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书简Part2选择生活方式就是选

时间:2021-3-31来源:并发病症 作者:佚名 点击:

Readfragmentsinfragmenttime

///07心脏和血液:你分不分手和心脏可没有半点关系

“停了。”

——英国外科医生兼解剖学家约瑟夫·亨利·格林(JosephHenryGreen,—),临终前摸着自己的脉搏说出了最后一句话。

最令人奇怪的一点是,我们让它把持了自我的情绪位置:我们会说,自己全心全意地爱着某人;或者,当别人抛弃我们,我们说,自己的心都碎了。请不要误解,心脏是一个奇妙的器官,完全配得上我们的赞美和感激,但它并不参与我们的情绪健康,甚至可以说,毫不相关。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看来那些网抑云文案“原来难过心真的会痛”是错觉?)??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认为/90的读数是高血压的基线,但到年,美国心脏协会突然将数字下调到/80。

同样令人震惊的是,超过一半的首次心脏病发作(致命或其他)发生在身材匀称、没有明显健康风险的人群里。他们不吸烟,不饮酒过量,体重并不大幅超重,没有长期高血压,胆固醇数据也不难看,但他们仍然心脏病发作。良好的生活方式并不能保证你能避免心脏问题,只能改善概率。

已有名字的心脏疾病比其他任何器官的疾病都要多,而且还全都是坏消息。如果你一辈子从未经历过变异型心绞痛、川崎病、埃勃斯坦畸形、艾森曼格综合征、章鱼壶心肌病,或者其他许许多多的心脏病变,你不妨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

希望我和我身边的人们都是幸运儿!

年,福斯曼是一位刚拿到资质的年轻医生,医院工作,他好奇地想知道,能不能通过导管直接接通心脏。他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举动会招致什么样的后果,就把导管插入了自己手臂的动脉,小心翼翼地把它推上了肩膀,又进入胸部,直至导管抵达心脏。此时,他高兴地发现,当有外来物体侵入心脏,心脏并不会停下。

是个狠人

20世纪30年代初,吉本展开了一场漫长而耐心的追求,他想要制造一台能人工给血液充氧的机器,以便进行开心手术。为了测试身体深处血管扩张或收缩的能力,吉本从直肠插入了一根温度计,吞下一条胃管,然后从胃管倒入冰水,以确定其对体内温度的影响。经过20年的改良,并英勇地吞下大量冰水之后,年,吉本在费城医院推出了全世界第一台心肺机,成功地修补了一名本可能会死的18岁姑娘心脏上的洞。靠着他的努力,这位女士又活了30年。

srds感谢你为医学事业做出的贡献(鞠躬)

有一点值得注意,虽说如今护理方面大有改善,但人们死于心脏病的概率比年高出70%。一部分原因是,从前的人往往还没来得及患上心脏病就先因其他问题而死了;另一部分原因是,年前的人们不会整晚守在电视机面前,拿着大勺子大口大口地吃冰激凌,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

害(瑟瑟发抖)

据估计,一滴血可能含有种不同类型的分子。这就是为什么医生这么喜欢验血——你的血液里充满了信息。

血红蛋白有一种奇怪且危险的癖好:它对一氧化碳的喜欢程度,远远高于氧气。如果存在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就会把它当成高峰时段列车上的乘客一样装走,而把氧气留在站台上。这就是一氧化碳让人窒息而死的原因。

笨比血红蛋白??

一旦开始流血,数百万个血小板就聚集在伤口周围,通过数量相当的蛋白质的连接,这些蛋白质会沉积一种叫作纤维蛋白的物质。纤维蛋白跟血小板附聚,形成塞子。为了避免错误,这一过程中内嵌了不少于12种自动防故障机制。

感谢血小板!??

不幸的是,这样的结果让整个欧洲的其他科学家都胆量大增,独立展开输血尝试,而且,这些尝试越发具有创意,甚至可以说超乎现实。除了各种家畜的血液,牛奶、葡萄酒、啤酒,甚至水银,都往志愿者的血管里灌。结果往往是志愿者痛苦地当众死亡,让在场人士大感尴尬。

三名医生得信前来。经过一轮匆忙的会诊,他们在华盛顿的胳膊上切开了一条静脉,排出了18盎司(约为0.5升)的血,几乎能装满1品脱的玻璃杯。可华盛顿的病情继续恶化,医生们在他的喉咙处贴了一种糊状的药膏(也就是通常所知的“西班牙苍蝇”)来发水疱,以抽出不良体液。另外,医生还给他开了催吐剂,以引起呕吐。当所有这一切都没能带来任何明显的好处之后,医生又给他放了三倍的血。两天之内,华盛顿被放掉了40%的血。

“我死得真痛苦啊!”华盛顿对着好心却无情地耗尽了自己元气的医生们生气地说。没有人确切知道华盛顿到底患上了什么病,但很可能,他只是喉咙轻微感染,需要好好休息罢了。不管怎么说,疾病和治疗联手要了他的命。他时年67岁。

在他去世后,又来了一位医生拜访,建议大家轻轻摩擦过世总统的皮肤,刺激血液流动,给他输羊羔的血,替代之前损失的血,再把剩下的血换出来,好叫总统还阳(没错,就是死而复生)。好在华盛顿的家人仁慈地决定,还是让他永远安息的好。

部分问题在于,他以为的人体血液量是真实情况的两倍,而且,他还相信人放掉80%的血也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

A型血的人可以献血给A型或AB型,但不能献给B型血者;B型血的人可以献给B型或AB型,但不能献给A型血者;AB型血者只能献给AB型。O型血的人可以献给其他所有血型者,因此被称为万能供血者。A型血细胞表面有A抗原,B型有B抗原,AB型有A和B抗原。把A型血输入B型人体内,接受的一方会把输入的新型血视为入侵者并展开攻击。

高中生物攻击..

///08化学部门:三个月还你一个新的肝

1型糖尿病是身体完全停止产生胰岛素。2型糖尿病是胰岛素效果变差。

1型糖尿病多为遗传,2型通常是生活方式导致的结果。

“真是疯了,”他用高兴的声音对我说,“足足有~00名来自全球各地的内分泌学家。会议从早上5点半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所以,要吸收的东西太多了,最后,你手里会有——”他晃了晃论文,“很多要读的东西。很有用,但也有点疯狂。”

伊利诺伊州奥尔顿市的罗伯特·瓦德洛(RobertWadlow),是有史以来个头最高的人,他患有一种垂体病症,导致他生长激素持续过度产生,进而让他不停长高。这是个害羞又快活的人,8岁时就高过了自己的父亲(正常体格),12岁时身高2.1米,年高中毕业时身高超过2.44米——完全是因为他颅骨中间这颗烤豆的小小化学作用过度。瓦德洛从未停止生长,而且,在他巅峰的时期,他还差一点点就长到2.75米了。虽然不胖,但他体重约为公斤。他的鞋子是美国的40码。到20岁出头,他行走极为困难。为了支撑自己,他不得不佩戴腿支架。腿支架擦伤了皮肤,导致严重的感染,感染发展成败血症。年7月15日,他死于睡梦中,年仅22岁。

我们的身体是为了对付饮食匮乏的挑战而演变的,历史上没有饮食过度丰盛这种现象。所以,瘦素的程序代码并不会告诉你要停止进食。你体内没有任何化学物质这么做。这就是你经常一吃东西就停不下来的重要原因所在。

肝脏是腺体。

差点忘了这个知识点(挠头)

肝脏最奇妙的特点,大概是它的再生能力。你可以切除2/3的肝脏,短短几个星期,它就会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肝脏疾病是过量饮酒所引起的,但实际上,酒精只与1/3的慢性肝脏疾病存在相关性。

据信,我们大约有1/3人处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早期阶段,但好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它绝不会超越这个阶段。

哈斯泰德为母亲进行的手术,叫人想起了此前几年一位德国外科医生古斯塔夫·西蒙(GustavSimon)做的事:他并不确信事后的结果,就摘下了一位女病人患病的肾脏,而后高兴地发现(患者大概也很高兴吧),她没因为少了一个肾就死掉。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人意识到,人类能只靠一个肾脏活下去。为什么人竟然有两个肾脏,事到如今仍然是个谜。当然,有备用品很棒,但我们没有两颗心脏或肝脏或大脑,那么,为什么我们会有一个多余的肾脏呢?这是件叫人快活却说不出道理的事。

///09解剖和骨骼:三块肌肉造就人类文明

“软骨也非同凡响。它比玻璃还光滑得多,摩擦系数是冰的1/5。不妨想象在一种能让滑冰速度提高16倍的表面上打冰球。那就是软骨。但跟冰不同的是,它并不脆。它不像冰那样会在压力下破裂。而且,它是你自己长出来的。它是活的。这一切,工程或科学上没有能跟它相比的东西。地球上存在的大多数最佳技术就在我们身体里。而且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理所当然。”

“从高处跳下去也很难把自己弄死。腿变成了缓冲区。你会把自己搞得一团糟,但很可能活下来。把自己杀死其实很难。从设计上来说,我们的目的是不死。”

如果你把手指握成拳头,试试一根一根地把指头伸直,你会发现,前两根手指能听话地伸出去,无名指却似乎根本不想伸直。无名指在手里所处的位置意味着它对精细运动没有做出太大贡献,因此在肌肉组织方面分配到的角色较小,不足为奇。

所以它叫无名指吗哈哈哈哈哈哈不配拥有姓名

///10为什么只有人选择了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也带来了不利的后果——这些后果,今天任何一个活着的人,或者任何有着慢性背痛或膝盖痛的人都可以证明。

经常散步可将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降低31%。年,有人分析了65.5万人次,发现40岁之后每天只活动11分钟,就可延长1.8年的预期寿命。每天活动一小时或更长时间,可将预期寿命提高4.2年。

长寿秘诀

在发达国家,美国的情况最为真切地反映了这种状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超过80%的美国男性和超过77%的美国女性超重,其中35%的美国人达到肥胖程度(而年,这一数据还仅为23%)。在大致相同的时期,美国儿童的肥胖率增加了一倍以上,青少年肥胖率翻了两番。如果世界上的其他所有人都变成美国人一般的体格,那就相当于世界人口增加了10亿。

即便只是站立,每小时也会多燃烧卡路里。

懂了以后站着打游戏

///11体内平衡:发烧是你的身体在自救

老鼠的心脏每分钟跳动次,一秒跳动10次。

动物有一个奇怪的共同点,那就是它们一辈子心跳的次数基本一致。尽管心率存在巨大差异,但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的平均寿命都在8亿次心跳左右。人类是个例外。我们25岁时心跳就超过8亿次,之后还能再持续跳动50年,大约16亿次。

一名受试者在跑步机上跑马拉松,同时室温逐渐从-45℃提高到55℃——这大致是人类对低温和高温的耐受极限。虽说受试者费了很大工夫,而且温度变化范围很大,但在运动过程中,他的核心体温偏离还不到1℃。

年冬末,一架兰开斯特轰炸机前往德国上空进行轰炸,被德军高射炮击中,机内迅速腾起烟雾和火焰,机尾机枪手、空军上士阿尔克梅德发现自己置身十分危险的处境。兰开斯特轰炸机的机尾机枪手不能戴降落伞,因为他们操作的空间太过狭窄。等阿尔克梅德设法从炮塔里爬出来,伸手去拿降落伞时,降落伞已经着火,没办法用了。他决定,与其在大火中被烧死,还是从飞机上跳出去再说。于是他打开舱门,一头栽进了夜空中。

他当时离地面差不多有米,并以每小时千米的速度往下掉。“周围非常安静,”多年后,阿尔克梅德回忆说,“唯一的声音是远处飞机引擎的轰鸣,我完全没有下坠感。我感觉自己像是悬浮在空中。”出乎他的意料,他发现自己出奇地镇定平和。毫无疑问,他为马上就要死了感到遗憾,却达观地接受了现实,有时候,飞行员的确看得比较开。这时的经历梦幻得超乎现实,阿尔克梅德一直拿不准自己到底失没失去意识。但当他猛地回到现实,他必定是有意识的,他撞到了一些高大松树的树枝,发出砰的一声巨响,扎进了雪堆。不知怎么搞的,他的两只靴子都弄丢了,膝盖酸痛,还有些轻微的擦伤,但除此之外,他毫发无损。

阿尔克梅德的亡命经历并未就此结束。战后,他在英国中部拉夫堡的一家化工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处理氯气时,他的防毒面具松了,立即暴露在危险的高浓度氯气中。他昏迷不醒地躺了15分钟,同事们才把他拖到安全地带。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过了一阵,他正在调整一条管子,管子突然破裂,把他从头到脚都喷上了硫酸。他严重烧伤,但又活了下来。等他伤病痊愈回到工作岗位后不久,一根2.7米长的金属杆从高处落下,砸到他身上,差点要了他的命,但他再一次恢复了健康。这一回,他决定向命运屈服。他找了一份更安全的工作,做家具销售员,余生平安无事。年,65岁的他安详地在床上去世。

或许这就是天选之子吧???

///12免疫:发炎是免疫系统战斗后的痕迹

///13肺和呼吸:你呼出的氧分子将永垂不朽

在一天的呼吸里,你很可能会吸入至少一个所有曾在这世上走过一遭的人都呼吸过的氧分子。而从此刻直到太阳熄灭,所有曾在或将在这世上走一遭的人,也会时不时地吸入一丁点你的气息。

长时间屏住呼吸带来的不适感,不是氧气的消耗带来的,而是由二氧化碳的积累引起的。这就是为什么当你放弃憋气时,首先做的是吐气。你兴许以为,最迫切需要的应该是获得新鲜空气,而非把陈腐的气体吐出去,其实不然。身体分外痛恨二氧化碳,你必须先把它赶出去再大口吸气,获得补给。

人类主动屏住呼吸最长时间的纪录来自西班牙的阿列克谢·塞格拉·文德尔(AleixSeguraVendrell),他于年2月在巴塞罗那的一座泳池里创造了这一纪录:24分钟3秒。但他靠的是先提前呼吸了一阵纯氧,接着在水里躺着一动不动,将能量需求减少到了最低限度。跟大多数水生哺乳动物相比,这成绩真的很丢脸。有些海豹能在水下待两小时。对比来看,我们大多数人撑不过一分钟。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跟水生动物比??

打嗝的世界纪录似乎来自艾奥瓦州西北部一位名叫查尔斯·奥斯本(CharlesOsborne)的农民,他连续打嗝67年。年,奥斯本试图把一头磅重的生猪举起来屠宰,但不知怎么回事,触发了打嗝反应。起初,他每分钟打嗝40多次。最终,速度降到了每分钟20次。据估计,在近70年的时间里,他总共打嗝4.3亿次。他睡着了从不打嗝。年夏天,也就是他去世前一年,奥斯本的打嗝突然神秘地停止了。

???

///14食物:熟食给了人类更大的大脑和更多的时间

其他灵长类动物光是咀嚼食物,每天就要耗掉7小时之久。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10或12种氨基酸串联在一起是多肽。当多肽变得比原本更大,那么,到了某个不可言喻的时刻,它就变成了蛋白质。

有一条最为持久的饮食误区是,人每天应该喝8杯水。

喝太多水其实有害无利。正常来说,你的身体能很好地维持体液平衡,但有时人们会摄入太多的水,而肾脏无法足够快地排掉水分,最终便错误地稀释了血液中的钠含量,引发低钠血症。7年,加州一位名叫珍妮弗·斯特朗奇(JenniferStrange)的年轻女子在当地电台举办的喝水比赛(这是一场显然不够明智的比赛)里,在3小时内喝了6升水,不幸身亡。类似地,年,佐治亚州一名高中橄榄球运动员训练后抱怨抽筋,喝下了7.5升水和7.5瓶佳得乐,不久后陷入昏迷并死亡。

一罐标准大小的碳酸饮料,含糖量就比成人每日建议最高摄糖量高出50%了。

肝脏并不知道你摄入的糖来自苹果还是巧克力。一瓶毫升的百事可乐含有大约13茶匙完全没有营养价值的添加糖。3个苹果能带给你同样多的糖,但还会给你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以及更强烈的饱腹感。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bfbz/992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