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什么是最好的教育
时间:2021-8-28来源:检查诊断 作者:佚名 点击:次
当孩子独一无二的天性被父母看见和尊重了,他们就能绽放出令所有人赞叹的天生美好。尊重孩子的天性,是尊重什么1尊重对孩子发展具有正向价值的天性天性即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情或品质。天性是中性词,并不必然带有正面的价值意义。孩子的天性中有的是正面的,如爱探索,天真等;有的则无所谓好坏,如爱玩,好冒险等;还有的则可能是负面的,如潜在的易冲动等。“尊重孩子的天性”是尊重于孩子而言具有正向价值意义的天性。如,“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尊重孩子爱游戏的天性,父母要把游戏视作孩子重要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满足其游戏的需求。再比如,孩子闹着出去玩,这是孩子喜欢户外活动的天性,当然应予释放。当孩子想找玩伴时,这是孩子喜欢结群的天性使然,也需要满足。这些天性中既蕴含了儿童天性的趋向,又蕴含着儿童发展的可能性,理解尊重它们就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做法。2尊重孩子天性的差异性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特质,自然就带有差异化、个性化。如,活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是某些孩子的天性,喜欢独处也可能是另外一些孩子的天性;好动是某些孩子的天性,沉默安静可能是另外一些孩子的天性;乐于分享是某些孩子的天性,喜欢护着自己的物品,不喜与别人分享也可能是另外一些孩子的天性等等;这需要父母理性地看待这些不同的天性。面对孩子的种种天性,哪些是需要尊重的,哪些是需要调整引导的,哪些是需要控制的,对父母而言既是一种价值观的考验,也是一种实践智慧的体现。在任何社会中都会存在一些主流的教育文化取向,而这些主流价值观就容易成为父母判断孩子天性是否适宜的标尺。如,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往往认为能言善道、活泼开朗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特质,由此就可能演化为一种教育标准,影响到教育者的价值观。由此,在天性的问题上,需要父母用一种更加包容的视角去理解和善待孩子某些具有差异性的天性特质。尊重天性:怎样尊重1尊重亦有界:行为界限需清晰在尊重天性这个问题上,如何树立孩子的界限感非常重要。首先,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接纳,它还涉及到对其行为的许可程度。对孩子而言,很多本能性的需求或者情绪反应需要被认可、被尊重,但其行为方式则需区别对待。如,孩子在需求受阻或者遇到挫折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情绪反应,这是天性使然。而且由于孩子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行为的控制能力比较弱,所以他们生气了会寻求各种途径宣泄,如发脾气,哭闹等。在这个层面上,尊重天性就意味着要允许孩子宣泄、给予其情绪表达的空间。但若孩子通过攻击性行为,或者破坏物品的方式来宣泄情绪,这显然是不能被允许的。换言之,对其情绪情感可接纳,但对其行为有时则需要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再比如,孩子喜欢与人有身体接触,寻求亲密感,这是天性使然,本身是正常合理的需求。但若孩子通过激烈的身体动作,如使劲拍打,甚至是一些过激的身体动作来寻求对方的
- 上一篇文章: 医生科普关于秋冬季孩子反复咳嗽的知识
- 下一篇文章: 为什么得白血病的大多是儿童献给无知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