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嘱说ldquo打了丙球,孩子9个月

时间:2021-3-16来源:疾病症状 作者:佚名 点击:

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生病住院,使用了丙种球蛋白。在出院医嘱上写到“9个月不能打疫苗”。

有些家长看到后,就按照医嘱执行。

也有很多家长存在疑问。因为孩子刚生下来或不久就使用了丙种球蛋白,出院后很快面临着疫苗接种问题,孩子在6月龄前需要接种很多剂次疫苗,如果按照“9个月不能打疫苗”,不少疫苗要被迫延迟,孩子面临着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比如百日咳,乙肝,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所致肺炎和脑膜炎,轮状病毒腹泻等,从而导致忧心忡忡。

那么,这个“9个月不能打疫苗”错在哪里呢?

错在这些医生不懂装懂,自以为是,一知半解,夜郎自大。这种误导和影响相当恶劣。

只有极个别医嘱明确提出对麻腮风、水痘等减毒活疫苗产生干扰,建议间隔若干月之后接种。

丙种球蛋白会对疫苗效果产生影响,但是并非对所有疫苗效果产生影响,其次这种影响的时间长短与剂量密切相关。

(一)目前,一般认为,丙种球蛋白仅仅对注射类的减毒活疫苗(不包括卡介苗)的效果有影响,比如麻腮风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对灭活疫苗和口服类的减毒活疫苗的效果没有影响或者微不足道,比如脊灰灭活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流脑疫苗。灭活的抗原通常不受循环抗体的影响,因此灭活疫苗可在输入抗体之前、之后或同时接种。口服的减毒活疫苗主要复制位点在胃肠道,也是如此。

(二)丙种球蛋白对注射类减毒活疫苗(除外卡介苗)的影响时间主要基于丙球的使用剂量和半衰期。如果静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克(2g/kg),其影响可以达11个月。下图是特殊状态儿童预防接种(广东)专家共识的相关建议。当使用丙球治疗川崎病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剂量为-mg/kg,建议间隔11个月。

以上时间间隔的推算基于两点(1)按照抗体的半衰期为30天;(2)如果抗体浓度为80mgIgG/kg,可以观察到对麻疹减毒活疫苗产生5个月的干扰。

在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中提到,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间隔≥3个月接种麻腮风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

由此,使用丙球之后,灭活疫苗和口服的减毒活疫苗可以照常接种。而注射类的减毒活病毒疫苗的间隔时间建议根据丙球的使用剂量确定。如果使用的含抗体的制品是血液制品或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可以参照相关建议执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jbzz/977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