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诱发川崎病又一个似是而非的谣言

时间:2019-12-18来源:并发病症 作者:佚名 点击:

最近几天“疫苗后诱发川崎病—那不愿回忆的十天”一文引发了朋友圈刷屏,一位妈妈记录了自己孩子在打完手足口病(EV71)疫苗后患了川崎病的治疗经过。

接着出院后家长还上网收集相关资料,看到了很多“疫苗后诱发川崎病”的案例,诸如:打完乙脑疫苗第二天发烧,一周后确诊川崎病,打完水痘疫苗第二天发烧,10天后确诊川崎病,打完麻疹第10天确诊等,于是该家长猜测孩子患川崎病是疫苗诱发的。

虽然在文章里,家长说只是想弄清楚疫苗和川崎病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但文章标题却直接写了疫苗后诱发川崎病,并在文章中谈到“如果疫苗有诱发川崎病的可能,哪怕这个机率很小,但家长若不知情,想必不会再去打二类疫苗以增加风险”这类容易让读者产生联想的话语,一时间引发了很多家长恐慌。

但疫苗真的会诱发川崎病吗?

疫苗诱发川崎病?

推断逻辑有问题

孩子打疫苗后得川崎病这事儿,确实容易让人怀疑是打疫苗诱发了川崎病,但其实这两件事仅仅是在时间上先后发生,而并不能说是先发生的事诱发了后发生的事,仅从时间上的先后,推导出事件上的因果,这逻辑本身就很有问题。

就比如你出门前刚吃了早饭,出门后忽然被车撞了,你就说是早饭有问题才导致你被车撞的,这个逻辑有问题想必许多人都能看出来,但一到与宝宝健康相关的事上,许多宝妈就开始自降智商,六神无主,一片恐慌,纷纷站队到“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大军里了,也因此带来了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为这篇文章刷屏。

你可能会说,文中妈妈举的好多例子都是宝宝打完疫苗后才患病的,但其实不管打不打疫苗,宝宝都有可能生病,只要基数够大,就有可能患感冒、肠炎、手足口病....或川崎病。中国每天有上百万的孩子在打疫苗,而川崎病的发病率约为50/10万,也就是说打疫苗的孩子中出现不只1例患川崎病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全中国打疫苗的孩子很多,基数很大,没办法认定是疫苗诱发了川崎病。

科学研究的论证

美国FDAhuaW等人在年曾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者分析了年至年10月14日间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上报的97例接种疫苗后发生的川崎病,并未发现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或其它疫苗后患川崎病的风险升高。

KimberlyJ.Center等人在年5月发表的针对PCV7(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上市后的Ⅳ期大规模观察性研究中,发现接种疫苗后川崎病的发生数与未接种疫苗间并没有显著差异,川崎病的发病率不会因接种PCV7疫苗而提高,没有发现川崎病与PCV7疫苗之间存在相关性。

随后,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随访分析了-十年间万个0-6岁孩子,发现在接种疫苗42天内不仅不会增加患川崎病风险,相反,疫苗接种后短期内川崎病发病率反而有短暂下降。

EspositoS等人在年发表的研究认为,现有的科学证据并不支持疫苗和川崎病的发生有何种关联,并强调即使对于患川崎病的儿童,常规疫苗接种也是必须的。

除了少数的案例报道,目前并没有发现接种疫苗和川崎病发生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

因为未知,所以恐惧

这篇文章被刷屏和我们对川崎病的了解有限也很有关系。川崎病是一种至今病因不明的疾病,虽有人猜测可能和细菌、病毒、或环境有关,但还没有人证实过,科学家至今仍在努力寻找原因。也正因为川崎病病因不明,当一些妈妈发现宝宝接种了疫苗后患病,容易猜测疫苗会诱发川崎病,但可能完全忽略了全中国每天有很多宝宝都在频繁接种疫苗的大环境。

如果谁真能证实哪种疫苗能诱发川崎病,那将会是重大的医学发现,绝不会仅仅在朋友圈流传,而事实上更多在朋友圈流传的,不是不明真相的揣测就是似是而非的谣言。

我们只能说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打疫苗不太可能诱发川崎病,但谁也不能说打疫苗绝对不会诱发川崎病,因为随着时间积累和科学研究进展,当下的结论有被推翻的可能,因为科学就是在不断的反复论证不断的推翻过去中前行的。

但在此之前,嘟妈不建议大家因为极个别案例而放弃对宝宝更重要的安全保障,因为不接种疫苗可能会遭遇更大的风险。

关于川崎病,妈妈还该知道哪些?

川崎病之所以叫川崎病是因为它是由日本医生川崎富作首先报道(年),又叫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该疾病普遍发生于小于5岁的宝宝中,同时男孩比女孩患川崎病的风险更高(患病率1.5:1),所以家里有男宝要更注意点。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的血管炎疾病。主要影响全身的血管,有时也影响淋巴结、皮肤、口鼻喉等等身体器官,未经治疗的患儿,冠脉病变发生率约为25%-30%,而经正规治疗后,冠脉病变的发生率可显著降低,因此及时发现,不耽误治疗是第一位的!

宝宝有这些症状就要注意了!

发热

发热持续5天以上,使用抗生素无效,并且发热时患儿易激惹,即使你的宝宝平日很乖,这段时间也可能脾气很差。

眼球结膜充血

眼球结膜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除非并发了细菌感染。

口唇症状

唇部充血皲裂,舌头发红,舌乳头凸起,充血,呈现杨梅舌/草莓舌。

皮疹

在发热的2-4天出现多形性红斑或麻疹样皮疹,大腿根和身体躯干部多见。

手足症状

手足或有红斑,手掌或脚掌发红,手足硬性水肿,指甲和皮肤交界处出现脱皮,有些宝宝卡介苗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结痂(也是炎症反应的表现)。

(宝宝双手发红,出现硬性水肿)

此外,还有颈部淋巴结肿大,肛周,会阴部皮肤可能发红,脱皮等症状。

如果宝宝有这些情况,就要高度注意了,如果一旦确诊为川崎病,也不用太慌张,目前已经有很成熟的治疗方案,医生会用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等来治疗,遵医嘱用药及时治疗、复查就好。

为什么要用丙球蛋白啊?这不是血液制品吗?会有传染病吗?

川崎病引起的冠脉炎或冠脉瘤可能因为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血管水肿、肉芽组织增生,从而使冠脉的内径变窄、血流减慢、出现血栓(血栓类似黄河中淤积的泥沙使得水流量减慢减少),导致冠脉供给心脏的血液减少,最终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即心肌梗死。

据英国NHS(英国国家医疗系统)介绍,大约有5%的川崎病可能有心脏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冠状动脉(人体心脏的供血血管)扩张,冠脉炎、冠脉瘤、心肌炎等,而并发症又会有很小的致死概率(约1%)。

而丙球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药物,能显著降低冠脉瘤和死亡率,所以是非用不可的。而且目前使用的丙球蛋白在制备时都经过严格的检验,例如梅毒、艾滋病等目前能检测的血液传染病都经过了严格检测,不会传染给宝宝的。

既然不是疫苗诱发了川崎病,为什么医生建议川崎病康复后半年内不能再打疫苗?

研究显示,丙球蛋白可能会影响水痘疫苗、麻疹疫苗的作用,因此在宝宝川崎病康复出院后医生可能会建议6-11个月内最好不要注射疫苗。

很多家长对疫苗都有些偏见,一旦孩子在接种疫苗后有些不舒适就认定是疫苗的问题,嘟妈想说,同样作为一个妈妈,感情上可以理解,但理智上是不能支持的,如果不让孩子接种疫苗,相当于将免疫功能还未发育成熟的孩子置于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中,将会有更大的风险。

作为一名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慧眼识真,不断学习,科学育儿,才能陪伴宝宝一路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

1.mayoclinic.kawasaki-disease.







































白癜风怎么治疗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bfbz/818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