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保健穴10

时间:2021-7-18来源:检查诊断 作者:佚名 点击:

7大救命要穴,关键时候可以保命人体是有很多穴位的,有些穴位适合慢慢调理,有些穴位是可以用作急用的。几个能够在紧急时刻使用的穴位。劳宫穴——降血压、护心脏当心脏出现胸闷、心跳加快、呼吸困难时,别犹豫,马上按劳宫穴,能缓解不适。而高血压的朋友,如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导致血压急剧上升的时候,此时赶紧按压劳宫穴,可使血压逐渐恢复,还可以掐按曲池穴激素降压,使呼吸逐渐均匀。尤其是中老年朋友,一定要多按按劳宫穴,强心脏、清心火、受健康,还可以改善手汗,调理五心烦热导致的失眠。取穴方法: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点于掌心的位置。内关穴——止呕、打嗝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通道,是护心脏的重要门户。对于调理心、胃疾病以及神经性疾病都有明显效果,能宁心安神、宽胸理气、宣肺平喘、调补阴阳气血等。另外,还是治疗呕吐、打嗝的要穴。说到底,呕吐、打嗝都是胃气上逆的症状,胃气以降为和,吃多了、受寒了、受热了、肝气不舒了就会出现打嗝。所以无论是哪种打嗝,都可以重按内关穴取穴方法:从手腕横纹向上,手三指并排的距离,正好在中间(肌腱内)人中穴——紧急救援生活中时不时会遇到一些突发的事情,比如说中暑、惊吓、劳累过度而突然昏死过去,这个时候先判断有没有心跳或者呼吸,一般的昏过去时刻用直接按压人中穴来让这个人恢复清醒的,但是如果出现心脏骤停或者没有呼吸的情况,就需要及时进行紧急救援心跳复苏按压。取穴方法:人中穴位于人中沟正中线上1/3与2/3交界处委中穴——调理背疼、急性腰痛腰背委中求,由于膀胱经受凉,行走在背部的膀胱经这个时候就会影响腰背,产生痛感,所以膀胱经受凉,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调理膀胱经来完成。而委中穴是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平时有腰背部不舒服或者腰背部气血不懂得时候,可以通过按揉这个穴位来保健取穴方法: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膝盖后面的直线中间叫做委中穴)太阳穴——止痛头痛牙痛太阳穴是一个很常见的穴位,也是一个很特殊的穴位,是中国武术最早发现的“死穴”之一。它作为经外奇穴,它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作用,是缓解疲劳、治疗头痛、牙痛的要穴,有清热祛风、解痉止痛、镇惊止眩的功效。取穴方法:太阳穴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中脘穴+足三里——缓解胃痛胃不好的朋友一定知道胃痛的滋味的,那感觉就像是有很多人在打你的肚子,让你干什么都不舒服,甚至还会出现疼的咬牙。取穴方法:中脘穴: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足三里: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保健方法:胃痛发作的时候,仰卧、放松身体、一边吐气一百年用拇指或者中指用力按压中脘穴,保持6秒后离开,重复10次,按压3-5分钟,能缓解胃部疼痛,需要注意的是,力道应该以患者能接受的程度为准。总结:劳宫穴:降血压、护心脏,专调心脏不适内关穴:止呕、打嗝,强心脏,是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关口人中穴:可调中暑、惊吓、劳累过度而突然昏死过去,简单易行委中穴:专调腰背疼痛,尤其是急性腰痛太阳穴:调理头痛最在行,要保护它不受外界力量刺激中脘穴+足三里:缓解胃痛最佳组合,让你远离痛苦梳手十分钟,预防脑中风!手掌的这3个穴位,每天梳一梳按照中医经络学说,人体最重要的十二条正经中,与手相关的有6条,手部与此相关的穴位有23个。此外,手上还分布有经外奇穴34个“全息穴(区)”42个。也就是说,仅仅在手部就有99个穴位(区),按摩或按压这些穴位,几乎可以治疗全身疾病。俗话说,梳手十分钟,预防脑中风中医经络学说中,手是人体第二心脏。人体最重要的十二条正经中的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共6条循行时过手部,与手相关的穴位有20多个。经常用梳子梳手心,对通畅全身血气很有好处,把手梳热乎了,对防治脑血管病也非常有好处。1劳宫穴位于手掌心横纹中,仰掌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按摩此处可以治疗癫痫、呕吐、口臭、呃逆、口舌生疮等。2鱼际穴位于第一掌骨中点,按摩此穴可理气、清肺利咽喉,主治支气管哮喘、急性扁桃体炎、小儿疳积及咳嗽、咳血、头痛、胸痛等。3少府穴握拳小指尖下即是。可以治疗心痛、心烦、心悸、遗尿、小便不利等。梳法详解:梳手心时,先从上往下梳,再从右往左横梳,继而再顺时针梳一圈第二遍相反:1、选把圆头梳子,避免有尖利梳齿的,以防划破手心皮肤。再往手心上涂一层护肤油脂,以润滑保护手部。2、每天坚持十分钟左右,就能达到强身祛病的目的。手上有一个“美人穴”,腿上有个“六味地黄丸"经络不通百病生,补什么都没用。不一定要吃药打针,因为每个穴位都是一味中药,每天学点经络穴位小知识吧!女人为啥会变老?很多女性朋友在40岁至50岁之间,经常容易产生心慌、气短、出虚汗等不适症状。在医院检查时,各项指标又基本正常,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病,只能笼统说是更年期综合征,或者亚健康,没有什么特效药和好的治疗方法。实际上按照古人的说法,女人一到这个年龄段,基本上身体就到了衰退的阶段。《黄帝内经》里记载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黄,发枯委,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葵竭,地道不通,形坏而无子耳。”女子的衰老首先从阳明经开始,慢慢地导致三条阳经气血逐渐衰退。头为诸阳之会,气血不能上达于面部,皱纹和斑点就产生了。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所以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如何养心呢,只要按按一个穴位就可以,这个穴位也被喻为美人穴,因此开启这个“美人穴”,每天按一按,年轻10岁很容易!美人穴、养心穴就是内关穴!内关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它所属的这条经络叫心包经,通于任脉,会于阴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内关穴的真正妙用,在于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按揉内关穴,打开内心的结。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周围的人,越是心情抑郁、烦躁、爱发脾气的人衰老的迹象越明显。女人在生活工作里最容易受情绪左右,有些女性朋友过早出现衰老迹象,主要跟自己的心情有关。所以大家心情不好的时候不妨点揉几分钟内关穴。那些爱美的人,或者处于更年期的朋友,更要多按摩内关穴。调心养心、气血充盈才是真正的养颜之秘,用再名贵的化妆品也比不上自身气血足啊。中医怎么看内关穴内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它联络着上、中、下三焦,故可用于治疗上焦的心悸、胸痛胸闷;中焦的胃痛呕吐;下焦的月经病、泌尿系疾病等。最为推崇的当是内关穴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的双重调节功效,当心率快时取之针后可是逐渐恢复正常,耳心率慢时取之又可使心率逐渐回升、康复。故而说内关穴的适应症相当广泛。内关穴功效调整心率:按摩内关既能改善心动过速,又能改善心动过缓。缓急止痛:按摩内关对于心绞痛、胆绞痛、肠绞痛、胃痉挛甚至是痛经等都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止晕止吐:按摩内关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有明显的效果,对于晕车效果尤其明显。按揉内关穴,年轻10岁很容易使用内关需要注意什么?按摩内关来调整心脏功能时,最佳的时间段是晚上7~9点。按揉的力度不要太大,而应当以自己感觉舒适就可以,如果用艾灸,艾灸时的温度也不要太高。按摩内关时不要憋气。每次按摩的时间应当控制在20~30分钟。艾灸的时间应当控制在15分钟以内,或者以被灸的人感到心中舒畅为宜。什么年龄段的人适合使用内关按摩的方法比较安全,原则上所有人都可以按摩内关来保健;而艾灸的方法由于偏补、偏热的作用明显一些,所以主要适合于中老年人,部分体质虚弱的青年人也可以使用,但是一般不用于儿童。腿上有个“六味地黄丸”“年龄和时间”绝不是我们衰老的原因,比如我们常见到一些50岁的人甚至比40岁的还显得年轻有活力、身体好。人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肾虚!中医上把肾称作“先天之本”,中医里面的“肾”,涵盖了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机体调节系统,和衰老密切相关。我国约70%的老年人肾虚,甚至有些仅40岁左右的人在出现肾虚后,其神经、内分泌功能衰退的指标竟然与70岁左右老人相仿,因此显得“老态龙钟”。肾虚有哪些表现?肾气虚体质虚弱,经常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酸腿软、不耐远行、夜尿频多,男性阳痿早泄,女性月经不调等;肾阴虚在肾气虚表现的基础上,还有五心烦热、口干、尿黄量少、舌红少津、脉细数等;肾阳虚在肾气虚表现的基础上,兼有四肢畏寒、遇冷更甚,尿色清白而量多、五更泄泻、舌淡、脉沉迟等。不少中老年人认为,要治疗肾虚非得依赖药物不可,这是十分片面的。其实,我们的脚上有个穴位,按一按胜过吃六味地黄丸,大家可以试一试。腿上有个“六味地黄丸”按摩“小腿内侧”,可以治疗:腰膝酸软、耳鸣耳聋、潮热盗汗、足跟痛等症状。以上症状多由肾阴亏虚引起,六味地黄丸有很好的滋阴补肾的治疗作用。但是脾胃虚弱的人服用后易产生腹泻、消化不良、腹胀等不良反应。刺激小腿内测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且无副作用。原理:小腿内侧的复溜穴(内踝尖上2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经穴。肾经气血在此向上汇聚,刺激该处滋阴补肾效果极好。每次揉按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天按揉3~5次即可相当于服用一天六味地黄丸的效果。睡觉打呼噜?中医说按摩这几个穴位有效人呼吸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咽喉、气管等部位进入或呼出。打呼噜的人因为他们这些部位出现不通畅的情况,导致气流不能顺畅通过气道,在气道内使黏膜产生震动,就会形成鼾声。中医认为,打呼噜大致是肺气不宣、痰堵气道导致的,因此止鼾需要从宣肺祛痰入手。以下四个穴位就是中医治疗打鼾的穴位:1.阴陵泉穴位置: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阴陵泉穴能够调节脾脏功能,脾主运化,脾虚则水湿不化,容易聚集成痰,所以按摩阴陵泉有强身、祛痰作用。2.丰隆穴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2横指(中指)。丰隆穴是胃经的络穴,可以调和脾胃,除湿祛痰效果尤为明显。3.中脘穴位置: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凡是脾胃失调、运化失常导致的疾病都可以用中脘穴治疗。中脘既能宣肺,又能祛痰,是治疗打鼾的理想穴位。4.天枢穴位置:在腹中部,脐中旁开2寸。天枢调理胃肠、补虚化湿的作用很好,天枢穴与中脘穴协同作用,能够增强治疗打鼾的功效。按摩次数和方式:每天早晚各1次,每个穴位按揉5分钟即可,可以按照“阴陵泉—丰隆—中脘—天枢”的顺序来进行。很多人认为打呼噜是不健康的表现,其实单纯性的打鼾对身体健康影响不大,但如果呼噜声不均匀,时有时无,时大时小,往往提示可能有憋气、呼吸暂停。而呼吸暂停可导致短暂缺氧,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这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医院检查。除了按摩穴位缓解打呼噜症状外,还可以从以下几点缓解打呼噜情况:1.通过适当的运动和控制饮食减肥。减掉脂肪,可以减轻对呼吸道的压迫,从而缓解打呼噜的情况。2.戒烟戒酒。根据数据统计,抽烟者打呼噜的风险是不抽烟者的2倍多;研究还发现,喝酒会让呼吸道闭塞频率增加,而且持续时间变长,打呼噜几率增加。3.采取侧卧睡眠姿势,尤以右侧卧位为宜。有研究表明,采用侧卧姿势睡觉,人的呼吸阻力会低于仰卧姿势。4.睡前禁止服用镇静、安眠药物,以免加重对呼吸中枢调节的抑制。人体40个穴位功效按摩方法,非常实用1.百会穴是引气血上行解决脱发烦恼第一要穴(脱发、发质不好)操作方法:以手握空拳,用急速、间歇性手法敲打点压百会穴,每次5分钟左右。注意力度要适中。或者用梳子梳理头部,直至头皮微微发烫为止。或者用手指干梳头每天起床和睡前各做一次。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两耳直上连线中点。2.大钟配天柱最醒神健脑(醒神健脑、大脑保健用于精力不足昏昏沉沉者)操作方法:按揉大钟穴和天柱30--50次,也可用指腹按住此处6秒钟然后慢慢松开。如此反复按压,不拘时做。大钟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内踝下方,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往下1厘米。天柱穴位于后脑骨正下方凹处。在脖子处有一块突起的肌肉(斜方肌)此肌肉外侧凹处,后发际正中旁开约2厘米左右即是。3.偏头疼就找率谷穴(偏头疼气血瘀阻型-症状:眼冒金星视力模糊一阵阵跳疼重者伴有恶心想吐平时爱生气)操作方法:每天晚上11点按摩率谷穴,每天一次,每次10分钟。也可不拘时做。不仅治疗偏头疼还可以促进睡眠。率谷穴位于耳尖上边、正对着耳朵尖1.5寸的地方。4.解溪穴是头晕目眩的解药(气血不足头晕目眩者一起身头晕眼前发黑睡觉不踏实爱做梦易遗忘)操作方法:每天按压解溪穴10次,每次10秒钟后松开,再按下一次,坚持一个月;做转脚腕运动。(盘腿坐在床上,双手分别握住脚踝和脚掌缓慢转动;坐在椅子上脚尖着地,以脚腕为轴转动。每次左右脚各转动下早晚各一次长期坚持保健效果很好的)。脚腕和脚陂相交的地方,有一个硬筋,硬筋的旁边有个窝就是解溪穴。5.精神疲惫----神庭配印堂(头昏脑胀精神疲惫的经常使用电脑、重脑力劳动者)操作方法: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腹从印堂穴向上推至神庭,然后在此两穴进行点按,每次3--5分钟至有微热,不拘时做。如果睡前按揉两穴可让你睡得香甜,失眠多梦的症状会消失不见。神庭位于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印堂位于双眉连线中点。6.情绪急躁血压高大敦穴让您血压快速平稳(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操作方法:用指甲轻轻地掐大敦穴或艾灸此部位,灸的时间在10--15分钟之间,坚持半个月以上。此穴有镇静及稳定情绪的作用,并且睡不着觉也可以揉揉它2--3分钟。大敦穴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即是。7.肝火旺的耳聋耳鸣就用听会穴(耳聋耳鸣牙疼面部神经麻痹和面瘫)操作方法:用食指按摩听会穴--下约15分钟即可见效。听会穴位于耳垂前面下颌骨髋状突出的后缘,张口有凹陷的地方。8.后溪穴让肝血充足眼睛亮(近视)操作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时按摩后溪穴,每次5分钟。常年坚持。或者让双手的后溪穴抵在桌沿或键盘上来回滚动,或揉一揉,每次刺激3--5分钟,每小时刺激一次。把手握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也就是感情线的尽头)。9.肝阴不足、迎风流泪瞳子髎穴“一穴灵”(迎风流泪肝阴阴不足型)操作方法:按摩瞳子髎穴5--6分钟即可用食指按压每次40下治疗迎风流泪另配合挤按睛明穴效果会更好。点按瞳子髎穴还可以预防鱼尾纹的生成。瞳子髎穴在眼睛外侧1厘米处(也就是长鱼尾纹的地方)。睛明穴的位置眼睛内侧,鼻梁和内眼角交界处。10.揉睛明穴引膀胱经气血年老眼睛也不花(老视)操作方法:两指的大拇指指腹夹住鼻根按睛明穴,垂直的往眼睛深部按,按一下松一下,连续做四个八拍。再用两拇指指背侧按摩双侧攒竹穴每次2分钟,早晚各一次,常年坚持。还可以这样做:用双手中指来回按摩眉毛20次;用双手四个手指向两侧按摩眼睛20次;用双手中指从下至上按摩鼻梁20次;用双手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垂往下拉20次。睛明穴位于人的内眼角的凹陷处。攒竹穴位于两条眉毛的内侧,眉头起皱的地方。11.眼眶青黑眼圈就找胃经上的四白穴(肝肾不足,脾胃虚弱型)操作方法:用食指的第二关节在眼眶上轻刮,每天把两次,临睡前刮一次,次日起床后再刮一次,每次不少于2分钟。刮完眼眶之后,再配合按摩一下四白穴。刮眼眶可以刺激攒竹、鱼腰和丝竹空穴。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正中央下约2厘米处。这种方法还可以去除眼袋呢!12.眼睛酸涩胀痛不要紧大肠经上有个阳溪穴(视疲劳眼睛酸胀)操作方法:将眼睛闭上,用对侧手的拇指按住此穴进行按压至有酸胀感时放松,如此重复2--3分钟,不拘时做。也可在阳溪穴上用胶带粘上米粒或绿豆,空闲时候经常刺激一下。阳溪穴位于人体的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13.鼻炎就找大肠经上的迎香穴(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操作方法:将大拇指弯曲,用大拇指关节,从紧贴着鼻翼最宽的部位沿着鼻唇沟向上搓到鼻梁骨处,然后再回到鼻翼处,如此反复进行按摩。每次推次,或者2分钟。长期坚持。配合按摩印堂、鼻通、合谷三穴效果更好。迎香穴位于眼睛正视时,眼珠中心点直下,在鼻孔两旁约拇指二分之一宽的笑纹中;印堂穴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鼻通穴位于鼻唇沟上端尽头软骨与硬骨交接处。14.双下巴是胃经堵人迎穴把瘀阻引下去(双下巴)操作方法:一边吐气一边轻柔按压人迎穴和大迎穴,每次大约按压6秒钟。人迎如此按压10次,大迎重复30次,或用手顺着脖颈轻轻往下抚摸,长期坚持。人迎穴位于前颈喉结外侧3厘米处。找到自己的喉结,左右两横指宽处,可感觉到有动脉在跳动,此处即为人迎穴。大迎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15.脾虚湿盛生疣痘“面子问题”找支正穴(青春痘扁平疣)操作方法:可采取揉按掐的手法按摩支正穴,力度要适中,出现酸痛感就可以。每次按大约下,坚持半个月。扁平疣主要是体内湿浊过多脾虚水湿运化不利所致,那么在按摩小肠经里的支正穴后,在和按摩胃经里的丰隆穴、脾经里的阴陵泉穴结合起来,可以算得上锦上添花了。支正穴在手臂的背面,从手掌根往上5寸,也就是6个手指的距离,在肉和骨头的中间,股锋利的痛点就是。丰隆穴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16.察言观色看面斑气血与执找曲池(老年斑)操作方法:按摩曲池穴,不拘时做。此穴位能泻大肠火,具有清热祛风、凉血润燥的功效。清除毒素,净化肠道,排毒养颜。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踝连线的中点。17.适度寒痰满脸痘温溜穴来温暖你(青春痘手脚冰凉者)操作方法:拇指用力按住温溜穴,以有酸胀感为佳,按揉2--3分钟,也可艾灸10--15分钟。每日1次,长期坚持。温溜穴位于腕横纹往上5寸处,在阳溪穴与曲池穴的连线上即是此穴。18.胃火大、口气大就找手上大陵穴(胃酸胃胀消化不良脾胃不佳心包经有火的人)操作方法:用拇指按住用力按压大陵穴,以有酸胀感觉为佳,每次按摩时间不少于3分钟,不拘时做。大陵穴位于人体的腕掌横纹的中点处。19.手上长有维生素片“阳谷穴让口腔不再有溃疡(口腔溃疡心火上炎型)操作方法:用大拇指以适宜力度轻轻拨动阳谷穴,每次3分钟,每天3--4次。口腔溃疡主要是由心火旺盛、脾胃积热、阴虚火旺、脾胃虚寒及肝寒犯胃造成的,再加上身体虚弱过食肥甘就会引起脾失健运肝郁气滞。阳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20.暂时性失语揉通里穴心经气血要疏通(失语)操作方法:揉通里穴和灵道穴,每个穴位2--3分钟即可。失语主要是由于气虚血瘀风火痰浊肝阳上亢从而导致脑部筋脉失养、情志过激、脑部循环受阻,继而出现神志不清失语的症状。通里穴位于手腕横纹上1寸处的地方。21.喉咙痛就按双尺泽拔肺经的火移出去(嗓子疼慢性咽炎)操作方法:尺泽和上尺泽两穴交替按摩。现在尺泽穴按压6秒钟,然后按压上尺泽穴6秒钟,两穴重复按压10次每天两次。尺泽穴位于手臂肘部,在肘部横纹粗筋外侧。上尺泽穴位于尺泽穴的上方3--4厘米处。22.肝气郁结,如鲠在喉外关穴马上来疏通(梅核气)操作方法:发作时按揉外关穴10分钟。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23.扁桃体炎是肺阴虚前谷穴为您解忧愁(扁桃体炎嗓子疼)操作方法:按摩前谷穴10分钟左右。前谷穴位于小拇指的外端小拇指第三个指关节外侧的地方。24.行如风,坐如钟悬钟穴让颈椎病无影无踪(颈椎病)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法力按揉悬钟穴,其余4个指把住小腿一天按摩3次,一次15分钟,一周以后症状会消失。平时做“永”字操。悬钟穴位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1寸的地方。永字操方法:身站立挺直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以颈为腕,以头为笔,按永字笔画顺序写楷书,每写完一字算一次,一回可做20--30次(渐渐增加次数),用上述站立姿势再做耸肩运动,每回做30次或经常用手拍打项部肌肉边拍打边运动颈椎。长期坚持可起到改善头部血液循环,舒筋养骨通络活络的作用,有利于预防和治疗颈椎病。25.气结血瘀脖子肿按摩天井穴可消除(淋巴结核肝气郁结型)操作方法:用轻柔手法按摩天井穴,1周见效。淋巴结核主要有肝气郁结型、肺肾阴虚型、肺肾阳虚型、和气血俱虚型几种,无疑都和“气”这个人体内的无形调节器分不开的。天井穴位于人体的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26.心痛不用寻心药“灵道”一样通心灵(心胸痛非先天性心脏病无器质性损害的心区痛患者)操作方法:按揉灵道穴每天3次,每次3分钟。长期坚持。手掌下面都有一条纹路,灵道穴就在这个纹下面1.5寸的位置。灵道穴是专治心病的穴位,是一个能让心脏气血通畅的穴位。27.烦躁出汗睡不着按按少海降心火(失眠心肾不交型)操作方法:按揉少海穴,不拘时做。心肾不交说白了就是心阳虚,心火不能下温于肾,或者肾阴虚,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引起的。主要症状:夜里浑身燥热、烦躁、爱出汗、失眠多梦,男性可能会出现遗尿、自汗、遗精等。然谷穴也治疗失眠。是阴虚火旺那种。少海穴位于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踝连线的中点处。28.汗为心液阴郗穴不让汗水在夜里偷偷流(盗汗中老年人)操作方法:以适中力度按揉两侧阴郗穴各5分钟,半月见效。阴郗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挠侧缘,腕横纹上0.5寸的地方。有滋阴养血的作用。29.摇龙摆尾去心火,一招一穴治心悸(胸闷心悸)操作方法:手指用力按压天泉穴3--5分钟,或用艾条灸3--7分钟每天一次,不拘时做。练习“摇头摆尾去心火”式。天泉穴位于人体手臂的内侧,腋下横纹2寸处,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专治胸闷气短、胸痛。摇头摆尾保健操: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膝盖微蹲,成骑马步。双手置于大腿上,上身保持正直,微向前探,然后一头带动躯干,想象钻圈的感觉,身体像蛇形左右摆动。下肢尽量保持不动,以头的转动来带动躯干的转动,尽量挺胸塌腰,左右各转动15---30次。30.胸口疼痛要急救郄门穴首当其冲(胸痛)操作方法:用拇指用力按压郄门穴3--5秒,停1--2秒后再继续按压,连续按2--3分钟或用拇指用力按住此穴,以每分钟60词的速度向内侧和外侧左右转动手臂大约2分钟可迅速缓解。郄门穴位于人体的前臂掌侧,当曲泽穴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此穴是最好最快的止痛灵药,对血液循环也有很好的效果。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31.未病先防最明智,保健心脏用内关操作方法:紧紧按住内关穴,按摩2--3分钟,直至产生酸、麻、胀的感觉或找个胶带贴一粒米在内关穴上,空闲的时候时不时的按压几下。注意:按摩心包经时最好在晚上19--21点之间以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最好。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手腕横纹的中央往上约2指宽处,位于两条凸起的筋间。攥紧拳头,弯曲手腕,从横纹往下2指的距离,在突起的两条筋之间的位置,就是此穴。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特效穴位。并且对胃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不过体质虚弱的人不要刺激此穴位。32.力不从心实际是心无力可使极泉穴助心一臂之力(胸闷心慌气短的中老年人)操作方法:每天弹拨极泉穴,感到手发麻胳膊发麻即可。极泉穴:腋窝处有一根大筋,弹拨他,发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就是极泉穴所在位置。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滞则血滞,气行则血行,弹拨极泉穴有行气并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在弹拨完之后,再用空拳沿着手臂的中线慢慢的捶下来这样不仅能够解除胸闷,让呼吸顺畅,还能够化解心中的郁结。33.天干物燥不用怕中府云门止咳平喘(咳嗽哮喘)操作方法:稍稍用力按摩(画圈式)中府云门穴1--2分钟即可,长期坚持。中府穴位于云门穴下一寸,距离正中线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云门穴位于锁骨下窝处。二穴位于手太阴肺经。咳嗽可分为5种类型,即风寒、风热、燥火、痰湿和体虚。34.帮你克服恐惧的侠客----侠白穴(克服恐惧)操作方法:用拇指按住侠白穴用力下压或按揉,时间在2--3分钟之间,以有酸胀感觉为佳。侠白穴位于臂内侧面,肘横纹上5寸,肱二头肌挠侧缘凹陷处。此穴对心跳过速有很好的调节作用。35.气喘吁吁嗓子疼,全部都去找太渊(喘气不畅、咽喉疼痛、声音沙哑)操作方法:用拇指轻轻按压太渊,另外四指托住手腕背部轻轻按揉,3--5分钟就可以,也可以取枸杞捣烂,贴太渊穴处。晚上睡觉前,将枸杞捣烂,然后贴于太渊穴上以医用胶布固定,早上起来的时候取下,这样在睡眠当中就把气不足了。太渊穴位于手腕拇指端的横纹上。伸出手掌,拇指立起时会有大筋竖起,在大筋内侧凹陷处,摸起来感到有脉搏跳动之处即是此穴。36.咳嗽痰多黑鼻头健脾燥湿用阴陵(咳痰、黑鼻头的脾虚湿盛型)操作方法:拇指用力按压阴陵泉穴,也可用保健小锤轻轻敲击,每次刺激的时间不少于3分钟,一天3次,或用艾条灸3--7分钟,每天一次。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有健脾利湿,舒筋活络之功效。按中医理论导致痰多的病因主要有寒邪犯肺、风邪侵肺、热邪侵肺、湿邪侵肺或燥邪侵肺。脾是管湿气的,脾主运化。37.搓搓鱼际让孩子健壮不感冒。(防治小儿感冒、消化不良)操作方法:一只手固定不动,另一只手用力在对侧手掌上的鱼际穴处搓动,大约10余次,使整个手掌发热。然后再换手,搓另一只手。对鱼际的按摩,可用推法也可用揉法。推得方向不同,效果也不相同。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止泻效果好,可用来治疗孩子拉肚腹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则可以止呕。来回推,则可以很好的调节孩子的脾胃功能。揉搓时间应在2--3分钟之间,推则至少要做到50--次。鱼际穴位于人体的手大拇指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赤白肉际处。鱼际还有解表、利咽、化痰的功能,对于感冒引起的嗓子疼、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有明显疗效。38.堵气岔气嗝不出就按支沟理三焦(胸闷岔气者)操作方法:按摩支沟穴5分钟,再用双手掌面顺着身后的肋骨走向搓3分钟。支沟穴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寸,阳穴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他是人体的“出气筒”,平时多揉揉它解除你难言的痛苦,让身体更加轻松。属三焦经上的穴位。三焦经是主一身之气的。39.糖尿病也不用处处忌嘴然谷穴祝你一臂之力(糖尿病人)操作方法:用力按双侧然谷穴,当感觉有酸胀感时再松开,再按下去,再松开。如此反复10--20次当酸胀感在也不退去的时候即可。长期坚持。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属肾经上的穴位。肾经属水。小儿厌食,妈妈可以给宝宝按摩一段时间后,得到改善。然谷穴位于人体的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40.酒后麻烦多太冲穴让脂肪肝与您绝缘(患脂肪肝的中老年人)操作方法:先用温水泡脚10--15分钟,然后用双手拇指指端着力,持续的点按太冲穴,每次按30秒稍停片刻,以有酸胀感为佳如此共点按3分钟即可。也可以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如此反复做20次。长期坚持。太冲穴属肝经。它具备补虚泻实的双重作用,除了活血化瘀之外,还可以激发肝经气血、清肝利胆、平肝潜阳,从而起到补肝的效果。经常刺激它还可以改善睡眠。治疗脂肪肝应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为主。太冲穴位于足背侧,在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3指宽处的凹陷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jczd/10985.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