9~30之间都属正常,6个月~3岁的宝宝平均值是10,在6~15之间也都属正常。白细胞高不能作为判定细菌感染的唯一依据,只要是炎症都会引起细胞升高。这时还要看白细胞的分类,白细胞有5种,分别由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组成。其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所占比重大,是主要的参考依据。其他三项比重很小,可忽略不计。其中,中性粒细胞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6个月~3岁的宝宝约占35%~50%;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破坏细菌结构,使细菌不能滋生,约占50%~65%以上。
怎么判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一细菌感染白细胞大于15,中性粒细胞大于80%,C反应蛋白超过30。如果只是白细胞升高,同时淋巴细胞升高,就不能诊断为细菌感染。普通细菌感染未必要用抗生素,只有严重细菌感染(白细胞超过至少15),才需考虑使用抗生素。二病毒感染白细胞正常偏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淋巴细胞百分比上升,CRP正常。病毒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即使用了,对宝宝的免疫力也是有害无益。
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图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上一篇文章: 东方新闻美丽的彩虹霞
- 下一篇文章: 发热患儿,慎用物理降温这是基层医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