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高烧,退烧药选择不同

时间:2017-6-4来源:预防护理 作者:佚名 点击:

幼儿急疹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幼儿急疹是一种小儿常见病,绝大多数的宝宝在满1岁之前,第一次发烧都是因为这种病。实际上幼儿急疹也是一种病毒感染,它通常表现的症状就是高烧。这种医院,很多时候医生也不能给出明确诊断,很多时候只能作病后诊断——等宝宝热退疹出时,也就是发烧3~4天后,疹子出来了,医生根据这些表现,才能够判定宝宝患的是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对宝宝的身体伤害没有那么大,在高烧时可以使用非甾体消炎药退烧,如果宝宝精神状态挺好,就不用太着急,也不需服用其他药。疹子出来以后宝宝也就没有什么症状了,疹子通常不疼不痒,也就不用对皮疹进行特殊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非甾体消炎药都适合宝宝。笔者曾遇到过一个病例,5个多月的宝宝患了幼儿急疹,一开始妈妈误以为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给发烧的宝宝吃退烧药,就坚持物理降温,即使物理降温法不管用,也硬扛着不给宝宝吃药。当孩子烧到了39.8℃时,虽然还没有出现惊厥抽搐,但大人的心理防线完全崩溃了,就想起家里药箱备着布洛芬(美林),家人就按照估计的剂量给了宝宝喂了这个药。结果,吃完药两个小时后,宝宝体温迅速降到了35.2℃,身上变得冰凉。妈妈当时吓坏了,马上向笔者咨询,这才知道6个月以下的宝宝不能吃布洛芬。

对于退烧药的选择,笔者一直强调,首选的应该是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家长们熟知的泰诺林等。只有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烧退不下来时,才会考虑用布洛芬退烧。在布洛芬的说明书中,按作用的主次排序应该是消炎、镇痛、解热。因此,布洛芬的首要药理作用不是退烧,而是消炎,而解热的作用是排在最后的。

此外,即使宝宝的年龄达到了可以服用布洛芬的年龄,家长也应该严格按照宝宝的体重精确计算剂量,而不能估算。

川崎病患儿可用阿司匹林

如果对布洛芬这个名字不熟悉的话,你一定听说过它的“老大哥”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属于同一个消炎镇痛药家族,前者是这一家族中的“长子”。

日常生活中,阿司匹林几乎是人人皆知、家庭必备的药品,许多人甚至总结出“头痛发烧,阿司匹林一包”的用药经验。然而研究发现,如果给患有病毒感染的儿童服用阿司匹林,则容易引发“雷耶(Reye)综合征”——由阿司匹林引起的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疾病,患者可表现出过度疲劳、异常兴奋、频繁呕吐、体温升高和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死亡率可达30%。

因此,所有阿司匹林的药品说明书里都会有这样一句话:“16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不宜服用本品,除非有明确的适应证,如川崎病。”

川崎病并不是疑难杂症,如果能早期接受药物治疗,效果非常好——发病12天以内都算早期,绝大多数宝宝可治愈。而对川崎病的治疗也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药物,主要有两种。

一种药是阿司匹林。治疗早期需要的阿司匹林的剂量会比较大,主要是针对炎症治疗;后期需要继续使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主要是防止血小板聚集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这很好理解,从药理学分类上来看,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消炎药,有很好的消炎、解热作用;而小剂量的阿司匹林(75~毫克)则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此现在广泛作为抗凝药使用。

川崎病患儿通常1周左右就可以出院了,但其冠状动脉的病变则可能滞后发生。所以在2个月内,患儿要继续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并定期进行心脏彩超和心电图的复查。

另一种就是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90%的川崎病患儿对丙种球蛋白都是敏感的,使用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后,一般在48小时之内,患儿持续的高热就可能退下,该药也可以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

因此,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川崎病导致的心脏并发症并不多见,家长不要被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吓倒。平时多了解些疾病方面的科普知识,病到临头时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来源:中国医药报

药闻食事★长按







































什么医院能治疗白癜风呀
治白癜风的中药方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yfhl/438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