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川崎病有心血管损害

时间:2016-10-13来源:预防护理 作者:佚名 点击:

为什么川崎病有心血管损害?

提起川崎病大家可能比较陌生。其实,在我国已不少见。此病也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年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此后,全世界均有报道。此病的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是机体对多种抗原,包括病毒、细菌、蚧螨及化学物品等因子引起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损伤血管内皮系统而形成全血管炎,是与变态反应有关的血管疾病。本病男孩患者加略多于女孩,大多数年龄在5岁以下,患病儿中约半数有心血管病损,可致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及猝死,是川崎病1%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其病理特点为弥漫性血管炎,可累及全身如肾、肠系膜、脊柱、肺、肝和髂的小动脉,而最常见于心冠状动脉,易发生冠状动脉局部扩张形成动脉瘤。

  临床主要表现发热持续5天以上,双眼结膜充血,口唇潮红、干裂,口腔咽部粘膜充血,杨梅舌,全身有充血性斑丘样皮疹,四肢指、趾端硬肿,趾端甲周脱皮,颈淋巴结肿大。部分患儿可有冠状动脉受累,冠状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常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胸部X片和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瘤的方法有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最精确的方法,但有一定危险性。

  冠状动脉瘤的高危因素有下列临床表现:有较高的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瘤)(1)男性,1岁以下患儿;(2)发热超过2周以上;(3)血沉大于毫米/小时或血沉增快达4周以上;(4)有体动脉瘤。

  冠状动脉瘤的自然病程:半数以上的病人于2年后冠状动脉瘤消失。个别患儿发展为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病变,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梗塞。

  川崎病并发心肌梗塞的高危因素有(1)冠状动脉瘤的最大径7.8毫米;(2)冠状动脉瘤形态:囊状、念珠状、香肠状;(3)急性发热持续21天以上;(4)急性期使用皮质激素;(5)发病年龄2岁以上。

  治疗原则: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心血管病损的预后和防止发展冠状动脉瘤十分关键,急性期治疗以消炎、抗凝及防栓为主。遗留不变的冠状动脉瘤可考虑手术治疗。

文章来源:首都儿科研究所









































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需要多少钱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yfhl/127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