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宝宝得了川崎病
hi~我是盒妈
我的私人(长按复制)
最近一位网名为“果妈”的宝妈在网上发布了一篇文章,名为《疫苗后诱发川崎病——那不愿回忆的十天》传遍了网络。
文中的这个孩子,果果,在短短十天时间里,经历了几次误诊,最终才被专家确诊为川崎病。幸运的是,果果没有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挂了8瓶的丙球蛋白后,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此后五年时间内都需要随访,防止心脏出现其他问题。
文章发布后瞬间牵动了无数妈妈的心。盒妈看过后,也顿感心头一震,因为我之前也没有过这个疾病,相信很多妈妈跟我一样,对“川崎病”这个词十分陌生,好像只在购买重疾险的时候听说过。
看过文章后,盒妈在网上查阅了资料,发现这种病在最近一两年,越来越常见,且发病率越来越高。
于是盒妈立刻搜集了很多相关资料,整理成这篇文章,希望对各位妈妈们有所帮助。
1、
什么是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病变为主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目前已经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最常见病因。世界上第一例川崎病是在日本被一个叫川崎的医生发现并总结出来,因此这个病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咱们国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熟悉川崎病的。
其实质是全身性血管炎,不仅可以侵犯内脏器官,如心脏、肾脏、消化道,甚至还会侵犯大脑。川崎病对儿童的危害并不仅仅在于发热、出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等外在症状,其真正的危险在于对心脏等脏器的危害。
川崎病不遗传、不传染,目前也没有好的预防办法。川崎病发病初期很容易与感冒发热等常见病混淆,治疗关键时机在发病后第1周,最迟10天内必须给药治疗,否则很容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引起心脏疾病。
2、
川崎病有哪些表现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发热≥5天(包括对治疗有反应而发热不足5天)且反复高热不退。
◆四肢末端变化,患儿在1周内可能出现手指、足趾硬肿、手掌面皮肤发红,部分患儿指趾关节呈梭形肿胀、触痛,肢端、肛周、躯干等处脱皮,指甲脱落。
◆部分患儿可出现皮肤多形性红斑,以猩红热样皮疹最常见,但无水泡及结痂。
◆口腔及口唇潮红、干燥、皲裂、出血、结痂。口腔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舌乳头突出呈杨梅舌,扁桃体呈轻度或重度肿大。
◆淋巴结改变:多数患儿都可出现淋巴结肿大,以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为主,蚕豆粒大小,单侧多发,直径>1.5cm。可有压痛,无波动感。
◆眼部改变发病后1-6天患儿有眼结膜充血或球结膜充血,并伴有分泌物及肿胀。
满足上述6项中5项以上即可诊断。具备4项者,若二维超声心动图或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瘤或冠状动脉扩张者也可诊断。
3、
川崎病与感冒的症状区别
川崎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冬季,其首发症状是发热,伴发有皮肤红疹,所以常常会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
但川崎病在症状上同感冒还是有区别的,川崎病无咳嗽、无打喷嚏、无流鼻涕。
一般的感冒发热3天后症状就会缓解,体温也开始下降,但川崎病持续高热,体温在38——40.5℃之间,发热可持续≥5天。
如果患儿出现发热,特别是持续高热或有上述症状,家长切忌不要以为只是一般的感冒,随便给患儿吃些抗感冒的药,要考虑可能是川崎病,医院检查诊治。
4、
川崎病的治疗
目前川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与手术。药物治疗包括阿司匹林、丙种球蛋白、激素等,那么为何要用这些药物?如何用?什么时候该手术呢?
?为什么要用阿司匹林治疗?
川崎病早期需要应用较大剂量的阿司匹林来对抗川崎病的炎性反应。
国内和日本推荐的是中等剂量,即阿司匹林每公斤体重每天30~50mg,分为3-4次口服。
体温正常后48小时,改为每天每公斤体重3-5mg的小剂量阿司匹林,一次服,目的是对抗血小板的促凝作用,预防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根据川崎病引起的血管炎的病变发生和消退的时间特点,小剂量阿司匹林一般至少服用3个月,以后根据冠状动脉的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服用。
如果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冠状动脉异常,3-6个月后就可以停用阿司匹林。如果出现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形成,则需要继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直到冠状动脉恢复正常。
?为何要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川崎病最严重的就是合并冠状动脉并发症,直接关系到患儿将来的预后情况。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能有效预防川崎病的冠状动脉并发症,因此一旦临床确诊或高度怀疑川崎病,如果没有特殊的禁忌证,应尽早开始使用丙球。
丙球的剂量是每公斤体重2g,8-12小时内输注完成。如果合并严重的心功能不全,可适当减慢输注速度,或酌情使用利尿剂帮助减轻心脏的容量负荷。
?为何要用激素治疗?
据统计,约15%左右的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反应差或无反应,即输注丙种球蛋白后48小时仍有发热,或体温正常后再次升高,或者仍有明显炎性反应。
对丙种球蛋白治疗无反应者,可以使用激素作为补救治疗措施,如静脉应用甲基强的松龙30mg/kg冲击治疗2-3次。激素有助于迅速降低体温、减轻炎性反应和缩短住院时间。
?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川崎病的晚期并发症有冠状动脉狭窄及心肌梗死等,主要是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
当患儿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冠状动脉主干严重狭窄
1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严重梗阻
左前降支近段严重梗阻
侧支血管处于危险状态
5、
患病儿童的饮食调整
宝宝患川崎病与营养不足、机体代谢紊乱等有密切关系。
因此在患病宝宝的饮食调整中,要加强消化道管理,多食用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主张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主,如鸡蛋糕、果汁饮料、豆浆等。
避免食用生、硬、过热、辛辣、煎炸、肥腻的刺激性食物。急性发作期以少量流食、多餐为主,必要时补充营养物质如脂肪乳、氨基酸,保证有足够营养进入,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6、
打疫苗会诱发川崎病吗?
文章《疫苗后诱发川崎病——那不愿回忆的十天》中的果果,是在打完疫苗后出现发烧,最后被确诊为川崎病的,平时好好的,打完疫苗后一两天就发烧,然后一直高烧不退,最后被诊断川崎病,作为家长,猜测是疫苗诱发了,也是很正常的怀疑。
不仅如此,盒妈在用Google英文查询时发现,国外也有很多爸爸妈妈怀疑宝宝因为接种XX疫苗而患上川崎病。
不过,大家千万不要被这些个案吓到了,目前并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显示疫苗接种会诱发川崎病。
其实,“疫苗是否会导致川崎病”的讨论由来已久。包括医学期刊上也曾发表过两者可能有关的案例报告,例如,一名约3岁的小孩在接种乙肝疫苗后的第二天患上了川崎病。
但正如文章作者在最后指出,个案报告不能说明任何因果关系,疫苗接种和川崎病之间的关联可能只是巧合。需要有进一步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来帮助回答这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因此各位宝妈们并不需要因此而拒绝为自己家的宝宝接种疫苗,还是应该在平时的护理中多加防范,虽然目前川崎病并没有科学可查证的预防措施和方法,但盒妈觉得,平时多注意宝宝所处环境的健康和卫生,避免诱发炎症,任何时候都不会错的。
愿我们的宝宝都健健康康,快乐成长。
各位宝妈有什么育儿困惑欢迎继续给盒妈留言哦,科学育儿,盒妈每天与你们同在!
-END-
本文来自小盒妈原创,
如有转载请后台留言授权。
☆
更多小盒妈『原创文章』下列蓝色字体查看
宝宝吃饭就是一场硬仗,这么打,保证一举两得!
宝宝脚部畸形只因穿鞋不当,90%的家长都忽略了……
求求您,别在孩子面前吸烟!二手烟是儿童健康第一杀手!
把屎把尿祸害终生,明明可以轻松教孩子如厕,你却偏要把
孩子打人怎么办?请家长这样做,保证有效果
这种卫生巾用了致癌,你知道吗?
男子当街殴打怀孕妻子:在成为你的老婆之前,她首先是个人。
1岁+宝宝不爱吃青菜怎么办?这道辅食拯救你
又一例婴儿窒息案件,同床睡觉是爱还是害?
年轻的爸妈们一定要知道,这个创伤你的孩子可能会记到老···
这样吃零食孩子又丑又笨?你的选择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婴儿瞬间滚落电梯,只因为妈妈没抓紧婴儿车.....
别再这样给孩子玩具了,给他才是害了他
☆
小盒妈:4岁男宝的妈妈,儿童教育发烧友,科学育儿实践派。被称为“活体育儿教科书”。我的私人(长按复制)
欢迎你来和我分享生活,扫描下方即可我。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白癜风在哪家医院治疗最好- 上一篇文章: 4岁男童竟然突发心梗血管像80岁老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