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来了,家长们你们怕了么

时间:2016-12-1来源:预防护理 作者:佚名 点击:

近日,山东青岛机场检验检疫局首次在入境旅客中检出1例猩红热病例,并建医院进一步治疗。这是山东口岸首次检出的猩红热病例。

好高大上的感觉啊,顿时,人们恐慌了?啥叫猩红热啊。感觉好恐怖的说,这玩意会死人不?会不会和“非典”一样啊。小编的女儿还专门从幼儿园领回来一张猩红热防治指南告知的表格叫小编阅读签字。小编满脑子黑线啊…………

那么什么是猩红热呢?

猩红热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听到这,各位看官明白了吧,猩红热就是个细菌感染,不是非典那样的病毒感染啊,对付病毒,目前人类还没有太好的方法,可是对付细菌咱在行啊,咱有抗生素啊。虽然猩红热被列为乙类法定传染病,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应用以及卫生条件的改善,猩红热在诊治方面还真不是个事啊。

猩红热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靠飞沫传播,也就是空气传播,极少数病例可以通过皮肤伤口或者产道等处感染。目前猩红热重症的较罕见,全年均可发病,但是以春冬季发病较多,5—15岁为好发年龄段。近数十年来,猩红热的临床表现渐趋轻症化。临床多以咽峡炎、皮疹、发热等为主要表现,而较重的脓毒型和变态反应型就较为罕见了。所以宝爸宝妈们大可不必过于紧张。

猩红热的主要临床表现:

1、前驱期,骤起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2、皮疹期,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少数患者可见有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溃的皮疹,俗称“栗粒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

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称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梅舌”。看见了吧,草莓舌和杨梅舌指的是同一种情况的先后表现而已,不要误会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哦。

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此期体温消退,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3、恢复期,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皮疹越多越密,则脱屑越明显,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严重者可有暂时性脱发。

4、罕见类型,中毒型:可诱发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休克等;脓毒型:引起败血症等严重感染。

实验室检测依据:

1、白细胞大量升高,常常可超过10~20×/L,中性粒细胞多大于80%。

2、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A群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3、抗链球菌素O(ASO)升高。

治疗: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对青霉素国过敏的可以选用红霉素或者头孢菌素类。对症治疗,主要以退热,预防皮肤感染为主。

当然,是不是说,猩红热就可以不重视呢,小编可从来没这么说过啊,我只是说不要畏之如虎,但是猩红热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并发症,例如风湿性心瓣膜炎,肾小球肾炎等等。所以孩子生医院进行检查,不能盲目的治疗或者过度紧张哦。

最后小编想提醒各位,杨梅舌或者皮疹不一定等于猩红热,首先皮疹有很多种,小编简单归纳了下。

此外,杨梅舌也是如此,很多疾病可能导致杨梅舌,其中较为严重的一种叫做川崎病,又叫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病因不明)。同理,如果孩子没有发热和皮疹,只是单纯的杨梅舌,同样不能武断的判断孩子患有猩红热。

总之,猩红热,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在积极治疗的前提下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家长们大可不必紧张哦。

参考文献:

1、维基百科—(猩红热)







































甯﹀疂瀹濆嚭娓哥殑鏃跺欎竴绉嶇梾姣掓椂鍒诲湪濞佽儊瀹濆疂
涓涓瀛愮敓鐥呭叏鐝瀛愬仠璇捐繖绉嶇梾缁堜簬鏈?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yfhl/2126.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