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育儿丨教你看懂宝宝的常规化验单

时间:2017-9-8来源:疾病原因 作者:佚名 点击:

目前已有+用户   NEU%,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数值越高,说明宝宝病情还没转好,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如果数值降低,说明宝宝可能是病毒感染。

  NEU#,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低于正常值,说明是病毒感染,数值越低说明感染的程度越严重;高于正常值,说明是细菌感染。如果WBC不高,而NEU#很高,说明宝宝发烧情况会加重。

  PTL,血小板。数值越高,说明宝宝感染的次数越多。

  EOS#,嗜酸细胞绝对值。BASO#,嗜碱细胞绝对值。这两项数值超标说明宝宝过敏严重,是在过敏基础上受到感染导致的。

  LYM#,淋巴细胞绝对值。LYM%,淋巴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是来对抗病毒的,这两项高出正常值,就说明宝宝可能是病毒感染。

  MON#,单核细胞绝对值。MON%,单核细胞百分率。单核细胞可以对付病毒和细菌,数值越高,说明宝宝发烧越严重,时间越长,如果单核细胞超过18说明宝宝会高烧三天才能好转。

  CRP,C反应蛋白。如果数值高出正常值,往往提示宝宝身体的多个脏器受到损伤。加生活通   化验血常规很重要,这是判断宝宝疾病严重程度和变化的一个可靠依据。拿到血常规检查化验单,家长可以重点看以上几项。

建议:拿到化验单,妈妈们可以先看这五项,并寻求医生指导:

  1.看白细胞的数量,如果白细胞的数量大于,就提示孩子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治疗。

  2.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数值越高,说明孩子是细菌感染而且说明疾病还在发展,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3.看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如果它低于正常值,说明是病毒感染。

  4.看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淋巴细胞百分率。如果这两个值高出正常值,就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

  5.看嗜酸细胞绝对值和嗜碱性细胞绝对值,它们是判断孩子是否过敏的指标之一。

 面对那些花花绿绿的化验单,你还在一头雾水吗?   别担心,只要稍稍用心,爸妈们就能轻松读懂化验单。血常规   如果宝宝出现了发烧、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上有出血点等状况,就需要化验血常规了。   一般说来,血常规是用来衡量血液变化的化验项目,它能够反映身体是否遭遇了感染;而且还能简易判定感染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同时它还能说明宝宝的营养状况,是否存在贫血;另外通过它还可以看出宝宝凝血功能。   别看血常规化验单有好多项,爸妈们只要能够看懂其中关键的四项即可: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

  看血常规化验单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查看化验结果。

  若化验结果异常,该项内容后面就会出现“↓”或“L”,提示结果低于正常;如果是“↑”或“H”,说化验明结果高于正常。

尿常规   如果宝宝有尿频、尿急、尿痛、浮肿、尿少、多尿、不明原因的发烧等情况时,就应当化验尿常规。   尿常规化验不仅能直接反映泌尿系统的功能状态,还能间接折射出其他系统的健康状况,如有无糖尿病、肝胆疾病等;甚至还能检测用药安全。   尿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尿的颜色、气味、酸碱反应、比重、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尿胆原等检查,爸妈们不必记那么多,只要大致了解尿比重、蛋白、白细胞和红细胞的意义就行了。   尿常规化验单,一般化验结果以“一”代表正常;以“±”表示可疑;以“+”表示检查结果为阳性,即异常,并以“+”到“++++”分别代表不同的严重程度。

  医院的尿常规化验单还会在异常的项目上以“※”做出重点标记。

大便常规   如果小宝宝出现了腹疼、腹泻、腹胀、呕吐、突然高烧抽搐等状况,医生便会要求宝宝化验便常规。   便常规化验还能帮我们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以及消化食物的状况等。   宝宝粪便异常可以表现为量、质和次数的变化。   便常规的检验项目包括粪便的颜色、性状、白细胞、红细胞、巨噬细胞、肠黏膜上皮细胞、淀粉颗粒等食物残渣和寄生虫等,爸妈们需要记住的是白细胞、红细胞、脂肪小滴、寄生虫虫卵这四项。

  便常规化验单和尿常规一样,以“一”代表正常;以“±”表示结果可疑;以“+”表示阳性,从“+”到“++++”代表不同的严重程度。

小贴士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一次便常规正常不一定就说明消化系统没问题,必要时应当反复化验,协助诊断。■热点问答

采血前应让孩子安静保暖

QAQ:医生必须依据化验结果才能确诊孩子的疾病吗?

A:要确诊一种疾病,在医学上往往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是病徵符合这种疾病的表现,如果想确诊孩子感染,首先要看看孩子是否有感染的病徵。其次就是要有检验的结果支持大夫的临床判断,比如化验结果或者其他一些影像学检查结果。所以说,单纯从化验结果或者临床表现上都不能确诊,必须将两者结合,才能最终确诊。

一些家长怀疑在诊断的过程中是否有化验的必要,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了诊断的准确率还是应该进行一些常规的化验。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单纯是通过化验单上的结果就判断孩子的疾病也是不对的,因为化验结果仅仅是一个参考,要判断一种疾病还是需要很丰富的临床经验。Q:什么时候做血常规化验会比较准?A:一般发热以后不要马上进行化验。很多家长比较着急,看到孩医院,这时候的化验结果比较难作为参考的标准,因为白细胞增高是在发热一段时间以后才会出现,所以应该在发热24小时后进行化验,所得到的数值比较有参考价值。Q:在宝宝采血前应该注意哪些问题?A:一般在采血前应让孩子处于静止状态,避免有剧烈运动,比如跑跳等。激烈的运动后,应该静止15-20分钟再采血。另外在天气比较寒冷的时候要注意保温,保证末梢的血液循环比较通畅,这样也有利于采血。Q:如果化验单上白细胞总数增多,是否就应该给孩子使用抗生素?

A:仅凭白细胞数目判断是否要使用抗生素不够准确,还应根据各类白细胞的比例进行判断。

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细胞、淋巴细胞等。细菌感染时,中性细胞所占的比例会增高,超过70%;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所占的比例多增高,超过50%.如果在白细胞增高的同时存在中性细胞的增高,比较符合细菌感染,这时候才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

医院的血常规都会包含C-反应蛋白这一项,这是能够表现人体是否有炎症反应的一种蛋白。如果是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这项数值会高于正常值,这也是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的一项指标。感冒发烧是小宝宝最常见的疾病,当宝宝感冒发烧时,大夫往往会先让孩子去验血,再根据化验结果判断病因进行治疗。久而久之,家长们也开始专注宝宝的化验单。通过化验单上的那些数据怎么能看出宝宝的身体情况?同样是感冒又怎么根据化验单来判断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感冒呢?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关于化验的基本知识。

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郭义表示,当宝宝出现了发烧、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上有出血点等状况时,医生一般就会让宝宝化验血常规。通过血常规可以看出身体是否遭遇了感染,还能初步判定感染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另外通过血液常规化验可以了解到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各项参数,这些数据不仅能反映出机体的造血状态,看出宝宝的营养情况,还能体现出其他疾病,如是否存在贫血或者凝血功能问题等。

很多家长感觉医生在看化验单的时候比较







































鍖椾含鍘诲摢涓尰闄㈢湅鐧界櫆椋庢瘮杈冨ソ
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渶濂芥柟娉?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jbyy/5301.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