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苏达永医ldquo路r
医院自年12医院进行结对帮扶,先后派出了3批共27名医疗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苏达永是第三任挂职副院长。从年9月至年12医院开展15个月帮扶工作,通过以“帮”促“扶”,以“帮”促“建”的模式,促进独山医院管理、医疗质量、能力建设、科研水平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
建章立制加强质量管理苏达永主动请缨加入东西部健康扶贫工作后,积极把东部先进管理理念带到独山,作为医院管理,以广州先进规范管理理念来规范了医疗管理架构,以临床三级质控体系、医疗质量管理责任体系为基础,建立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完善各项医疗质量检查标准的修订;新建制度5项,修改制度(流程)6项,建立PDCA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
助力专科提高能力建设作为儿科专科出身的他,充分发挥自身的专长,加强儿科建设,提高科室整体的业务水平。先后开展业务培训20余次,门诊接诊人,教学查房60余次、开展病案讨论16例、疑难病例会诊16余次、抢救危重病人32人次、开展新技术2项,建成新生儿护理门诊及儿童智力测试门诊。医院具备的药物条件和检查手段,医院经费的情况下,拓展业务、狠抓质量,因地制宜、最大可能地给予病人满意的治疗。先后成功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休克、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重度硬肿症等极重症累计10余例;诊断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疑难病例近8例。开展首例使用PS联合无创呼吸机救治胎龄28周、出生体重1.1kg极低出生体重儿获得成功,医院成功救治胎龄最少、出生体重最低的早产儿,医院对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有了质的飞跃。截止到11月,医院已经独立采用ps联合无创呼吸机成功救治5例28周-33周的早产儿。
苏达永通过努力,为患儿实现就近治疗、本地报销,节省老百姓家庭医疗费用支出、降低区域疾病转诊率和降低医保支出等作出一份贡献。他自开展帮扶工作以来,儿科先后收获了来自群众的8面锦旗、5封感谢信,其中本人被提名表扬4次。
“医”路尽心打造人才高地帮扶期间,苏达永努力从医生与病人两个方面着手,将东部前沿的医疗专业知识与先进的医疗观念带入独山县。手把手帮助年轻医生提高诊疗技术,在坐诊、查房、手术等工作中,常常带着儿科年轻医生在旁,共同开展查房教学、疑难病例讨论、抢救危重病人等工作,以“传、帮、带”的形式,让年轻医生从实践中直接获得医疗技术经验。
此外,他还通过开展业务培训、专题讲座等,帮助科室医生更新知识、提升水平。先后在院内对儿科相关知识进行学术讲座20多次,业务讲座培训人数达人次,积极牵线搭桥,发挥自身桥梁作用,帮助医院41名骨干先后到医院医院进修学习,并医院12名医疗专家到独山进行中短期技术帮扶,为医院的学科和能力建设增添一大助力。
资源共享助力全民健康医院自医院和八家乡镇卫生院签署帮扶协议,力促医疗资源下沉乡镇,对独山县实施了城乡医疗帮扶全覆盖,让东西部帮扶“红利”惠及全县老百姓。苏达永接过重任后,率专家团队足迹遍布百泉、上司、下司、麻万、麻尾、影山、玉水、基长8个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帮扶工作。这一年来他深入乡村镇48次、走访卫生院12家、查房48次、示范带教36次、组织村镇医生观摩10次。规范其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并对病历书写、如何处理儿童急症及识别重症作出全面讲解,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水平。身为医者,他心系群众,每月定期到八个乡村进行义诊及探望贫困户,组织医疗队开展大型义诊活动达16次。同时联合黄埔区夏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帮扶独山县8医院完成慢病专科门诊建设,让当地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够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积极为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和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等实际困难贡献力量。
苏达永同志跨越山海来到独山县,始终秉承一名医者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积极工作、努力奉献、倾情帮扶,把带不走的医疗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留在独山,让独山县人民受益,为助推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珍视眼睛,才能展望未来
作者:毛红丹
来源:医院
编辑:刘佩佩
投稿邮箱:qnzxck
.- 上一篇文章: 刘博士原创科普68手足口病的诊断治
- 下一篇文章: 必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学习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