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再给孩子打ldquo退烧针rd
发热发烧大概是每个宝宝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了,为了追求快速退烧,有些家长会说:“医生,给孩子打个快速‘退烧’的针吧,好的快。”
但事实上,许多医生都不主张给孩子打“退烧针”,这是为什么呢?
退烧针是什么?有啥副作用?
●易出现肌肉痉挛或局部感染
现在一般不主张给孩子打退烧针,因为打在臀部肌肉上容易出现肌肉萎缩痉挛,对孩子的神经造成影响。除此之外,臀部还容易出现局部感染。
●临床上常用的退烧针:
1.安痛定注射液(又叫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
2.赖氨匹林
3.激素地塞米松退烧
4.安乃近
1、氨基比林,可能致死
安痛定(又叫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是由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和巴比妥组成的复方制剂。
我们来看一段黑历史:
氨基比林是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年开始在欧洲上市,约年进入美国市场。年以后,德国,英国,丹麦,瑞士,比利时和美国等国家逐渐出现,许多服用过此药的病人出现口腔炎,发热咽痛等症状,临床检验结果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调查证明二者有因果关系。
最终证实,氨基比林可导致粒细胞缺乏。从年到年,仅美国一个国家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人,欧洲死亡余人。
年,美国决定把氨基比林从合法药品目录中取消,年以后,该国这种病人迅速减少,在丹麦,从30年代就完全禁用该药,在-年间调查时,没有在发生由氨基比林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年卫生部以(82)卫药字21号文公布淘汰氨基比林针剂,氨基比林片剂及复方氨基比林(乌拉坦)针剂和复方氨基比林片剂(凡拉蒙)。
2、赖氨匹林,可致癫痫
孩子在注射赖氨匹林后,可能会出现惊厥、呕吐等症状,甚至会昏迷,严重时可能直接导致死亡。
这种严重的不良反应被称为瑞士综合征,直接表现为癫痫发作,而12岁以下的孩子是患病比例最高。瑞士综合征虽然少见,但有生命危险,临床上在未排除流感、水痘等病毒性感染之前,不宜盲目用赖氨匹林类药物退热,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已趋于淘汰。
3、地塞米松,破坏孩子免疫系统
地塞米松是一种激素,它通过降低体温调节中枢的敏感性来起到快速退热的效果。
也正因为神经中枢的敏感性下降,使得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难以发挥作用,很容易引发进一步的感染,引起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
4、安乃近,兽医都呼吁慎用
“安乃近”的主要成分是“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这种退烧药在国内和国外都造成过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死亡案例。
年,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禁用安乃近,并将该药品从美国市场上撤出,多种剂型的临床应用被停止。随后,日本、澳大利亚、伊朗等先后已有约30个国家明令禁用或限用安乃近。
在药品说明书中,也明确指出“本品一般不作首选用药,仅在急性高热、病情急重,又无其他有效解热药可用的情况下用于紧急退热。”
●治标不治本
退烧针只起到暂时性退热的作用,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要让宝宝彻底退烧,还是要找到根本病因,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给孩子退烧药,安全有效的只有这两种
发烧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而非疾病。在治疗时,退烧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结果,任何用药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更舒服。家长们,孩子是自己的亲孩子,寻医问药,一定要三思~
因为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全球儿童推荐的退烧药只有这2种: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体温不超过38.5度,不用急着给孩子吃退烧药发烧的真相:发烧是由于身体遭受到病毒或者细菌感染,或者是某些身体刺激甚至是精神刺激引起的,原因非常的多。发烧本身仅仅是表象而已,发烧根源只要存在,体温自然会降下去又升上来,这和退烧药本身的药效无关。
什么是发热?简单讲,就是体温升高超出一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虽然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以某个固定体温值定义发热有点绝对,不过临床上一般采用肛温≥38℃或腋温≥37.5℃定义为发热。
“家长如果发现宝宝发烧,但体温还没超过38.5℃且手脚暖和的时候,不用急于给孩子吃退烧药。”医院内一综合病区周杰林副主任建议,可以先试试物理降温,比如打开包被(如果是小婴儿)、额头敷上湿毛巾或者冰袋,也可以用32℃~34℃的温水擦浴。
物理降温:温水擦浴、退热贴可给宝贝适当的解衣散热,然后可准备温水擦浴,水温应比体温低3-4℃为宜,不能过冷,否则会引起肌肉收缩,致使寒颤热度又回升。擦浴时,用小毛巾从宝宝颈部开始擦拭,从上往下擦,腋窝、腹股沟处体表大动脉和血管丰富的地方要擦至皮肤微微发红,有利于降温。注意宝宝胸口、腹部、脚底不要擦,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更简单的可以在额头、颈部、腹股沟部位贴上退热贴。
洗澡也能帮助散热。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较好,可以多洗澡,水温调节在27-37℃。水温太高,容易引起全身血管扩张,甚至虚脱。
宝宝高烧时也可以做个冰枕,既舒服效果又好。可以做个小冰袋,把冰箱里的冰块倒入盆里,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装入冰袋,加入毫升左右水。为了保持舒适度,不要装得很满,排净空气,夹紧袋口,包上柔软的布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宝宝的体温应该很快会降下来。
化学降温: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不过,当孩子体温高于39℃或者不太舒服的时候,就需要配合药物降温啦!
如果2月龄以上的娃,肛温≥39.0℃(也就是口温38.0℃,或腋温38.2℃)时,或者因为发热出现不舒服、情绪低落,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5毫克/公斤(要根据宝宝体重计算总剂量哦),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约为6小时;
如果是6月龄以上的娃,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都可以使用,两种药的退热效果和安全性相似。其中,布洛芬的剂量为每次10毫克/公斤,2次用药的最短间隔6~8小时。不过周杰林提醒,具体用要领,还得参考退热药的使用说明。
能不能两种药物联合或交替使用呢?根据最新相关指南,这两种方法都不推荐哦!
退热药可有一定潜在的副作用,如刺激胃黏膜、破坏食欲,损害肝脏和肾脏,有的还可引起过敏反应,起皮疹,所以使用退热药物要慎重,但相对高热对机体造成的危害,退热药这些罕见的并发症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药一次不可用量过大,应严格按孩子的体重服用。服用退热药后,加上物理降温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孩子发热时,体温退而复升是很常见的,不要指望一次退热药后就万事OK。如果宝宝精神还好,继续观察。
“在药物退烧的基础上结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会更好,但这样会明显增加孩子的不适感。”因此,不推荐家长在孩子体温过高时用温水擦浴,更不推荐用冰水或酒精擦浴退热。
单纯的体温高低、发热时间长短不能完全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因,很多有小孩的家庭常备的解热镇痛药也不能有效预防热性惊厥发作。所以周杰林提醒,家长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咨询或适当调整退热方案。
哪些情况下,孩子医院?1.1~2月内的小婴儿;
2.精神、活动、饮食等较平时差;
3.体温高峰有升高,发热间隔时间缩短;
4.既往有热性惊厥病史或近亲有热性惊厥家族史;
5.伴随有其他症状,如咳嗽、呼吸和心跳快(尤其是发热间隙心跳也快)、呕吐和腹泻、不能安抚的哭闹等等;
6.大于1~2周的发热,即使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明显症状;
7.看护者不会判断小孩的一般情况。
宝宝退烧小贴士孩子为什么容易发烧?发热的主要原因在于感染,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还有肠炎、菌痢等消化道感染,手足口病、麻疹、水痘等传染病,以及寄生虫病等。其他如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病,以及风湿热、川崎病等结缔组织病,也会引起小儿发热。
发热是机体防御系统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斗争的反应。体温在38℃—40℃时,白细胞吞噬功能最强,可以杀灭大部分细菌。中性粒细胞可制造更多过氧化离子和更具活性的干扰素。此时,细菌和病毒的复制会因此直接受到抑制。
为什么孩子体温会反复,一早降温下午又烧起来?这和导致孩子发热的病原体有关。在儿科门诊中,80%—90%都源于病毒感染。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寄生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借助细胞来进行繁殖。繁殖到一定程度后,病毒就会把细胞破坏掉,一批病毒因此释放出来,或是感染周围的上皮细胞,或是往下呼吸道进军,甚至可能发展到肺里。机体为了“迎战”这些病毒,就会把体温调节上去。
病毒是一波波释放的。这也就导致了孩子体温会反复,明明早上退烧了,下午可能又会发烧。正常情况下,病毒进入人体三五天后,人体产生抗体,病毒趋于衰竭,体温就会逐渐正常。
什么时候要用退烧药?不少家长误以为,发烧会烧坏脑子,退烧药要赶紧用。所谓“烧坏脑子”,是极小概率事件,且不是发热本身引起的。其中多是病毒、细菌作祟,而引起相关炎症。
一般,体温超过38.5℃,才需要考虑用退烧药。儿童有癫痫或发热惊厥史者,可在38℃时就用药。用药后,要让孩子多喝温开水,以利药物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毒性。
儿童或家庭成员有解热药过敏史者,不要用退热药。需要提醒的是,尽量少打退烧针,一方面会损伤臀大肌,另一方面降温太快、出汗过多,可导致虚脱。
什么是高热惊厥?高热惊厥多发生于3岁以内。若父亲原有惊厥史,孩子出现这一症状的几率较大。
多数情况下,高热惊厥会出现在发烧第一天,孩子会脖子往后仰,四肢抽搐。持续5分钟左右,多数孩子会自行恢复,且自行睡熟。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高热惊厥减少,且不会对孩子有太大影响。处理时,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孩子误吸吐出来的东西,应把孩子的头侧向一边。
孩子体温很高,可以用抗生素吗?90%的感冒是病毒引起的,而抗生素对病毒感染无效,理论上无须用。若孩子发烧超过2天,并发咳嗽,认为有混合感染时,可加用抗生素。使用时,先选低级别的口服药治疗。3天为一个疗程,不能中途频繁换药。
需要提醒的是,少数孩子用抗生素后,可出现药物热。应密切注意变化。
医院的途中出现高热惊厥,医院,还是先做退热处理?家长最好先给孩子降温,等体医院。一般,体温降至38.5℃以下,对孩子是安全的。降温处理不会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家长把孩子在家中发烧和处理情况告诉医生即可。
你可能会感兴趣:
喝可乐暴瘦70斤!他以为找到了“超完美瘦身法”,结果……
多喝水也会中毒?!杭州54岁阿姨因“水中毒”被送到急诊室抢救
标准钻石王老五迟迟不愿找对象,宁可和狗待在一起,他说……
浙江在线健康网整合自搜狐母婴、医药导报等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责编:陈雨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上一篇文章: 警惕大批儿童突染重疾全身血管发炎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