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是怎么回事?
时间:2014-4-12来源:并发病症 作者:佚名 点击:次
本病呈散发或小流行,四季均可发病
2.球结合膜充血 于起病3~4天出现,无脓性分泌物,热退后消散
ⅱ期 约12~25天,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全层血管炎,血管内皮水肿、血管壁平滑肌层及外膜炎性细胞浸润弹力纤维和肌层断裂,可形成血栓和动脉瘤
病因不明,流行病学资料提示立克次体、丙酸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逆转录病毒、支原体感染为其病因,但均未能证实
ⅲ期 约28~31天,动脉炎症渐消退,血栓和肉芽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内膜好些明显增厚,导致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阻塞
6.颈淋巴结肿大 单侧或双侧,坚硬有触痛,但表面不红,无化脓病初出现,热退时消散
(一)主要早点表现
5.皮肤表现 多形性皮斑和猩红热样皮疹,常在第一周出现肛周皮肤发红、脱皮
下一页
小儿川崎病的病理
4.手足症状 急性期手足硬性水肿和掌跖红斑,恢复期指、趾端甲下和皮肤交界处出现膜状脱皮,指、趾甲有横沟,重者指、趾甲亦可脱落
小儿川崎病的临床表现
小儿川崎病的病因
ⅰ期 约1~9天,小动脉周围炎症,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血管壁上的小营养动脉和静脉受到侵犯心包、心肌间质及心内膜炎症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1.发热 39~40℃,持续7~14天或更长,呈稽留或弛张热型,抗生素治疗无效
3.唇及口腔表现 唇充血皲裂,口腔粘膜弥漫充血,舌乳头突起、充血,呈草莓舌
ⅳ期 数月~数年,病变逐渐愈合,心肌疤痕形成,阻塞的动脉可能以后再通
2
川崎病(kd)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告,曾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约15%-20%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19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均有发生,以亚裔人发病率为高发病年龄以婴幼儿多见,80%在5岁以下男:女为1.5:1
本病病理变化为全身性血管炎,好发于冠状动脉;病理过程可分为四期各期变化如下:
1
3
白癜风专科哪里最好- 上一篇文章: 小儿高烧不退须防川崎病
- 下一篇文章: 丙种球蛋白和阿斯匹林治疗川崎病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