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谱抗病毒首选用药重组人干扰素a2b喷剂

时间:2021-8-20来源:治疗方法 作者:佚名 点击:

北京医治皮肤病医院 http://m.39.net/pf/a_4781505.html

NEWS

20年4月26日,在全国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曾是抗疫主战场的武汉,在院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清零。目前,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但由于国外疫情形势,病毒传播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我国存在境外输入和本地反弹的风险。在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为降低病毒的传播风险,各国都建议采取非药物预防措施,如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佩戴口罩、勤洗手等。现阶段,我国疫苗接种也在有序进行中。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团队,通过分析治愈出院患者的情况,总结了一系列针对新冠肺炎行之有效的诊疗策略和方法。专家发现,90%以上治愈的患者均采取了抗病毒治疗药物。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试行第一版至第七版诊疗方案中,抗病毒治疗均涉及干扰素——一种兼具广谱抗病毒作用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但这已不是干扰素第一次出现在抗冠状病毒的“战斗”中。

干扰素简介

干扰素最早于年由英国国立医学研究所的微生物学家艾萨克斯发现。干扰素是一类细胞自然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也是参与人体免疫防御一线作战的细胞因子。按照细胞表面的干扰素结合受体不同,干扰素被分为I型、II型和III型。I型干扰素有多种亚型,国际上批准用于抗病毒的主要是干扰素α2b、α2a,中国批准用于抗病毒的主要是干扰素α2b、α2a、α1b。其中干扰素α2b曾被我国列为预防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储备药物。

干扰素作用机理

当病毒攻击细胞时,宿主细胞在紧急情况下拉响警报,干扰素收到信息后立即报告给特异性受体,向数百相关基因发号施令,以多种方式阻碍病毒生命周期的进程,如诱导机体产生抗病毒蛋白,完成抗击病毒的使命。干扰素通过调节多种先天性/适应性免疫系统而发挥抗病毒作用。主要参与的是自然杀伤性细胞(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它们的任务在于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防止病毒在细胞间传播。此外,干扰素也诱导B细胞分泌针对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免疫球蛋白),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清除病毒。

(图说明:干扰素抗病毒作用和调节体内免疫状态的机制。干扰素在病毒入侵细胞后表达,特异性结合细胞膜表面受体,使细胞形成抗病毒状态:1.通过受体信号传递,激活靶细胞内抗病毒蛋白基因,合成抗病毒蛋白,降解病毒mRNA、阻断蛋白转录翻译、抑制病毒复制;2.发挥免疫调节功能,免疫细胞发挥作用,清除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国外研究人员使用干扰素α治疗SARS病患,结果显示对患者肺部影像学病变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在提高患者肺氧合能力的同时,还降低了体内肌酸激酶含量。我国医学研究者也曾使用干扰素α联合其他药物治疗SARS患者,应用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均痊愈,且安全性良好。SARS期间,我国科学家还对干扰素能否预防SARS开展了评估。研究对象为SARS流行区的易感人群,其中干扰素α2b使用者均未感染SARS,且也意外发现,干扰素α2b对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如流感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有抑制作用。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同意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作为预防SARS冠状病毒的紧急储备药物。

干扰素在本次新冠疫情中的应用

人体自身分泌的干扰素是对抗病毒感染以及调节免疫系统的机制之一。如果内源干扰素分泌不足的情况下就不能完全战胜病毒,因此外源性的干扰素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一版?七版)均推荐试用干扰素α雾化吸入抗病毒治疗,并建议临床医生在应用过程中注重总结疗效,观察可能的不良反应。目前已有多个研究结果发表,显示出干扰素在抗病毒治疗上的有效性。

同样,儿童作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虽然感染后临床症状普遍比成人偏轻,危重症患者比例也低于老年人,但仍然有一定数量的重症患儿,而且最近,国外关于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多系统炎症反应综合征,如川崎病引起了大家的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zlff/1133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