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和免疫肠道菌群相关丨安说科普
近年来,我国自闭症患儿发病率不断攀升
据悉,我国每68名孩子中
就约有1名患自闭症
有人说他们是“孤独的星星”
在自己的世界里,远离现实的生活
他们能听见,但无法感同身受
他们有想法,但无法畅快表达
……
自闭症只与遗传因素相关
除了尽早确诊,早日接受专业康复训练
就别无他法了吗?
不!自闭症还与免疫异常、肠道菌群相关!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自闭症的发病不能单纯用遗传来解释
环境因素在自闭症发病的权重
可能占到55%以上
其中,固有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异常
在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作用
证据1:
自闭症患儿的抗原递呈细胞、B细胞和T细胞的数目、功能与神经发育正常儿童不同。
证据2:
大多数孩子在婴幼儿期出现免疫力低下的表现——易感染,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低于正常范围。
证据3:
会出现免疫紊乱的表现——严重的食物不耐受、特应性皮炎、针对肠道和脑组织的多种抗体、川崎病等免疫病病史,或有过敏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的家族史等。
证据4:
从治疗反应看,丙种球蛋白等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自闭症的核心障碍。
也就是说,免疫异常
是自闭症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
而另一因素则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相关
肠道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
肠道菌群功能强大
除了驱动免疫成熟和维持免疫稳态
还调节代谢与营养,影响循环和神经发育
但大多数自闭症患儿都会出现
各类代谢异常、并发各类消化道症状
说明其肠道菌群存在失衡情况
证据1:各类代谢异常
自闭症患儿不仅在婴幼儿期开始出现糖代谢、脂代谢异常,而且普遍存在必需氨基酸代谢紊乱、维生素代谢的紊乱,包括叶酸、吡哆醇等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A和维生素K等的全面缺乏。因此,大多数患儿营养不良、容易造成儿童期瘦小,成年期肥胖。自闭症患儿的能量代谢也是突出问题,多有肌张力减弱、线粒体功能障碍。
证据2:并发消化道症状
有研究报道称高达90%的自闭症患儿会并发消化道症状,包括便秘、腹泻、打嗝、嗳气、腹胀、腹痛、反流、干呕等。
由此,7年前
医院尤欣教授便提出
一个新的自闭症发病机制假说——
自闭症的发生可能是在基因易感的基础上,在1~3岁免疫建立的关键时期,由环境因素触发,引起免疫紊乱和肠道微生态失衡,改变了胃肠道和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导致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从而影响神经形成、迁移及突触的建造。以上的多系统受累是患者交流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的病理生理基础。
也就是说在1-3岁孩子免疫建立的关键时期其环境安全因素不容忽视衣物、玩具等环境消毒孩子玩耍后及时手消毒,均十分必要目前,饮食干预、菌群移植等
治疗自闭症的项目
已有相关研究团队积极推进
自闭症患者在接受抗感染、丙种球蛋白、
改善代谢障碍和甲基化障碍等治疗后
其异常行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上图:医生通过测序和代谢检测筛选出正常肠道菌群;下图:医生将洗涤提纯的菌群通过内镜输入患儿回盲部。图片来源:
- 上一篇文章: 7岁女童溺水身亡,20万意外险遭拒赔她
- 下一篇文章: 个别地区球蛋白一瓶难求出厂价3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