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明医案从ldquo太阳变证r
我们在选购水果时应该从多方面考虑 http://www.bdfyy999.com/bdf/yufangbaojian/changshijijin/m/21019.html导读
太阳病变证,多为太阳病失治误治发展而来,其中抗生素等寒凉退热乃为当今医界之流弊。故缺少中医的经典思维,外感病症往往越治越复杂,反之,则化繁为简,取效甚捷。
从“太阳变证”论治川崎病验案
作者/王茂泓
刘某某,男,5岁。年4月9日初诊:主诉:双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一月余。
现病史:患儿一月余前因发热在当地乡镇卫生院就诊,服用消炎、退热药后无好转,发热不退,体温38.9℃,医院急诊,予干扰素、退热药等治疗,仍高热不退,体温39.5℃,又因皮肤黏膜出现红疹,逐渐增多而怀疑“麻疹”,医院住院治疗,排除麻医院住院治疗,经消炎输液等治疗皮疹未退,反增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行胃镜示“1、糜烂性胃炎;2、十二指肠球炎”,予禁食、补液等对症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但皮疹不退,脱屑,双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血尿淀粉酶升高,考虑“川崎病”。故求治于中医,现症:双膝关节疼痛、右侧为甚,行走困难,皮疹不显,软食,食欲一般,小便不利,大便干结,2-3日一行,寐安,望其面色青白,右脚拖行,询其小便黄,汗出湿衣,舌质淡红,苔白;切其脉细弦而紧,右寸微浮。
西医诊断:川崎病;
中医诊断:痹证;
辨证:外感风寒,入于太阳少阳及太阴之表。
治法:和少阳,调营卫,祛太阳少阳两经之邪,兼顾太阴。
方药:柴胡桂枝汤加味:柴胡6克,黄芩6克,法夏5克,党参5克,炙甘草5克,桂枝6克,白芍6克,汉防己5克,黄芪10克,大枣3枚,生姜2片。7剂,文火煎取毫升,分二次温服。嘱家长注意为其保暖避风。
4月16日二诊:双膝关节痛减,能正常行走,夜间盗汗,汗多湿衣,下午偶有腹痛,纳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白,脉细。
病证分析:少阳之邪已解,表虚营卫不调,太阴尚虚而邪未尽。
方药:桂枝加龙牡汤加味:桂枝10克,白芍15克,炙甘草5克,大枣3枚,生姜2片,生龙牡各15克,黄芪15克,五味子8克。7剂,文火煎取毫升,分二次温服。
4月30日三诊:诸症缓解,纳可,二便调,舌质淡红,苔右剥,脉左细弦,右细数微浮。
病证分析:汗出伤阴,予上方加石斛6克益气阴,固营卫,调脾胃以善后。7剂后病情一直稳定。
按语:患者为5岁儿童,因发热后出现皮疹,食欲不振,继而出现双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医院重视。然从中医看来,此乃太阳病之变证,为太阳病失治误治发展而来。患儿发热初起,当为太阳病,误用寒凉退热,风寒之邪郁闭肌腠,不得透发,营气郁滞,故皮肤黏膜出现红疹;少阳当亦受邪,故脉弦。当此之时,只予透发和解即可,然又迭经消炎输液等寒凉误治,脾胃之气受损,邪入太阴,故又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致5岁儿童亦患“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脾主肌肉四肢,脾虚中气不足,在表之邪内陷至肌肉乃至筋骨,发为痹病。经云:“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柴胡桂枝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和少阳并病的方剂,主要用于太阳少阳合病引起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其中桂枝汤尚可用于太阴中风,“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故柴胡桂枝汤契合病机,取效甚速。少阳邪解后再以桂枝汤为主固营卫,调脾胃,则病可愈。由此可知,缺少中医的经典思维,外感病症往往越治越复杂,反之,则化繁为简,取效甚捷。
(本文编辑/张颖微)
江西省传统中医中药研究会简介江西省传统中医中药研究会是经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省科协主管的省一级中医药学会,以‘博采众长,发展中医,知行合一,服务社会’为理念,主要从事传统中医药的研究、教育、宣传、推广及开发等工作,吸收了一大批有志于传统中医药的优秀中医药人才,目前研究会及其临床基地为更好地使用传统中医药服务社会,致力于现代文明病及疑难病证的研究与治疗。
江西省传统中医中药研究会
联系方式:
办公室
邮箱:Jxct
.- 上一篇文章: 宝宝指甲上出现白点横线,是怎么回事该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