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预防知识
时间:2021-1-2来源:检查诊断 作者:佚名 点击:次
冬季是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高发期瑞金疾控提醒广大市民要加强预防●麻疹●许多人认为,麻疹只是简单发热、出疹,休息几天就会康复,事实上麻疹非常容易引起许多并发症,如肺炎、喉炎、脑炎、心肌炎等,成人麻疹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那么什么是麻疹?麻疹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又应当如何预防?1、什么是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是儿童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多见于6月—5岁儿童,冬春季为高发季节。2、麻疹的症状是什么?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1)潜伏期约6—18天;(2)前趋期,一般为3—4天,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合膜充血、畏光、咽痛和周身乏力,病后第2—3天,于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处,可见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周有红晕,称麻疹黏膜斑,具诊断价值。但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部分麻疹患儿不具有麻疹黏膜斑;(3)出疹期:多于发热后的3—4天出疹,顺序为耳后、颈部、躯干、四肢、手足,最后波及全身;(4)恢复期:出疹3—4天后,按出疹顺序依次消退,皮肤有糠麸脱屑及浅褐色色素沉着。3、麻疹的并发症有哪些?可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部分重症麻疹可致死亡。4、麻疹的传播途径有哪些?麻疹患者为最主要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出疹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以飞沫形式传染易感者,传染性较强。
5、如何预防麻疹?
预防麻疹最持久、有效的方法是注射含麻疹成份疫苗,获得保护性抗体。我国目前对儿童实施2剂次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程序:8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麻腮风疫苗。未罹患麻疹且既往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麻疹疫苗免疫史不详的其他人群,推荐接种2剂次麻腮风减毒活疫苗,两剂次间隔至少28天。流行季节中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进入公共场所时佩戴口罩,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勤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流通,勤洗手,勤晒衣被,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6、麻疹隔离期是多久?患儿隔离至出疹后5天,如合并肺炎需延长至10天。7、父母是否需要接种麻疹疫苗?近年来,成人麻疹也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儿童麻疹相比,临床症状更重,并发症多,因此成人麻疹也不容忽视。通常情况下,人一生只会得一次麻疹,因此如果已经感染过麻疹并痊愈,则拥有了抗体,相对安全。如果没有得过麻疹,且在10年内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人,也需要进行接种。因此建议没有感染过麻疹的年轻父母和已经过了疫苗免疫期的青少年重新接种麻疹疫苗。●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以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症、全身性皮疹和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为特征。风疹常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机构暴发流行。做好风疹的防治,严控暴发。
怀孕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可引起胎儿死亡或先天性风疹综合征,表现为多发性缺陷,特别是大脑、心脏、眼、耳。?
风疹的传染源是风疹病人、隐性感染者及先天性风疹病人。病人的口鼻咽部分泌物及血液、大小便中均可分离出病毒,以出疹前后(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传染期为发病前5-7天至发病后3-5天。传播途径: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易感人群:多见于1-5岁儿童,成人也可发病。育龄妇女对风疹较易感,需警惕胎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一次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流行季节与周期:以冬、春两季发病较高,常隔6-10年出现一次周期流行。风疹病毒由上呼吸道侵入,并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复制,引起局部炎症与病毒血症。潜伏期平均18日(14-21日)。病初有低热及全身不适、乏力、喷嚏、流涕、轻咳等症状。发热1-2日即出皮疹,开始于面部,1日内波及躯干与四肢,手掌和足底无皮疹。出疹时有低热与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有表浅淋巴结及脾肿大,以耳后、枕后、颈后淋巴结明显。有轻度压痛,但不融合亦不化脓。皮疹一般持续3日即消退,不留色素沉着,其它症状随之消失,肿大的淋巴结亦逐渐消退。部分病人只有发热、上呼吸道炎、淋巴结肿大而无皮疹。无特效药物,主要对症治疗。如发热期卧床休息,予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适当应用解热镇痛剂等。1.及早发现、治疗、隔离病人。2.居室勤开窗通风,湿式清扫。3.勤晒被褥、衣物、书报。4.勤用清洁流动水洗手。5.不共用未消毒食具。6.合理营养,增强体质。7.应用特异性保护措施,可以接种疫苗。●腮腺炎●腮腺炎的特有症状:首先是腮腺肿大,一般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触痛;一般持续7-10天,常一侧先肿大2-3天后,另一侧也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在张口及咀嚼时疼痛加重。肿痛约一周后消退,腮腺肿大时大部分有3-5天的发烧。腮腺肿大后,一定要严格隔离,直到腮腺肿大完全消失3天后才可以解除隔离。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腺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服亦可传染)其传染力较麻疹水痘为弱。另外有些人感染后有轻型症状或无症状属隐性感染者也同样具有传染性。易感性:普遍易感,其易感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青春期后发病男多于女,病后可有持久免疫力。以下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症状介绍:腮腺炎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疼痛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较严重。提醒患儿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1、孩子患了腮腺炎后,要与健康儿童隔离,暂停上学,隔离休息,以免传染。要隔离至腮肿完全消退为止。病儿用过的食具、毛巾等可煮沸消毒,病儿的居室经常通风换气,这样即能使居室内空气新鲜,又可以达到消毒目的。2、卧床休息。重症病儿因高热,精神及体力都很差,应当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康复。轻症的病儿,常常不能引起家长的重视,不注意对他们进行隔离与护理,任其自由活动,造成疾病传播。病儿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容易导致发生并发症。3、合理的饮食。应给病儿吃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软食,不要给病儿吃酸、辣、甜味过浓及干硬食物,因为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刺激已红肿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剧。4、发热及腮肿局部的护理。对于发热39℃以上的病儿,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擦浴、酒精擦浴的方法退热,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和清热解毒的中药。在腮肿的早期,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充血的程度,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在这里我们要告诉家长们的是,流行性腮腺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接种腮腺炎疫苗(或含腮腺炎成分的联合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建议15周岁以下儿童完成两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接种。另外,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家长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多的地方去,更不要到腮腺炎病人家串门,对接触过腮腺炎患儿的孩子要密切观察。、
编辑:肖晖
审核:黄桂芳
监制:罗田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儿科学专业历年复试真题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