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见病宝宝高烧不退可能是得了这个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50908/4693377.html
相信许多妈妈对川崎病很陌生,不清楚它到底是怎么回事。最近几年,由于它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而引起人们重视,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率达20%~25%。在日本发病率较高,当然在我国也有少数,不能小视它。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而且对于这种疾病的认识范围却比较狭窄。病因也至今尚未明。
下面是小希妈妈的宝宝不久前患过川崎病的记录,希望可以帮助你认识这种疾病。
就医过程年12月10日,我家的宝宝开始发热,一开始以为是感冒发烧,因为之前看病的经验及教训,我们直接到省儿保看病。先是挂了一个内科的专家门诊,医生看了验血报告单之后说是细菌感染要挂盐水,我们担心小孩对药过敏(之前有发生过,具体哪种药物过敏不详),特地还问是否可以吃药不挂水,医生分析其炎症及体温降不下去的话易导致败血症等其他恶化疾病,故还是选择挂盐水。
连续挂了三天,期间每天我们带小孩到发热门诊看医生,无论是普通医生还是发热门诊的专家,都是按照感冒发烧治疗,但是三天的盐水下去之后仍没有降温,医生一直强调39度以上吃退烧药,第一次遇到宝宝发烧作为新手妈妈没有太多的经验,只能按照医嘱执行。挂水期间每天挂完水我们就回家了,夜里发烧就先简单物理降温,但是没有效果,到了39度马上喂退烧药,过个3-4个小时又开始发烧,热度越来越高,最高时达到40.9,问发热门诊的医生也没有给出更好的建议和治疗意见。
第四天,宝宝身上开始起红斑,而且越来越多。我们起初以为是药物过敏所致,立即挂了一个皮肤科的专家门诊(之前找她看过皮肤问题)。医生一看发现小孩嘴唇发红,都已经红的快变成紫黑色了,看了看舌头表面,已经变成如同杨梅表面状,医生让我们赶紧去验个血,测试下血沉。结果一出来,我们吓一跳,血沉指标要求0-20,我们测试出来已经高达了,赶紧拿着报告单给医生看,看完后就跟我们说是小孩得了川崎病。同时这位皮肤科的专家建议我们不要去发热门诊看了,直接让我们挂了心血管科的专家门诊。
下午我们找到心血管科的专家确诊,确定是得了川崎病。
川崎病小知识川崎病(Kawasakidisease),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muco-cuta-meouslymphnodesyndrome,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变为主要病理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小儿疾病。常见症状表现为持续性发热,5~11天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常达39℃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常见皮肤上出现多形性红斑,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手中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颈部淋巴结肿大。
确诊后的治疗过程12月14日我们开始治疗,因医院病房无床位,我们只能在急诊留观处接受治疗。先是挂了两天的丙球(免疫球蛋白),每天两瓶,第一天的时候还是与之前的症状一样,慢慢的体温有所缓解和下降,第二天两瓶丙球挂进去体温慢慢下降到正常了。
治疗期间小孩子食欲差,吃了就吐,还伴有拉肚子,作为父母看着就受不了,心疼,作为妈妈,看着宝宝这么难受眼泪老是不受控制的流下来,恨不得自己能替宝宝承受所有痛苦。
在医院又呆了4天,发烧已经得到控制,体温处于正常状态,但是小孩的食欲和腹泻仍未改善。因病房每天有不同的小孩生病进出,为防止小孩交叉感染,我们还是决定先出院,在针对腹泻进行治疗。(此处我们作为父母是不够负责任的,建议还是等小孩完全康复之后再出院,期间我们自己也问了很多人,上网也查了很多。出院前找了专家再次确认)。
之后接下来的半个月左右时间就是通过换腹泻奶粉、找专家看、吃药等各种方式治疗食欲和拉肚子,同时因为我们小孩属于过敏体质,身上的皮肤没有早几个月那么光滑干净,又给他每天擦药膏(到目前仍没有完全恢复,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川崎病的并发症治疗说回川崎病,我们12月14号开始挂丙球,一周后我们就去找心血管科的专家看,因每个专家不是每天都在的,所以我们一共找了三个心血管科的专家(都是正高级的),因川崎病最容易导致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引发心肌炎、心肌梗塞等症状,一开始给我们小孩配了阿司匹林吃,但是因为阿司匹林对肠道损伤较大,后面另一个专家就给我们换了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效果是与阿司匹林一样的,结合腹泻奶粉和治疗药物的改变,腹泻症状也慢慢好转了。
同时医生告诉我服用丙球后半个月复查。为防止川崎病导致其他并发症,目前一直按照医嘱吃药和定期复查,复查主要是验血、心超和心电图。
小希妈妈的感受及建议1.川崎病期初的表现绝大部分都是会误诊为感冒发热,按照感冒发热治疗,因医院找专家就诊;
2.对于小孩生病作为家长都是非常着急的,但是绝对不能手忙脚乱、慌慌张张;
3.能住院治疗就选择住院治疗,并多咨询医生的意见;
4.
- 上一篇文章: 反复发热需警惕川崎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