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不同起始剂量阿司匹林及减量方案对

时间:2020-8-29来源:疾病症状 作者:佚名 点击: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77.html
版权声明:本平台致力分享好文精选、精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在本公号留言删除!

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6(03):-

作者:王亚洲,李小明,张笃飞

单位: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起始剂量阿司匹林及减量方案运用于川崎病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年2月至年3月纳入的9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遵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研究组患儿采取逐渐减量阿司匹林方式,对照组患儿采取直接减量方式,对比两组治疗结果。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计数、血小板(bloodplatelet,PLT)计数、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天门冬氨酸氨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ST、ALT浓度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再次发热率为2.08%、再次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8%、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起始剂量阿司匹林及减量方案运用于川崎病患儿中均具有重要意义,但逐渐减量方案效果更好,可防止发热现象再次发生,减少丙种球蛋白使用剂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川崎病属于儿科常见的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皮疹、发热、口腔黏膜或者眼结合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硬性水肿等,直接影响患儿日常生活,若未尽早发现并及时给予有效治疗,随着疾病进展,可能引发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安全,受到医疗界重点

转载注明  http://www.hywxzx.com/jbzz/8729.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川崎病_川崎病常识_川崎病常识网站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