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AHA川崎病指南的部分翻译
时间:2021-8-16来源:疾病原因 作者:佚名 点击:次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是急性自限性发热疾病,病因未明,好发于<5岁儿童。最初在描述这种疾病时,并没有发现该病潜在的冠状动脉并发症。目前KD是发达国家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病因。由于KD缺乏确诊试验,KD的诊断一直通过识别主要临床表现和除外已知病因的其他具有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及时的给与首次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已经将冠状动脉瘤(coronaryarteryaneurysms,CAA)(依据绝对管腔大小确定)的发生率由25%降至约4%。目前开展的有关其他治疗方法的研究大体上未能降低此剩余风险。冠状动脉受累的情况决定KD的长期预后。某些患者因冠状动脉血栓和狭窄而存在心肌缺血的风险。这些患者的治疗依赖于正确的血栓预防和警惕逐渐形成的冠状动脉狭窄。符合条件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有创的血管重建术。1流行病学该疾病在过去可能具有多种表现(伪装)形式,西方国家过去关于儿童结节性多动脉炎的研究所描述的病理表现与严重的KD相似。KD最初在日本发现,现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报道。然而,该疾病在日本儿童中的流行更加显著,其在<5岁儿童中年的年发病率为.1/,年为.8/。Hawaii的流行病学数据同样证实了日裔患者对KD的易感性更显著,其中日裔患儿KD发病率最高(<5岁儿童中.5/),白人儿童的发病率最低(<5岁儿童中13.7/)。在美国大陆,基于出院数据得来的KD发病率的最佳估计约为<5岁儿童中25/。据估计,年美国有例KD相关的住院治疗记录,平均年龄为3岁,年发病率为<5岁儿童中20.8/。亚裔与大西洋岛屿居民的发病率最高(<5岁儿童中30.3/),男孩与女孩中的发病率分别为24.2和16.8。在做国家与地区间流行病学的比较时应考虑到方法的不同与报道的完整性。日本的文献对KD的复发率和家庭性发病记录的最好;其他种族和民族中的KD复发率较低。在日本,KD复发率据一项研究报道约为3%,而在一项随访数年的包括位患者的回顾研究中,注意到每名患者中就有5.21人复发(不太确定翻译得对不对)。据日本全国范围的调查报道,经随访,KD的复发率为每名患者中6.89人复发。据一项美国(–)和日本(–)数据的对比研究报道,美国的复发率为1.7%,而在亚裔和太平洋岛屿居民中该复发率上升至3.5%,与日本3.5%的复发率接近。2易感基因KD易感性相关的遗传组成证据包括,日本儿童以及定居于国外的日裔儿童中KD发病率升高,KD患儿父母中的KD患病率增加,以及KD患儿的兄弟姐妹及家庭成员中KD发病率升高。家庭连锁分析(Familylinkagestudies)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ies)以及随后的验证研究发现了6个基因或基因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FcγR2a,半胱天冬酶-3(caspase3,CASP3),人类白细胞抗原II类,B细胞淋巴激酶(BLK),1,4,5-三磷酸肌醇3-激酶C(ITPKC),以及CD40。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转导通路基因的变异(TGFβ2,TGFβR2,和SMAD3)与欧洲裔患者动脉瘤形成风险增加有关。日本的一项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明确了一种影响日本和台湾儿童KD易感性的人白细胞抗原,但其对欧洲裔儿童没有影响。综合来看,这些结果表明了KD易感性及结局,包括动脉瘤的形成和对IVIG治疗的反应,都受到数个不同基因和信号通路的变异的影响。这些多态性在不同的人群中可能不同,当KD的全部遗传影响最终被阐明时,可以推测等位基因频率将会有显著不同,这将会对亚裔人群中KD发病率的增高作出解释。遗传因素对KD易感性影响的初步认识已经引领了相关临床试验,包括环孢霉素阻断钙神经素-活化体细胞核因子(calcineurin-NFAT)通路和他汀类药物阻断TGF-β信号通路下游效应对肌成纤维细胞形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分泌的影响。3病因及发病机制尽管对于KD病因的研究已有40年之久,KD的病因仍未知。目前对于免疫应答的了解表明,对于大多数患者,针对某一经典抗原的免疫应答对未来的抗原暴露有保护作用。研究测试又否决了一份候选病原体名单。一项调查表明KD与感染了一种经上呼吸道进入机体的新型RNA病毒有关。支气管上皮细胞和全身的大量其他类型细胞内的胞质内包涵体似乎含有可能与KD病原体有关联的RNA。由于缺乏可供研究的尸检组织,关于包涵体分子细节的研究一直受到阻碍。对于在接受了治疗的KD幸存患者中的相关组织(例如冠状动脉)研究是不可行的,除非患者接受了心脏移植,而且B细胞多克隆活化令血清学研究更具挑战性。另一项研究将KD发病的季节性与对流层的风向联系了起来,表明当随风而来的某一病原被遗传易感的孩子吸入时将引发KD的免疫级联反应。尽管早期研究提供了由超抗原所引发的免疫反应的证据,随后的研究支持KD的免疫反应为对常规抗原的标准应答。在疾病早期存在先天免疫系统的激活,表现为循环血液中活化的中性粒细胞数目增多,并有证据表明白细胞介素(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被激活。获得性免疫应答的研究证明了发热后的第一周内,在循环血液中同时可以找到促炎及调节性T细胞。研究认为,应用IVIG后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增多与退热和临床表现改善有关。KD的自限性再加上低复发率提示记忆T细胞和B细胞的出现对未来机体暴露于KD抗原起着保护性作用。4诊断KD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1)四肢末端在急性期充血、硬肿,亚急性期指趾端有膜状脱皮;(2)多形性皮疹;(3)双侧球结膜充血;(4)口唇红肿,皲裂,杨梅舌;(5)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肿大。典型KD的诊断标准是满足发热≥5天(开始出现的发热那天为发热第一天),同时至少具有5项典型临床表现中的4项。具有代表性的是,KD的临床特征并不是都出现在同一时间点上,通常在病程早期并不能做出诊断。类似的是,有些临床表现在患者发热1到2周后可能已经减轻了,所以仔细回顾患者先前出现的体征和症状有助于疾病的诊断。5不完全川崎病尽管同时满足发热≥5天以及具有5项典型临床表现中的4项即可诊断为典型KD,但不幸的是并不是所有患有该疾病的儿童都满足此诊断标准。当儿童出现持续的无法解释的发热并伴有任意一项KD典型临床表现时,其鉴别诊断都应考虑KD,当超声心动图明确这样的患者存在冠状动脉瘤时即可确诊KD。然而冠状动脉扩张通常直到在发病1周后才能被超声心动图发现,而发病1周内正常的超声心动图并不能排除KD的诊断。患有不完全川崎病(In
- 上一篇文章: 观舌辨病如何从舌头看宝宝是否健康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