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病变据市第一人民儿科郑医
不过,儿科介绍,近年来每个月我市都有这样的病例出现,像黎先生的宝宝这样,年纪小、症状不典型的比极少见,确诊这种疾病确实挺难,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临床诊断
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病变
■《东江时报》记者李芳娟 实习生刘冠宏
郑医生说,医学界越来越有了一个共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这类疾病越来越容易被确诊,而在以前,没得到正规检查或有效治疗的这类患者,很可能身体冠状动脉已经造成了病变,这也是当今社会心血管疾病患者日益增多的原因“很可能目前这部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他们年幼的时候,就得过这种病,但没有得到及时或者规范的治疗”
“该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发烧,反复发烧且超过5天其次,皮肤有皮疹,口腔、嘴唇等皮肤出现黏膜、川崎病会传染吗龟裂,舌头像杨梅的外壳一样”陈国华说,还有的患儿手指、脚趾、肛周会出现脱皮,有的手指会肿、硬因该病的病征主要在皮肤、黏膜和淋巴结,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至今不清楚发病原因
“要确诊这个疾病,需要通过临床诊断”他说,川崎病虽然不能依靠有效的检测手段确诊,但这种病还是有一些特别的症状,当孩子超过5天出现发烧反复,并且出现嘴唇皲裂、眼膜充血、手指肿胀、“杨梅舌”、皮疹等情况时基本就可以确定川崎病了同时,遇到这样的病情,医生一般会先采取消炎治疗但在治疗上,对付川崎病使用抗生素毫无效果所以这也是一个诊断信号
确诊需要临床诊断
陈国华说,川崎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首发症状是发烧,身上伴发有红点,所以常常会川崎病的护理诊断被误诊为感冒、麻疹或猩红热但川崎病在症状上同感冒还是有区别的,不像感冒那样咳嗽、打喷嚏、流鼻涕一般的感冒发烧3天后症状就会缓解,体温也开始下降,但川崎病持续高烧,体温在38~39摄氏度之间,发烧可持续5天以上
川崎病,绝大多数家长们几乎没有听过这个名词
“我的小孩子反复发烧,住了七八天院都没检查出病因,专业的难道连这种病也检查不出来?实在是耽误我们的治疗时间”日前,市民黎先生向《东江时报》反映了这样的事情:他2个月大的宝宝反复发烧,在市区住院一周多时间,一直没被查出病因好在最后院方请会诊,确定了小孩得的是川崎病
不像感冒那样打喷嚏流鼻涕
据市第一人民儿科郑医生介绍,据有关资料表明,川崎病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病变等严重的川崎病能治好吗后遗症“幼时患川崎病,对心脏冠状动脉会造成损害”她说,患儿康复出院后,院方会要求他们定期复诊,坚持做心脏彩超监测,看是否对成年后的身体有影响
上周三,《东江时报》健康周刊就夏季儿童易患疾病做了系统介绍,同时给读者们介绍了夏季如何抚育婴儿、预防孩子中暑的招数今年是龙宝宝出生的高峰期,新生儿倍受关注新生命的诞生本是喜事,可宝宝的健康问题总让爸妈们手忙脚乱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期,我市医疗机构接诊了一位患有川崎症的宝宝,由于这名患儿年纪小、症状不典型,几经周折才查出病因
川崎病虽不是常见病,但近年有增多的趋势据流行病学调查,北京地区小儿川崎病的发病率在19~30/10万人左右据介绍,这种疾病多发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川崎病的主要症状以8月~4岁间的儿童多发往往在确诊之前,容易将此病当做感冒治疗
夏季是感冒高发季,尤其是低龄儿童,抵抗力差体质敏感,忽冷忽热都容易导致感冒发烧如果孩子发烧,特别是持续高烧不退或有上述症状,家长不要以为只是一般的感冒,自己随便给孩子吃些抗感冒的药,要考虑可能是川崎病,尽快带孩子到检查诊治
什么叫川崎病?市第一人民儿科主任陈国华介绍,川崎病是由日本川崎医生于1976年首先报告的一种小儿科疾病,并以他的名字命名其实质是一种全身性血管炎,可以侵犯内脏器官,如心脏、肾脏、消化道,甚至还会侵犯大脑“现在这个病似乎越来越常见,每个月都有这样的病例”
为何会得川崎病?是感染还是遗传?陈国华说,医学界对此并无定论川崎病不遗传,不川崎病会引起白血病传染,目前也没有什么好的预防办法,至今人们还不清楚这种病的确切发病原因是什么,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对某种病菌的反应
白癜风皮肤病
- 上一篇文章: 急性发热期可用阿司匹林
- 下一篇文章: 川崎病又称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