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小儿病案二则
小儿川崎病案
患儿,男,4岁。发热伴咽痛、扁桃体肿大3天,当地中医诊所予以小儿推拿、穴位贴敷、加服蒲地蓝冲剂后未见明显好转。现患儿发热(39.5℃),恶寒,汗出,目赤,咽痛,扁桃体肿大,口渴引饮,食欲较差,右侧颈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四肢、背部有密集红色斑疹,按之褪色,手足硬肿,舌绛红起刺,苔根黄腻,大便不通,精神状态较差,心率次/分。腹诊见左右少腹急结(左侧较甚)。
患儿发热(39.5℃),目赤,右侧颈淋巴结肿大伴有触痛,四肢、背部有密集红色斑疹,按之褪色,手足硬肿,舌绛红起刺可断为川崎病;患儿主证当为少阳病血热互结兼风火表证,处方可拟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合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患儿4岁,剂量当取一两等于3g。
此外,芍药选用赤芍,取“凉血、活血、散结、消肿”之意;患儿无典型阴津耗损之象,故去人参;参考张锡纯经验,选用生山药汁代替粳米。
方药:柴胡9g,黄芩9g,生甘草9g,生半夏9g(碎),生姜12g(切),大枣12g(擘),肉桂9g(碎),茯苓12g,赤芍9g,丹皮9g,桃仁9g,生石膏30g(碎),知母9g,生山药汁1杯。3剂,水煎服。
二诊:患儿热退至37.7℃,目赤消失,扁桃体肿减,右侧颈淋巴结肿明显减轻,皮疹消退大半,手足指端硬肿消退并出现蜕皮,大便已通,较稀,舌质红,黄腻苔已退,心率次/分。予原方2剂,续服,再予新加汤加味2剂扫尾:肉桂9g(碎),赤白芍各6g,生甘草6g,生姜9g(切),人参须6g,怀山药12g,大枣12g(擘)。2剂,水煎服。
嘱忌口生、冷、水果、油腻、发物。
三诊: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扁桃体肿消,右侧颈淋巴结肿消,精神、食欲可,患儿蜕皮范围继续扩大,仅剩少许红斑。予新加汤加味方去人参3剂,续服。
四诊:患儿已痊愈,嘱愈后清淡饮食,“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小儿银屑病案
患儿,女,12岁。患寻常型银屑病、湿疹持续4年。年被诊断为寻常型银屑病、湿疹,医院医治,收效甚微,之后外用内服激素类制剂、清热凉血类中药数年,现病情得到明显控制,皮损大部分消失,但遗留有部分残余。舌体较肥大,苔白厚腻,舌正中有裂纹,脉略显紧滑,沉取无力,月经较正常。
诊断:少阳区块夹湿夹郁兼少阳风火表证兼少阳寒格兼太阴里虚寒(偏气分郁热,可能兼有血分)。
处方:茵陈五苓散、柴胡栀子豉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干姜芩连汤合桂附理中汤加减:柴胡9g,生甘草6g,生半夏9g(碎),大枣12g(擘),生栀子6g(碎),豆豉6g,黄芩3g,黄连1g,干姜9g,薏苡仁24g茵陈蒿6g,生麻黄6g,杏仁6g,泽泻9g,猪苓9g,茯苓12g,生附片9g(碎),苍术9g,肉桂9g(碎)。14剂。
二诊:患儿服药后汗出增多,食欲明显增加,余无明显不适。守方续服14剂。
三诊:服药期间患儿入夜全身发痒,口干明显(不欲饮),月经量减少,晨起痰多,口苦消失,持续数日腹泻(
- 上一篇文章: 妈妈最常问的儿科疾病十大问题,以后就不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