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vs布洛芬,儿童解热镇痛

时间:2022-8-26来源:预防护理 作者:佚名 点击: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儿童发热疼痛用什么药?

感冒、发烧和疼痛是常在青少年儿童患者中出现的症状,也是患者及其家属前往基医院就诊的常见原因。但在不同的临床就诊场所,却存在着治疗循证建议不一致的现象。面对同一患者的同一症状,医院,有可能会开出不同的处方。此外,由于对发烧不退的恐慌,往往导致对发热的过度治疗,忽视了疼痛的治疗,导致过早和不足的镇痛。年的意大利专家发表共识声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用于治疗儿童发热和轻中度疼痛”,旨在给儿童发热和急性轻中度疼痛做一个全面的规范定义,同时将不同临床就诊场所的治疗方案进行统一。一

专家提出的11条“万金油”建议

该共识归类了三种临床情况:

发热

急性轻中度疼痛(创伤、头痛、中耳炎、咽炎等)

以及特定患者情况下的发烧和轻中度疼痛(脱水、合并症等)。

以及三种就诊环境:

初级保健(地区)

急诊室

(儿科)医院科室。

专家根据这三种医疗保健环境对三种临床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以下观点:1、乙酰氨基酚的剂量易控,给药可行性强;2、布洛芬的不良反应与特定类别的高危儿童(例如易出血性患者)相关;3、与布洛芬相比,乙酰氨基酚的主要优点是可应用于刚出生的婴儿,以及每6小时给一次药(乙酰氨基酚一出生就可使用,而布洛芬需要三月龄后方可使用);4、综合考虑疗效、成本和不良反应后,推荐乙酰氨基酚作为儿童一线退热药,主要用于减轻不适;5、对于脱水患者,乙酰氨基酚的安全性优于布洛芬;6、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急性轻中度疼痛的镇痛效果相似;7、患者家属可能对直肠给药存在一定误解。鉴于肠道吸收的可变性、直肠正确给药方面存在局限性。不推荐直肠给药作为一线选择,只应在出现呕吐的情况下使用;8、布洛芬的不良反应风险在肺炎和传染病患者中更高;9、水痘患者使用乙酰氨基酚更加安全;10、布洛芬作为一线治疗存在一定风险,并且该风可能与细菌和原始疾病(如肿瘤)的存在相关。疼痛和炎症是这些疾病的伴随症状,而布洛芬的抗炎作用将隐藏与关节炎等疾病相关疼痛的真正原因;11、患有肾病的儿童必须谨慎使用布洛芬。二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用药的4大声明

针对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选用,共识还提出了四点声明:■声明一:在基层医疗机构和急诊诊室中,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应用建议应该一致(*无论就医地点如何,都需要达成一致)。

新生儿在发烧管理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发热应与疼痛区分开来;

强调不要交替使用布洛芬和乙酰氨基酚治疗;

根据最新的系统评价,虽然联合或交替疗法比单一疗法更有效地降低体温,但对减轻儿童不适方面并没有临床意义。这一证据不能支持两药联用或交替使用,单一用药符合大多指南建议。■声明二: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功效相当(*就功效而言,乙酰氨基酚15mg/kg与布洛芬10mg/kg等同)。

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疗效方面没有差异;

这两种药物的安全性相似,但根据报告的治疗儿童发烧和疼痛的不良事件类型而有所不同。

鉴于其广泛使用和证据,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在推荐剂量下可能会出现罕见和特定的不良反应。■声明三:乙酰氨基酚在以推荐剂量15mg/kg给药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每天最多4次(*每日剂量不要超过60mg/kg;需注意根据给药途径与儿童年龄进行调整,例如,对于新生儿和婴儿,如果通过静脉途径给药,剂量应调整为每6小时12.5mg/kg)

乙酰氨基酚的剂量必须根据体重确定;

乙酰氨基酚的最大推荐剂量安全。用于疼痛治疗时,乙酰氨基酚的毒性阈值剂量(单剂量)可达mg/kg。

与布洛芬相比,在推荐剂量下,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更可预测,超过80-mg/kg/day的剂量会发生肝损伤。对于晚期肝病患者,在推荐剂量下,乙酰氨基酚可能比非甾体抗炎药更安全,但建议调整剂量。–mg/kg的剂量具有潜在毒性。对于大于3月龄或体重超过7kg的儿童,推荐剂量为60mg/kg/day。■声明四:在特殊情况下更适合使用乙酰氨基酚:脱水或有脱水风险儿童,患有水痘、肺炎、川崎病和凝血障碍的儿童(*脱水是发烧婴儿的常见病症)。

对于肝功能不全的患者,推荐使用乙酰氨基酚来控制发热和疼痛;

发热儿童中常见脱水。但如果水分补充及时,则不视为特殊情况。在医院中,发热婴儿的水分可得到控制,在家中,可服用乙酰氨基酚;

年龄较小的儿童因发烧而脱水的风险更高;

对于脱水儿童,布洛芬是非必需的,意大利儿科学会也没有指出[1]。

儿童或青少年发烧或急性轻中度疼痛不适当地使用退热药会导致毒性风险增加,尤其是在特定患者的情况下。总之,根据专家组的意见,乙酰氨基酚更适合具有特定临床条件的儿童,而且在需要/必要时也应考虑作为发烧和急性轻中度疼痛的一线治疗。三

常见的4大临床问题,具体该如何处理?

■基层医疗机构中遇到发烧,如何处理?基层医疗机构中遇到的发烧,专家小组做出了如下建议:

解热剂量应根据患儿的年龄或体重范围计算;

不建议交替或联合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考虑到部分患儿家属可能对直肠给药的优势有所误解、肠道吸收的可变性、以及正确给药方式普及率不高。因此不推荐直肠给药作为一线给药选择,仅应在出现呕吐时应用。

预防有惊厥风险的发热不符合指南要求。

此外,重视沟通。信息的交流,对患者家属、医生、护士和医疗保健工作者来说,都十分关键。指南建议医护人员加强各方面的沟通,尤其是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消除家长们的“发烧恐慌症”(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加重的敏感情绪)。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连贯的信息进行科普宣教。不同地区和环境的医务人员可能持有不同的治疗观点,这可能会使部分患者家属感到困惑,因此应加强医务人员及医疗保健者治疗方法与观点的一致性。■患儿出现急性轻度至中度疼痛,如何管理?由于不同医生的治疗观点有差异,在处理儿童急性轻、中度疼痛时可能存在区域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疼痛的评估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而大部分地区通常只采取局部疼痛治疗,而忽略了对疼痛的整体评估。目前,对于疼痛治疗存在不充分或未预防用药的现象,通常为按需治疗(即痛了才吃药),而不是计划使用药物(即提前吃药预防疼痛)。专家小组观点认为:通过对医疗保健者(儿科、骨科、耳鼻喉科等医生)进行会议通知,并安排培训加强教育,以提高医生们对疼痛的认识,推广疼痛量表的使用。■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该如何应对?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发热和疼痛所致的脱水风险往往没得到充分重视。部分儿科医生对非甾体抗炎药所致的出血风险,缺乏一定的认识,在患有川崎病、肺炎和水痘的儿童中,经常存在布洛芬使用不当的现象。对于患有急性病毒或细菌感染、潜在慢性病(合并症)、新生儿、胃肠道疾病、出血、脱水和急性胃肠炎的患者,需谨慎用药。对于有多种病状的儿童,反对家庭自行用药,必须由医生决定和处方治疗。■医院科室中的患儿,如何管理?发烧/疼痛的儿医院急诊科的患者人群,并且可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复杂性。在医院环境治疗中遇到的问题,与基层医疗机构中所遇到的一样,但医院中还可能出现静脉给予乙酰氨基酚而非口服给药、交替使用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的不合理用药。小编有话说:快看,利用社交媒体进行科普宣教都写进指南了,还不快快叫大家都来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yfhl/1280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