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身高管理的误区

时间:2021-7-22来源:检查诊断 作者:佚名 点击:

补钙、运动、睡眠,一样没少,为什么孩子就是不长个?   看着自己孩子长得慢,长不高,做父母的很是恼火、焦虑,于是,一些父母选择了等待,等等看,应该是没到长个时间,等到青春期吧,听说青春期会猛长,再等等?然而,孩子长高的时间却不会等。   其实,孩子长不高不一定是钙不足导致的,很多原因都会造成孩子长得慢,盲目地等待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耽误了孩子长个的时机!

请看陈登念医师浅析关于身高管理的误区。

陈登念医师医院儿童神内病区内分泌组组长

大学本科主治医师

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

毕业后一直就医院,从事小儿内科、小儿急救工作等。具有丰富的儿童内科疾病诊治经验。

曾多次参加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及重庆等全国各地的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神经专业培训及学术交流。年8月至年3月医院进修内分泌遗传代谢专科(同病区含神经内科)。专业特长:擅长小儿普通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治,尤擅长内分泌遗传代谢、神经专科疾病。如身材矮小症、性早熟、甲状腺疾病、肥胖症、糖尿病、肾上腺疾病,骨代谢及遗传代谢性疾病、脑炎、癫痫、尿崩症、川崎病、肺炎、哮喘、慢性咳嗽、腹泻便秘等疾病。

误区一:爸妈矮,孩子肯定矮

错!!!

在我们常识里,一个人的身高主要取决于爸妈的身高,身高是先天注定的。

但实际上人的身高仅有70%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其它30%是可以靠后天改变的,如营养、运动、睡眠、心理及生活方式及药物干预等。

科学研究表明: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长高的关键,营养、运动、睡眠、心情等都会影响生长激素分泌。正常发育的儿童,通过后天营养指导、睡眠指导、运动指导、心情指导、疾病预防等科学的身高管理计划,可以促进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改善身高。

所以父母个子矮,可以通过后天因素干预来帮助长高,但是关键每个父母都要了解自己孩子每年长多少,有没有低于生长标准。

误区二:曲解晚长概念,23还能窜一窜

其实这种俗话是不科学的,过去由于生存条件差,人们营养不良导致青春期成长停止,到了青春期后期出现补偿生长。

一般这样的孩子父母也曾有晚长个的情况。如果孩子骨龄落后生活年龄2岁且生长激素水平正常,则可能为晚长或体质性青春期延迟,但如果骨龄与孩子年龄相匹配,都提示孩子不属于“晚长”。因此是否晚长应由医生作出决定,及时检查。

临床医学表明:一般情况下,骨骺闭合年龄(骨龄)男女不一样。如果是女的,一般14岁左右可能就完全闭合;如果是男的,大概是16到18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孩子往往会骨龄提前。骨骺线一旦完全闭合就提示这个人长不高,特别是下肢长不长。所以不能再盲目等待孩子晚长甚至是期待“二十三窜一窜”,孩子的生长发育是不能等的,我们需要与骨骺线“抢”身高。

研究表明:在名等待“晚长”的孩子中,有97%的孩子都被断送了长高的机会,有30%的家长在孩子生长迟缓时盲目等待,固守“晚长”老观念,发现不长个子了才开始着急,胡乱买一些所谓‘长高药’,最终贻误孩子的终身高!

误区三:吃得多,长得快

营养是骨骼发育的物质基础,饮食的数量和质量可以影响儿童生长,营养还影响人体内分泌腺体的发育和生长激素等内分泌激素的分泌。但是吃得多不代表摄入的都是长高相关的营养元素,激素含量大的食物吃得多,反而会造成孩子早发育,影响终身高。有的家长甚至让孩子盲目进补。要想长得高,吃的营养要种类丰富、均匀、适中。

误区四:“激素”不能用

人体长高需要多种激素协同的参与,青春期之所以能蹿个就是因为性激素的出现,但是在性激素出现之前非常关键的就是生长激素,它由下丘脑垂体分泌,如果缺少生长激素孩子就会出现生长显著减缓,因为生长激素的主要作用就是让骨骼细胞增殖分化,脊柱和下肢长骨的生长对长高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生长激素来唤醒骨骼细胞,让骨骼细胞进入生长状态,那孩子长个就慢了,我们看到最直接的现象就是矮个子,如果家长测一下会发现孩子每年个子都达不到正常的生长速度。

对于这些因为缺乏生长激素而长不高的孩子,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式就是外源补充生长激素。

孩子成长无小事,任何问题都不容忽视!要想孩子长得高,第一步就是要走出误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jczd/1102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