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重疾险长什么样重疾险选择指南

时间:2020-12-7来源:治疗方法 作者:佚名 点击:

儿童会有有白巅峰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40513/4387800.html

前言

想知道重疾险有什么用,可以看这篇:我们为什么需要重疾险

Dr.Barnard在上海国际保险论坛上的演讲

这是之前发的一篇语重心长的文章。每次看回去,内心仍有很多感触。

身边和网上的故事里,得大病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需要养病,为了生活却要继续工作、损耗身体。或者花了家里的钱,对家人心怀歉疚,心里不安。

需要重疾险,就是因为我们想好好的活着。

重疾险,每家保险公司都会出很多产品,挑起来常常难以抉择。你有没有在好几个产品中纠结过呢?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好的重疾险长什么样?买的时候怎么选?

保额是否足够?

重疾额度够不够自己三到五年的生活费用?

“大量临床调查发现,肿瘤患者如果能生存5年以上,发生复发和转移的仅占10%。所以“五年生存率”不意味着只能活5年,而是意味着已接近治愈。癌症患者在治疗后五年期内及其后,需要定期复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可使自己健康长寿。”——百度百科“五年生存率”

万一发生重疾,需要治病、休养,要做好一段时间无法工作、没有收入来源的准备。而为治疗和休养期间,筹备足够的生活费用,就是重疾险最大的作用。

比如,每年生活支出12万。

如果重疾额度买20万,只够一年半的生活支出,是远远不够的。得了病的人会很慌。

如果重疾额度买60万,足够自己五年的生活支出,可以更安心养病。不用担心没有收入来源,影响生活水平。更不用为了生存继续奔波,导致病情恶化。

如果考虑更周全,加上护理费用、无法报销的院外药费等其它不确定支出,可以再适当增加相应的额度,加10万、20万等。这样,万一罹患了重疾,可以更从容应对。

在深圳生活、还有孩子的我,就是在发现N年前家人给我买的重疾险只有15万额度后,赶紧麻溜地加保了N多万……

多次赔付与单次赔付

重疾险里,重症的赔付次数,你会怎么选?

重疾险合同中,通常都约定了可赔付的重症列表(种左右),同时还会说明,这些重疾,是单次/多次赔付,分组/不分组赔付。我们要怎么做选择呢?

赔付次数介绍

单次赔付——如果得了其中一个重疾,就进行赔付。然后保障结束,以后再得其它重疾,不会赔付。

多次赔付——如果得了其中一个重疾,就进行赔付。隔一段时间后,如果又得了其它重疾,还会赔付。隔一段时间后,如果再次得了其它重疾,还会赔付……直到赔付次数用完。

多次赔付,有的产品是默认保障,有的产品是可选保障。

默认保障中,一般是一种疾病,只能赔一次。

可选保障中,可能是一种疾病,只能赔一次;也可能是同一个疾病(限癌症、心脑血管等高发疾病)可以在复发后重复赔付。

多次赔付VS单次赔付,哪种更好?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次赔付的更好。因为:如果发生了一次重疾,往后余生再无保障,也再也不能购买保险,这个风险缺口你介意吗?

生病的概率和年龄高度呈正相关,现在人的寿命变长,发生多次重疾的概率比以前更高。

随着体检、早筛意识增强、治疗水平大大提升,重疾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治不好,很多都是可以治愈,或者长期生存。

只要一关过去了,就有下一次患病的机会。而且得过重疾的人,身体机能下降,得第二次重疾的机会可能更高。

举几个例子,是我们见过的重疾家庭,:

(1)6岁小孩脑肿瘤,理赔了重疾,买的A家的的一次赔付的合同结束了,买的B家的还有2次理赔机会。他们很庆幸买了B家,孩子未来还有保障,但是后悔买的保额太低,很希望加保。但加不了,因为孩子已经得了重疾,无法再买到保险。

(2)医院,有买重疾险,已经赔了,但往后就没保障了。父母心里很恐慌,孩子还小,以后的保障不知道要怎么办。同时,因为治病,手上也基本没啥钱了。

(3)有个阿姨65岁,50岁得了子宫内膜癌,切了之后,过几年又得了甲状腺癌,但是现在生活质量还很高,像正常人一样,可以帮忙带孙子,还可以用自己养老金去帮助自己小孩疫情期间经济受到的影响。

所以重疾不一定就是会很严重的、失去生命的。不是得一次两次重疾,人就没了。有多少得乳腺癌的人,过了5年生存期还好好的,生活质量也不错。

随着以后医疗发展,重疾更加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多次赔付是有意义的。

我们买了保险后,过得更安心,是因为有保障。

如果用尽了保障,人还有很多年要生活,这种再无保障的感觉,是很焦虑的。

所以条件允许,多次赔付的重疾险更好。

条件不允许,单次赔付的也是好选择。因为和保障好不好相比,早点有保障更重要。

我自己的重疾险产品,就是默认的多次赔付,每种疾病可以赔一次,最多可赔三次。并且额外加了可选保障:最高发的癌症,如果复发,即使同一疾病,也可以多次赔付。

重疾分组怎么选?

多次赔付的重疾险,一般有两种分组规则:分组、不分组。

分组规则介绍

分组多次赔付——把左右种重疾,分成了固定的几组,一般是4~6组。A组的疾病赔付过后,这个组就作废。下次得了B、C、D…组的疾病,才能赔付;下次得了A组疾病,则不会赔付。

如果最高发的癌症独自占一组,这种分组会更友好,高发疾病对其它疾病的赔付机会影响更小。(理赔中癌症占比约78%以上)

不分组多次赔付——左右种重疾中,得了其中一个,赔付;过段时间得了其中另外一个,也赔付。没有组别限制。

结合次数,分组VS不分组哪种更好?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分组更好,不受组别限制,保障更全。

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分组的也是个选择。

结合赔付次数,在保障完善程度上,排序是这样的:

不分组多次赔付分组多次赔付单次赔付

但是,如果条件有限,先有保障最重要。

我们见过了太多,咨询的时候没有买,后来检查发现问题,已经无法正常购买保险的例子……

我们用糖葫芦串的形式,来回顾下,这几种区别吧:

储蓄型or消费型?

买储蓄型疾险,还是消费型重疾险?

储蓄型重疾险

储蓄型重疾险——身故会赔付保额,一般是终身重疾险。

优点:

1.一定会有赔付的一天

因为“人固有一死”,健康一生,没得重疾,老去后,也会赔付保额。

得了合同约定的重疾,但是太突发直接身故了,这笔钱也会赔付。

没得合同约定以内的重疾,但得了合同约定以外的病,并导致身故,这笔钱也会赔付。

相当于把一笔钱放在保险公司,用这么多年的利息和增值,换来了一份保障。身故后受益人(一般是后代)再拿回这笔钱。

2.可以真正保障到高危时期

人的年龄越大,重疾风险就越高,保障终身,万一年轻时没有得病,老年时得病了,也可以得到赔付。

避免道德困境,假设不保终身,保障到70岁,在71岁的时候得重疾,那当事人自己是治疗还是弃疗?

3.现金价值高

如果急需用钱做其它投资,一般能以保单现金价值的80%为额度,进行贷款,拿钱出来用。

如果多年后不需要这份保单,想要做退保处理,拿回的钱就是现金价值,钱也多。(终身保障,除非有其它替代保障方案,否则不建议退保)

缺点:比消费型重疾险的保费贵一些。因为是一定会给到我们的钱。

消费重疾险

消费型重疾险——定期重疾险,或者不包含身故责任的重疾险。

优点:比储蓄型重疾险便宜一些

缺点:

1.这一大笔钱可能是纯支出

定期重疾险,与常见的定期寿险、一年一交的医疗险相比,价格也是贵的。只是相对终身重疾险便宜。

如果没得合同约定的重疾,到期后,一直健康是好事,但这大笔钱会是纯支出,消费掉。

2.高危的时期反而可能保不到

人的年龄越大,重疾风险就越高,定期重疾险,只保眼前几十年的事,那年龄大了之后,重疾风险如何承担

(也有一种看法,是年轻时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保障一定要做全;退休后不再有经济支柱的作用,对家庭的经济责任没那么重,承担的生活支出也变少了,万一发生风险,自己不再有那么重要,或者等后代承担,这也是一种思路,但不算稳妥。)

3.现金价值低

现金价值有限,不像终身重疾险一样,可以进行高额贷款,拿钱出来用。

如果多年后不需要这份保单,想要做退保处理,拿回的钱就是现金价值,很少。

储蓄型重疾险VS消费型重疾险,如何选择?

保费完全可以承担,一般会选储蓄型

保费有部分难度,一般会选择储蓄型+消费型搭配。比如需要万的重疾额度,买50万储蓄型,买50万消费型,在青壮年时期,自己和家里需要用钱的时段,保额很高;退休之后,经济责任和支出没那么大,少一些保额可以接受

保费非常困难,一般会选择消费型。优先做足保额,先安排好眼前二三十年的风险。随着时间变化,也许经济情况会变,后面再根据情况增加保障。(但是随着时间变化,身体情况也可能会变,得一些疾病后,无法买到保险)

其它情况,则根据产品形态、个人承担能力、人生规划,具体定制

以上分享的,只是常用情况。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案。买保险,让自己安心,最重要。

重症个数

重症个数,越多越好吗?不一定。

截止目前为止,重疾险的前25种重症,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年联合制定的统一标准,统一条款,统一释义,在各家公司条款中都一样。

这25种重疾,占了高发疾病的95%.其它的疾病,无论增加到种、种、种…25种以外的,也总共只占5%.

由于各家重症覆盖的病种,在占比上差别不大。如果赔付次数一样,额度相同,高发轻症齐全,价格差不多,那病种肯定越多越好。

但如果,基础保障部分都是劣势,比如赔付次数少、赔付额度不够,在各家都保种左右疾病的情况下,我们并不会因为某一家多保了几种重疾,而特意去选择它。

轻症、中症保障怎么看

是否包含高发轻症?

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是几大高发轻症:

早期恶性肿瘤或恶性病变

冠状动脉介入

不典型的心梗

轻微型脑中风

赔付额度是否足够?

因为轻中症是重症在前期的表现,患上的概率会更大一些。而且相对日常住院的小病来说,也算是大病了。所以赔付的额度高越高,对我们的补偿作用会更高。

市面上的产品,对于轻中症,有的赔付20%,有的赔付30%,有的赔付45%……各家都不太一样。

赔付次数够用就行

轻中症一般都是多次赔付。多次赔付的,好于单次赔付。

但5次赔付和7次赔付这种,差别一般不大。因为一个人会得那么多次轻中症,可能性也极小。

轻中症和重症是否共用保额

比如,重疾险保额买了50万。如果轻症赔了25万,重症是还有50万额度?还是剩25万额度?

香港的大部分重疾险,轻症和重疾是共用额度的。轻症赔了,重症额度就少了。上面的例子中,就只剩25万额度。

大陆的重疾险,轻中症、重症赔付是独立的,即使轻中症理赔过,也不会影响重症额度,上面的例子中,仍然是50万足额理赔。

由于轻中症比重症更高发,更容易发生理赔,所以,不共用保额更好。

轻中症是否分组?

目前大部分产品,轻中症是不分组赔付。

一部分产品,轻中症也有分组,比如分成A、B、C、D四组,赔付了A组中的某个疾病,那A组作废了,以后只有得了B、C、D组的才会赔付,限制更多。

和之前在重疾分组中讲过的一样,不分组赔付的更好,限制更少。

是否有轻中症保费豁免?

被保险人轻中症豁免,也很重要。意味着如果得了轻中症,就可以不用交以后的保费了,保单合同持续有效。

留意保费豁免

保费豁免的作用

保费豁免,意味着如果出现了重疾险里的疾病、或其它约定情况,以后的所有保费都不用交了,但仍然享受保单权益。

一些不太幸运的人,买了多次赔付产品后,没多久就生病了,申请了保险公司的理赔。

如果可以因为这次理赔,豁免以后的保费,那此时的一个很大宽慰是,不仅得到赔偿,以后20年、30年的重疾险保费都不用再交了,正常享有后续保障。

保费豁免有哪些?

被保人豁免——重症豁免、中症豁免、轻症豁免,重疾险产品一般都有这几项豁免。大部分是产品自带,不需要额外附加。少部分需要额外附加。

不同的产品,被保人豁免的疾病涵盖范围可能不同。在其它保障差不多的情况下,被保人豁免的疾病范围越大越好。

投保人豁免——投保人身故、全残、重症、中症、轻症豁免。

投保人如果出现了约定的豁免情况,以后的保费也可以不用交了,被保人正常享有保单权益。

投保人豁免,需要作为附加险额外购买,花费一般不高。

另外,投保人豁免,对投保人的健康要求比较严格,如果投保人身体状况较多,保险公司可能不会像一般保单那样做疾病除外、加费等精细处理,而是直接拒绝,我们就无法买到“投保人豁免”的附加险了。

给孩子挑选重疾

一看重疾列表中,是否含有少儿高发的特定疾病,比如:

1、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2、严重脑损伤

3、严重肌营养不良症

4、重症肌无力

5、严重原发性心肌病

6、严重的心肌炎

7、成骨不全症第三型

8、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9、严重川崎病

10、严重瑞士综合征

11、重症手足口病

12、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3、出血性登革热

14、疾病或意外导致智力障碍

15、严重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看少儿高发疾病有没有多倍赔付,比如在18岁或20岁之前,如果发生了合同约定的疾病,会不会赔付保额的二倍。比如保额50万,但儿童得了少儿特定疾病后,就需要赔付万。

三看少儿高发的疾病中,有没有罕见病的额外赔付。有一些产品。对少儿罕见病,可以给到基础保额三倍的赔付。比如保额50万,得了罕见病,则赔付万。

像前段时间新闻上的70万一针的罕见药,当事人得的就是少儿罕见病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

重疾费用的差别

一般来说,多次赔付的重疾,费用高于单次赔付的重疾。不分组赔付的重疾,费用高于分组赔付的重疾。

但是,也有例外情况:同样的保障内容,费用可能差了1倍。同样的费用,保障内容可能差了2倍。因为每个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不同,对保单的定价也会有差别。

如果一个公司的运营成本特别高,比如,它需要很多的广告投放费用、庞大的销售团队管理费用,或者要对往年承诺过客户的高收益年金,投入较多的盈利费用作为补偿,那么对于保障内容一般的产品,也可能做出很高的定价。消费者愿意购买这样的产品,一般是因为喜欢这个品牌,为品牌买单。

小结

保险公司很多,产品更多,有谁可以把这么多产品都看完呢?

如果每个人了解的,都只是自己见过的一两家公司,选择就会受限,不容易找到更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案。

当经纪人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看到几十个公司的成百上千个产品,在更对等的信息中进行选择。

重疾险的世界,很大。

Get了以上这些注意点,希望你可以买到真正的好产品。

当然,最省事的做法,就是交给专业的经纪人啦??

让我们一起把抵御风险的网,织得更全

你的专属保险经纪人

保险咨询、方案设计

投保、保全、理赔

简单,纯粹,为你

不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站台

欢迎扫码添加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zlff/9257.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