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电容电阻靶向治疗配合手法对肩峰撞
目的
本研究采用电容电阻靶向治疗配合手法对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干预,从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睡眠时间和健康程度等方面综合评价其治疗效果。
方法
1、研究对象:游泳运动员,女,身高cm,体重63kg,24岁。因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夜间疼痛明显就医,于年11医院确诊左肩患有肩峰撞击综合征,治疗前评定发现患者肌肉韧带萎缩明显,肩周软组织缺乏弹性,关节活动度受限明显。
2、研究方法:针对患侧肩部进行电容电阻靶向治疗,电容模式用65mm治疗头35%的剂量对肩关节周围浅层组织进行放松治疗12分钟,电阻模式用65mm治疗头30%的剂量对深部组织进行治疗14分钟同时配合关节松动和牵引等手法促进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并在痛点处低剂量(10%)定点治疗4分钟对疼痛进行缓解。治疗为期4周,每周3次,每次30分钟。
3、测试指标: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测量肩关节活动度(ROM)并填写SF-36健康调查问卷每次治疗前后询问肩关节疼痛程度(VAS疼痛评分):治疗第二天询问前一天的夜间连续睡眠时间。
4、使用仪器西班牙产电容电阻靶向治疗仪INDIBA、关节角度尺、VAS量表、计时器、SF-36健康调查问卷
5、数据分析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结果
表1关节活动度测量结果
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除肩关节内旋外各个角度都有明显的改善,水平内收的改善最为明显,并且治疗2周后已有明显改善。
表2每次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
每次治疗后疼痛都会有所减轻,并且整个折线图呈下降趋势,表示患者在治疗期间疼痛逐步缓解。
表3睡眠时间(单位/h)
治疗前期睡眠时间较短,睡眠时间随着治疗的进行在逐渐增加,并且前三周治疗使治疗时间明显增加。
表4SF-36健康调查表评分对比
进行治疗后总体健康状况有改善,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的评分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躯体疼痛评分增长最为明显。
结论
电容电阻靶向治疗配合手法可有效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减轻疼痛,增加活动度,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该文章作为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的学术交流文献,并获得相关证书。
以上摘自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编者对文中相关结论及观点持中立态度,不对文中内容进行加工。版权属于原作者。转发请注明转自INDIBA。
与众不同INDIBA
欢迎与众不同的你
欢迎
- 上一篇文章: 护理考试新冠肺炎补充知识请详见正文21
- 下一篇文章: 杏林有曰丁樱疫情期间正确处理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