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宝宝秋冬如何让宝宝少生病
秋冬季节来临,气候转凉,宝宝又开始容易生病了,怎么办呢?
秋冬季节,空气中水分减少,人体会产生由干燥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表现为口渴咽干、声哑干咳、皮肤干燥等。此时,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宝宝们很容易患病,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发作、毛细支气管炎等。因此,家长们在秋季要注意小儿的保健,通过饮食调节,户外锻炼增强孩子的抵抗力,防患于未然。
饮食调节
秋冬气候干燥,在饮食上要多食甘淡滋润之品。梨是这个季节最有保健性质的水果,有清热生津,滋阴润燥,润肺化痰之功效。但脾胃虚寒的孩子不宜过多食用。此外,甘蔗、荸荠、苹果、白萝卜等也是润燥佳品。有时间的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做些百合莲子粥、芡实糯米粥、百合雪梨粥等,滋阴润肺,补充水分。尽量少给孩子吃过咸、过甜或者烧烤类食品,以免阴津进一步耗竭,徒生内燥内热。
穿衣适度
秋天是一年中气温最多变的季节,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大,因此家长要根据气温特点随时为孩子增减衣服。切忌过早给孩子穿过多过厚的衣服。古有“春捂秋冻”之说。假若一开始就穿得很厚,和冷空气接触少,适应能力就会减弱。孩子生性活泼好动,穿衣过多过后,孩子稍一活动就会大汗淋漓,把内衣浸湿,待安静下来,经冷风一吹,就会伤风着凉。所以穿衣服应厚薄适当,逐渐增加,使孩子的身体慢慢适应冷空气的刺激,从而提高神经体液的调节功能。
多锻炼
秋冬季节是锻炼孩子耐寒能力,提高孩子自身免疫力的最佳时机。秋高气爽,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让孩子适当地吹吹风,每天进行1-2个小时的阳光浴,晨起用冷水洗手洗脸,这样可刺激并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提高体温调节的灵敏度,增强身体对外界冷热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从而增加孩子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冬季的耐受能力,减少宝宝疾病的发生。
儿科
我院儿科分为儿一科、儿二科、新生儿科,是全县小儿疾病的治疗中心。人才梯队结构合理、专业技术力量雄厚,设备齐全,拥有儿童呼吸机、心电监护仪、机械排痰仪、血气分析仪、微量输液泵、新生儿辐射台、恒温箱等现代化医疗设备。业务范围以治疗早产儿、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小儿肺炎、腹泻、肾炎、过敏性紫癜、各种脑膜炎、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明原因的发热和儿科疑难杂症为特色。尤其是多巴胺维持治疗婴幼儿重症肺炎、婴幼儿哮喘的阶梯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的急救、重症脱水的液体复苏治疗等技术抢救成功率高,疗效显著,在市、县内享有较高声誉。
- 上一篇文章: 2015年度白云区中医医院先进科室儿
- 下一篇文章: 福建医科大学2016年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